一种复杂生物礁微相识别与判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54085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杂生物礁微相识别与判定方法,其包括:输入生物礁各个部位岩性组合数据、测井数据、及地震数据;根据生物礁不同部位岩性组合数据进行生物岩石微相识别,确定生物礁的岩石微相;根据生物礁的岩石微相、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来综合确定生物礁的纵向沉积微相和横向沉积微相;其中,纵向沉积微相包括礁基、礁核、礁盖微相,横向沉积微相礁前、礁顶、礁后微相。该方法不仅能准确识别生物礁不同微相,并有助于描述不同微相发育特征,从而精细预测生物礁储层展布,提高生物礁气藏的开发效率。

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d determining the microfacies of complex reef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mplex reef facies identification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 which includes input of various parts of the reef combination data, logging data, and seismic data;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reef lithologic data biological rock facies identification, determine the reef rock microfacies; according to the reef rock phase, logging data and seismic data to determine the vertical deposition of reef microfacies and horizontal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the vertical sedimentary facies include reef base, reef core, reef cover microfacies, sedimentary facies, reef front transverse reef top, reef facies. This method can not only accurately identify different microfacies of reefs, but also help to describe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microfacies, so as to predict the distribution of reef reservoirs and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reef gas reservoi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杂生物礁微相识别与判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勘探开发
,特别涉及一种复杂生物礁微相识别与判定方法。
技术介绍
生物礁的分类方案较多,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按成因、古地理位置、外形及结构等多种方案。按成因分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Riding提出的,根据生物礁的组分和构造支撑方式,将生物礁分为基质支撑、骨架支撑和胶结物支撑三类;按古地理位置生物礁类型可划分为台地边缘生物礁和台内点礁;按外形分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曾鼎乾教授提出的,根据礁的形态将生物礁划分为点礁、宝塔礁、马蹄形礁、环礁、丘礁和层状礁。参照张明书等现代生物礁结构成熟度划分标准,按结构生物礁可划分成熟生物礁、半成熟生物礁和未成熟生物礁三种类型。而N.P.James则将一个生物礁成礁过程分为定殖期、拓殖期、泛殖期和统殖期四期。上述不同类型生物礁分类方案虽然对生物礁的类型及形成过程有了较详细的阐述及总结,但未分析生物礁微相划分及发育特征。进一步研究成果表明,生物礁按其岩石组成可分为骨架岩微相、粘结岩微相、障积岩微相、礁角砾岩微相、泥粒-颗粒岩微相、粒泥岩微相、灰泥岩微相等多种岩石微相类型。按位置生物礁在纵向上可细分为礁基、礁核及礁盖微相,在横向上可细分为礁前、礁顶及礁后微相,不同微相具有不同的岩石组合特征。对于生物礁气藏,生物礁纵、横向不同微相储层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如何高效开发一个复杂的生物礁气藏,生物礁储层预测与精细描述就成为影响其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而生物礁微相识别及不同微相发育特征描述则是生物礁储层预测的基础,只有准确地对生物礁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各种不同微相进行准确识别与判定之后,才可能确定储层主要集中的区域。然而,目前尚未有对生物礁不同微相的综合判别方法,不同微相在平面上的发育及展布特征也难以描述清楚,因此导致生物礁气藏的开发高效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至少在于,针对如何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复杂生物礁微相识别与判定方法,其能够准确识别生物礁不同微相并描述其发育特征,从而有助于精细预测生物礁储层分布,提高生物礁气藏的开发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各方面。一种复杂生物礁微相识别与判定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输入生物礁各个部位岩性组合数据、测井数据、及地震数据;根据生物礁不同部位岩性组合数据进行生物岩石微相识别,确定生物礁的岩石微相;根据生物礁的岩石微相、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来综合确定生物礁的纵向沉积微相和横向沉积微相;其中,纵向沉积微相包括礁基、礁核、礁盖微相,横向沉积微相礁前、礁顶、礁后微相。优选的,所述生物礁的岩石微相包括:骨架岩微相、粘结岩微相、障积岩微相、礁角砾岩微相、泥粒-颗粒岩微相、粒泥岩微相、灰泥岩微相;所述泥粒-颗粒岩微相包括:棘屑泥粒-颗粒岩微相、杂生物泥粒-颗粒岩微相、以及礁屑泥粒-颗粒岩微相。优选的,所述测井数据包括来自:密度测井、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中子测井、自然伽马测井、地层倾角测井、及成像测井的数据。优选的,所述地震数据包括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和波阻抗剖面特征数据。优选的,所述方法包括:分别根据岩石微相中的障积岩微相确定礁基微相,根据粘结岩微相确定礁核微相,根据角砾岩微相确定礁前微相,根据礁屑泥粒-颗粒岩微相确定礁盖或礁顶微相,根据棘屑泥粒-颗粒岩微相确定礁基或礁后微相。优选的,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密度、声波、中子测井值范围及特征、电阻率测井值高低、电阻率测井值形态确定礁盖微相、礁核微相、及礁基微相;根据上覆地层倾角大小、自然伽马测井值大小、三孔隙度曲线特征、电阻率测井值形态以及成像测井特征确定礁前微相、礁顶微相、及礁后微相。优选的,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生物礁外部地震反射形态、内部地震反射结构的差异确定生物礁的纵向沉积微相和横向沉积微相。优选的,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当生物礁的岩石微相为障积岩微相,测井数据中声波为47~50us/ft,密度为2.68~2.73g/cm3,中子孔隙度为0~2.0%,电阻率为50000~99999Ω·M,且地震数据中地震波速度大于6200m/s,波阻抗大于17000(m/s)*(g/cm3)时,确定生物礁的沉积微相为礁基;当生物礁的岩石微相为粘结岩微相,测井数据中声波为48~51us/ft,密度为2.63~2.7g/cm3,中子孔隙度为1.9~4.0%,电阻率为30000~50000Ω·M,且地震数据中地震波速度为5400~6500m/s,波阻抗为15800~17500(m/s)*(g/cm3)时,确定生物礁的沉积微相为礁核;并且当生物礁的岩石微相为礁屑泥粒-颗粒岩微相,测井数据中声波为50~65us/ft,密度为2.35~2.66g/cm3,中子孔隙度为3.05~10.5%,电阻率为500~30000Ω·M,且地震数据中地震波速度小于6000m/s,波阻抗小于16200(m/s)*(g/cm3)时,确定生物礁的沉积微相为礁盖。优选的,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当生物礁的岩石微相为角砾岩微相,测井数据中自然伽马值小于15API,声波为47~53us/ft,中子孔隙度为0~5%,密度为2.65~2.73g/cm3,电阻率为500~100000Ω·M,上覆地层倾角为4°~15°,且地震数据中地震波速度为5700~6000m/s,波阻抗为15600~16200(m/s)*(g/cm3)时,确定生物礁的沉积微相为礁前;当生物礁的岩石微相为礁屑泥粒-颗粒岩微相,测井数据中自然伽马值小于15API,声波为50~70us/ft,中子孔隙度为3~12%,密度为2.55~2.7g/cm3,电阻率为100~5000Ω·M,上覆地层倾角为1°~5°,且地震数据中地震波速度小于5700m/s,波阻抗小于15500(m/s)*(g/cm3)时,确定生物礁的沉积微相为礁顶;并且当生物礁的岩石微相为棘屑泥粒-颗粒岩微相,测井数据中自然伽马值大于15API,声波为48~55us/ft,中子孔隙度为1~8%,密度为2.63~2.71g/cm3,电阻率为200~20000Ω·M,上覆地层倾角为2°~10°,且地震数据中地震波速度为5500~6000m/s,波阻抗为15100~16000(m/s)*(g/cm3)时,确定生物礁的沉积微相为礁后。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钻井岩心、岩屑薄片、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及地震剖面的综合分析,识别生物礁不同微相并描述其发育特征,为精细预测生物礁储层展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复杂生物礁微相识别与判定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纵向和横向划分生物礁微相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生物礁礁盖、礁核、礁基微相测井响应特征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礁顶微相测井响应特征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礁前微相测井响应特征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礁后微相测井响应特征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沉积微相地震反射特征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生物礁纵向上不同沉积微相储层厚度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复杂生物礁微相识别与判定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杂生物礁微相识别与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输入生物礁各个部位岩性组合数据、测井数据、及地震数据;根据生物礁不同部位岩性组合数据进行生物岩石微相识别,确定生物礁的岩石微相;根据生物礁的岩石微相、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来综合确定生物礁的纵向沉积微相和横向沉积微相;其中,纵向沉积微相包括礁基、礁核、礁盖微相,横向沉积微相礁前、礁顶、礁后微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杂生物礁微相识别与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输入生物礁各个部位岩性组合数据、测井数据、及地震数据;根据生物礁不同部位岩性组合数据进行生物岩石微相识别,确定生物礁的岩石微相;根据生物礁的岩石微相、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来综合确定生物礁的纵向沉积微相和横向沉积微相;其中,纵向沉积微相包括礁基、礁核、礁盖微相,横向沉积微相礁前、礁顶、礁后微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生物礁微相识别与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礁的岩石微相包括:骨架岩微相、粘结岩微相、障积岩微相、礁角砾岩微相、泥粒-颗粒岩微相、粒泥岩微相、灰泥岩微相;所述泥粒-颗粒岩微相包括:棘屑泥粒-颗粒岩微相、杂生物泥粒-颗粒岩微相、以及礁屑泥粒-颗粒岩微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生物礁微相识别与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井数据包括来自:密度测井、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中子测井、自然伽马测井、地层倾角测井、及成像测井的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生物礁微相识别与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数据包括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和波阻抗剖面特征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杂生物礁微相识别与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分别根据岩石微相中的障积岩微相确定礁基微相,根据粘结岩微相确定礁核微相,根据角砾岩微相确定礁前微相,根据礁屑泥粒-颗粒岩微相确定礁盖或礁顶微相,根据棘屑泥粒-颗粒岩微相确定礁基或礁后微相。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杂生物礁微相识别与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密度、声波、中子测井值范围及特征、电阻率测井值高低、电阻率测井值形态确定礁盖微相、礁核微相、及礁基微相;根据上覆地层倾角大小、自然伽马测井值大小、三孔隙度曲线特征、电阻率测井值形态以及成像测井特征确定礁前微相、礁顶微相、及礁后微相。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生物礁微相识别与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生物礁外部地震反射形态、内部地震反射结构的差异确定生物礁的纵向沉积微相和横向沉积微相。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生物礁微相识别与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当生物礁的岩石微相为障积岩微相,测井数据中声波为47~50us/ft,密度为2.68~2.73g/cm3,中子孔隙度为0~2.0%,电阻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川吴亚军柯光明杨杰徐守成毕有益李毓张小青景小燕刘远洋高蕾程洪亮李建荣周贵祥贾晓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