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坭兴陶窑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40032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1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坭兴陶窑炉,其包括窑体,窑体的内腔由一隔墙分隔成左右两个炉室,每个炉室设置有一个炉膛和一个排烟口;每个炉膛设置有一个投料口;窑体的前后两个侧壁各以能够左右滑动的方式设置有一个高于炉膛的电加热框架;每个电加热框架自上至下设置有若干层电加热装置;隔墙的前端与窑体的前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个与位于前侧的电加热框架对应的缺口,且隔墙的后端与窑体的后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个与位于后侧的电加热框架对应的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两个炉室均可先通过电加热框架上的电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再通过炉膛内燃烧柴木使坭兴陶达到“窑变”,其能够减少烧制过程对柴木的使用量,并降低烟雾的排放,以满足环保要求。

A kind of nixing pottery kil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ixing pottery kiln, comprising a kiln body, kiln body cavity by a partition is divided into two chambers, each furnace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hearth and a smoke outlet; each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feeding mouth; and the kiln body two to each side wall capable of sliding mode is provided with an electric heating furnac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rame; each electric heating frame from top to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layer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one is located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electric heating frame corresponding to the gap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ront end and the front side wall of the kiln body wall, one is located on the rear of the the electric heating frame corresponding to the gap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partition and the back end of the kiln body and the rear side wall. The invention of the two chambers can be heated by 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on the frame, and then through the furnace combustion of firewood to make nixing pottery \kiln\, which can reduce the usage of wood burning process, and reduce smoke emission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坭兴陶窑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陶瓷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坭兴陶窑炉。
技术介绍
钦州坭兴陶的“窑变”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是其他陶器绝无仅有的一项技术。窑变了的坭兴陶不需挂釉,经过打磨抛光后,即可产生出天蓝、古铜、墨绿、紫红等各种斑斓绚丽的自然色彩。然而,在过去传统的烧制工艺中,坭兴陶的颜色多为单一的朱红色或紫红色,往往一个窑炉内,近千件的坭兴陶品烧制下来,偶尔有一个或少数几个窑变成深绿色或古铜色,“窑变”率极低。因而“窑变”也就被比喻成为了“火中求宝、一件难求”,窑变了的坭兴陶更被视为“坭兴珍品”。传统工艺中,为了使坭兴陶发生“窑变”,一直沿袭柴烧窑炉工艺进行烧结,整个烧结过程需要使用很多柴木,随着柴木资源的枯竭和环保要求的提高,这种传统工艺显然无法降低柴木的使用量和满足环保要求,从而制约了坭兴陶的进一步发展。公开于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坭兴陶窑炉,从而克服现有的传统工艺无法降低柴木的使用量和满足环保要求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坭兴陶窑炉,其包括窑体,其中,所述窑体的内腔由一隔墙分隔成左右两个炉室,每个所述炉室的下方设置有一个炉膛,且每个所述炉室的上方设置有一个排烟口;每个所述炉膛设置有一个投料口;所述窑体的前后两个侧壁还各以能够左右滑动的方式设置有一个高于所述炉膛的电加热框架,且每个所述电加热框架由一个滑动机构驱动进行滑动;每个所述电加热框架自上至下设置有若干层电加热装置;所述隔墙的前端与所述窑体的前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个与位于前侧的所述电加热框架对应的缺口,且所述隔墙的后端与所述窑体的后侧壁之间也设置有一个与位于后侧的所述电加热框架对应的所述缺口。优选地,所述滑动机构为一个一端与所述电加热框架连接的推板,所述窑体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推板对应的导向槽,所述推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槽后向所述窑体之外延伸。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推板与一个设置于所述窑体上的液压缸进行连接。优选地,当所述电加热框架移动到左边的所述炉室内时,所述电加热框架的右端封堵着对应的所述缺口;当所述电加热框架移动到右边的所述炉室内时,所述电加热框架的左端封堵着对应的所述缺口。优选地,所述电加热装置为电热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电加热框架在一个炉室内通过电加热装置使这个炉室内的温度提高到合适的温度并稳定一段时间后,便可转移到另一个炉室内以对另一个炉室进行加热,而已经到达合适温度的炉室再通过在炉膛内燃烧柴木,便可像传统的柴火烧制一样促使泥兴陶发生“窑变”。本专利技术通过柴电结合的方式来对泥兴陶进行烧制,从而能够减少烧制过程中对柴木的使用量,并降低烟雾的排放,以满足环保要求。而且,本专利技术在一个炉室的炉膛内燃烧柴木时,能够把电加热框架移动到另一个炉室中进行使用,从而能够节约能耗和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减少柴火对电加热框架和电加热装置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坭兴陶窑炉的主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坭兴陶窑炉的俯视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窑体,2-隔墙,3-炉室,4-炉膛,5-排烟口,6-投料口,7-电加热框架,8-电加热装置,9-推板,10-导向槽,11-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图1至图2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坭兴陶窑炉的结构示意图,该坭兴陶窑炉包括窑体1,窑体1的内腔由一隔墙2分隔成左右两个炉室3,参考图1,隔墙2位于窑体1的内腔的正中间,从而使左右两个炉室3的大小一致。每个炉室3的下方设置有一个炉膛4,两个炉膛4相互独立。每个炉室3的上方设置有一个排烟口5,每个炉膛4设置有一个投料口6。从投料口6投放柴木进入到炉膛4内进行燃烧,便可对放置于这个炉膛4的上方的炉室3内的坭兴陶进行烧制。排烟口5用于把柴木燃烧产生的烟气集中向外排放。参考图1和图2,窑体1的前后两个侧壁还各以能够左右滑动的方式设置有一个高于炉膛4的电加热框架7,且每个电加热框架7由一个滑动机构驱动进行滑动。每个电加热框架7自上至下设置有若干层电加热装置8,优选地,电加热装置8为电热丝。隔墙2的前端与窑体1的前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个与位于前侧的电加热框架7对应的缺口11,位于前侧的电加热框架7从一个炉室3转移到另一个炉室3时,能够从隔墙2的前端与窑体1的前侧壁之间的缺口11穿过。隔墙2的后端与窑体1的后侧壁之间也设置有一个与位于后侧的电加热框架7对应的缺口11,位于后侧的电加热框架7从一个炉室3转移到另一个炉室3时,能够从隔墙2的后端与窑体1的后侧壁之间的缺口11穿过。这样可以使电架热框架7既可用于对左边的炉室3进行电加热,又可以用于对右边的炉室3进行电加热。优选地,当电加热框架7移动到左边的炉室3内时,电加热框架7的右端封堵着对应的缺口11,当电加热框架7移动到右边的炉室3内时,电加热框架7的左端封堵着对应的缺口11。通过电加热框架7对缺口11的封堵,能够有效避免一个炉室3内的热量和烟气窜到另一个炉室3中,使两个炉室3能够保持相互独立。继续参考图1和图2,优选地,滑动机构为一个一端与电加热框架7连接的推板9,窑体1上设置有一个与推板9对应的导向槽10,推板9的另一端穿过导向槽10后向窑体1之外延伸。可以使窑体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各设置有一个导向槽10,从而使与位于前侧的电加热框架7连接的推板9的另一端向前方延伸出来,与位于后侧的电加热框架7连接的推板9的另一端向后方延伸出来。人工通过推板9便可把电加热框架7从一个炉室3推动到另一个炉室3。进一步优选地,推板9与一个设置于窑体1上的液压缸进行连接,从而由液压缸取代人工来推动电加热框架7。本专利技术的电加热框架7在一个炉室3内通过电加热装置8使这个炉室3内的温度提高到合适的温度并稳定一段时间后,便可转移到另一个炉室3内以对另一个炉室3进行加热,而已经到达合适温度的炉室3再通过在炉膛4内燃烧柴木,便可像传统的柴火烧制一样促使泥兴陶发生“窑变”。本专利技术通过柴电结合的方式来对炉室3进行升温并对泥兴陶进行烧制,从而能够减少烧制过程中对柴木的使用量,并降低烟雾的排放,以满足环保要求。而且,本专利技术在一个炉室3的炉膛4内燃烧柴木时,能够把电加热框架7移动到另一个炉室3中进行使用,从而能够节约能耗和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减少柴火对电加热框架7和电加热装置8的影响。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能够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坭兴陶窑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坭兴陶窑炉,其包括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窑体的内腔由一隔墙分隔成左右两个炉室,每个所述炉室的下方设置有一个炉膛,且每个所述炉室的上方设置有一个排烟口;每个所述炉膛设置有一个投料口;所述窑体的前后两个侧壁还各以能够左右滑动的方式设置有一个高于所述炉膛的电加热框架,且每个所述电加热框架由一个滑动机构驱动进行滑动;每个所述电加热框架自上至下设置有若干层电加热装置;所述隔墙的前端与所述窑体的前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个与位于前侧的所述电加热框架对应的缺口,且所述隔墙的后端与所述窑体的后侧壁之间也设置有一个与位于后侧的所述电加热框架对应的所述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坭兴陶窑炉,其包括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窑体的内腔由一隔墙分隔成左右两个炉室,每个所述炉室的下方设置有一个炉膛,且每个所述炉室的上方设置有一个排烟口;每个所述炉膛设置有一个投料口;所述窑体的前后两个侧壁还各以能够左右滑动的方式设置有一个高于所述炉膛的电加热框架,且每个所述电加热框架由一个滑动机构驱动进行滑动;每个所述电加热框架自上至下设置有若干层电加热装置;所述隔墙的前端与所述窑体的前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个与位于前侧的所述电加热框架对应的缺口,且所述隔墙的后端与所述窑体的后侧壁之间也设置有一个与位于后侧的所述电加热框架对应的所述缺口。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宝业
申请(专利权)人:钦州市宝业坭兴陶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