坭兴陶字体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733194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1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坭兴陶字体的制作方法,包括制备坯料、坯体成型、修整坯体、坯体干燥、坯体烧制,所述坯体成型是先将坯料制成汉字坯体,然后在笔画与笔画之间连接处均匀撒上一层KCl颗粒,KCl用量为连接处坯料干重的0.1~0.25%。KCl的加入能促进石英从β晶型转变为α晶型,从而带来了体积膨胀,可抵消水分蒸发带来的收缩,从而降低汉字坯体笔画与笔画之间连接处的开裂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陶器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坭兴陶字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钦州坭兴陶,学名为紫泥陶,与江苏紫砂陶、云南建水陶、重庆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坭兴陶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有着十分悠久的制作工艺,极具文化收藏价值,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目前钦州坭兴陶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制备坯料:坯料选用横穿钦州市区的钦江以东的泥土和钦江以西地域的泥土,将两者以东泥40~60份、西泥40~60份的重量配比混合,经研磨、脱水等一系列工艺制成坯料;二、坯体成型:即用坯料捏造各种器型的坯体;三、修整坯体:将坯体修整以达到设计要求;四、干燥坯体:对坯体进行干燥,使坯体的水分排出,通常采用室内干燥法、风干法、晒干法或其它干燥方法,使坯体水分排出;五、烧制坯体:将装饰好的坯体装窑进行烧制。现在常规的烧制温度一般控制在1100~1200℃,烧制时间约为10小时;有时根据需要还进行磨光。在钦州坭兴陶一千两百年的发展进程中,从原始的日用器皿到装饰性器皿,再从传统的规则造型的器皿发展到各种不规则造型的摆件饰品,其产品形式越来越多元化。用坭兴陶土制作汉字字体,再配以高档木材做底板的招牌或牌匾至今还是一片空白,其主要原因在于坭兴陶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制成的字体局部易因为湿度、厚度不均匀而收缩不一致导致开裂。汉字由笔画、以及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接组成,只有优秀的笔画,没有好的连接,写出的字体是僵硬没有生机的,优秀的笔画加上优秀的连接,写出的字体才漂亮。汉字又分为行书、楷书、草书、篆书、隶书和燕书,不同的书体的笔画之间所采用的连接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牵带式”连接,苦藤形态的“缠绕式”连接,丝带飞舞式的“折射式”连接,青蛙的“跳跃式”连接,故而形成了有牵有带、有连有断、有粗有细、有蹦有跳,变化万千的汉字书法文化。正是这些变化万千的连接技法,导致坭兴陶制成的汉字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接处突然变细,在烧制过程中十分容易断裂,且字体越大成品率越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坭兴陶字体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可大大提高字体的成品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坭兴陶字体的制作方法,包括制备坯料、坯体成型、修整坯体、坯体干燥、坯体烧制,所述坯体成型是先将坯料制成
汉字的坯体,然后在坯体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接处撒上一层KCl颗粒。在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接处的表面撒上一层KCl颗粒,KCl用量为连接处坯料干重的0.1~0.25%。KCl会迅速溶解于坯体中,一方面,K离子具有强扩散性,可使得连接处的石英晶格缺陷的迁移速度加快,加快β-石英转化为α-石英的反应进程;另一方面,K离子可与SiO2形成多种亚稳定体系,明显提高了体系的自由能,增加了非晶态SiO2的反应活性,使石英晶格畸变,Si-O键断裂数增多,形成较多的晶格缺陷,加速结构重建,提高α-石英的转化率。而β-石英转变为α-石英伴有体积膨胀,可抵消水分蒸发带来的收缩,从而降低连接处的开裂几率。在连接处的表面还可以均匀撒上一层SiO2粉末,其用量为连接处坯料干重的1~1.25%。K离子的强扩散性可携带SiO2扩散进入坯体内部,并在烧制过程中,KCl可与携带的SiO2作用形成二元、三元或是更为复杂的低共熔物,从而改变SiO2的晶型结构,促进β-石英晶型转变为α-石英,提高α-石英的转化率。进一步提高连接处的体积膨胀,从而抵消水分蒸发带来的严重收缩,大大降低连接处的开裂几率。SiO2粉末的粒度为1~2μm。由于常规坯料的粒度为4μm,汉字坯体连接处的表面撒上SiO2的粒度略小于连接处坯料的粒度,即小的颗粒混入到大颗粒中,孔隙率减少,扩散通道的尺寸也减少,从而降低连接处的水分扩散速度,使得汉字坯体连接处的扩散速度与其他部位的扩散速度相适应,避免连接处收缩过快而断裂。SiO2粉末采用粉磨机械进行粉磨。粉磨得到的SiO2粉末表面棱角多,与坯料颗粒接触的边壁区域孔隙通道曲折,导致水分扩散阻力相对较大,可有效降低汉字坯体连接处的水分扩散速度,进而使得汉字坯体连接处的扩散速度与其他部位的扩散速度相适应,避免连接处收缩过快而断裂。所述坯体烧制是将干燥坯体放入窑炉中,当窑炉升温至573℃时,升温速度控制在每小时升温20~30℃,直至950℃。从573~950℃这个区间,β-石英晶型转化为α-石英,缓慢的升温速度可以提高石英的转化率,这一转变会带来晶体膨胀,能抵消水分扩散造成的坯体收缩,进一步避免坯体开裂,尤其是连接处的开裂。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坯体烧制是将干燥坯体放入窑炉中,以每小时升温20~30℃的速度将窑炉内温度升至130~150℃;再以每小时升温80~120℃的速度继续升至573℃;然后以每小时升温20~30℃的升温速度升温至950℃;最后以每小时升温80~120℃的速度继续升至1100~1200℃,停止加热,冷却后出窑。从室温缓慢升温至130~150℃,升温速度为20~30℃/h,由于这个阶段是坯体内自由水和粘土矿物的吸附水大量蒸发,尤其是蒙脱石的吸附水大量蒸发,减缓升温速度有利于游离水和吸附水缓慢扩散,从而减缓坯体的因水分扩散带来的破坯应力,避免坯体开裂。从130~150℃到573℃,这个阶段游离水和吸附水已经排除,而结构水又无法排出,因此,这个阶段收缩较小,可以提高升温速度为80~120℃/h,以提高生产效率。从573℃到950℃,这个阶段,以蒙脱石为首的粘土矿物结构水大量排除,将升温速度减缓至20~30℃/h,可有效减缓坯体水分扩散速度,从而减缓坯体的因水分扩散带来的破坯应力,避免坯体开裂。这个阶段还发生了石英晶型的转变,β-石英转变为α-石英,较为缓慢的升温速度,可以确保β-石英向α-石英的转变,而这一转变会带来晶体膨胀,能抵消水分扩散造成的坯体收缩,进一步避免坯体开裂,尤其是连接处的开裂。从950℃到1100~1200℃,这个阶段,加快升温速度至80~120℃/h,可以使得玻璃相能润湿晶粒,而又不完全润湿晶粒,既能提高坯体的致密度,又能避免坯体过分润湿而带来的坯体强度减弱而开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烧制的坭兴陶字体的成品率明显提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1)制备坯料:将东泥(横穿钦州钦江以东的泥土,为软质粘土,颜色为黄白色,含微量石英砂)和西泥(钦江以西的泥土,为硬质粘土,颜色为紫红色,表面色有少量铁质浸染,含铁量较高的紫泥石)按6:4的比例混合,经研磨,脱水等工艺制成坯料。2)坯体成型:将坯料制成100个方块状(尺寸为40cm×40cm×5cm),在方块上刻画出行书“琵”的字体轮廓,将轮廓线以外的坯料挖掉,得到汉字坯体。在汉字坯体的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接处均匀撒上一层KCl颗粒,KCl用量为连接处坯料干重的0.1%。3)坯体干燥:坯体干燥至含水率≤2%。4)坯体烧制:将干燥的坯体放入窑炉中,以每小时升温80℃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100℃,停止加热,自然冷却,出窑。统计烧成率为72%。对照实施例11)制备坯料:将东泥(横穿钦州钦江以东的泥土,为软质粘土,颜色为黄白色,含微量石英砂)和西泥(钦江以西的泥土,为硬质粘土,颜色为紫红色,表面色有少量铁质浸染,含铁量较高的紫泥石)按6:4的比例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坭兴陶字体的制作方法,包括制备坯料、坯体成型、修整坯体、坯体干燥、坯体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坯体成型是先将坯料制成汉字坯体,然后在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接处均匀撒上一层KCl颗粒,KCl用量为连接处坯料干重的0.1~0.25%。

【技术特征摘要】
1.坭兴陶字体的制作方法,包括制备坯料、坯体成型、修整坯体、坯体干燥、坯体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坯体成型是先将坯料制成汉字坯体,然后在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接处均匀撒上一层KCl颗粒,KCl用量为连接处坯料干重的0.1~0.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坭兴陶字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处还可以均匀撒上一层SiO2粉末,其用量为连接处坯料干重的1~1.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坭兴陶字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O2粉末的粒度为1~2μ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坭兴陶字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O2粉末采用粉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彩进刘欢
申请(专利权)人:钦州市三鸿陶艺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