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式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3409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电子式互感器,其中电介质与内导体、中间导体共同构成电容C1,薄膜电介质与中间导体、外导体共同构成电容C2,中间导体和外导体底部设有同轴的底板,两底板与薄膜电介质组成电容C3,电容C2与电容C3的低压输出端口上还串联设有两分压电阻,两分压电阻的弱电输出端口设有引接线端口,绝缘外壳底部设有金属底座,金属底座上设有接地螺栓,绝缘外壳内设有与金属底座连通的屏蔽层,屏蔽层与金属底座搭接后连接到地面等电位接地网,屏蔽层与外导体间还设有绝缘体,通过上述屏蔽层实现电磁干扰措施,可提高电子式互感器抗干扰裕度,达到消除工作状态出现异常、运行不稳定和测量精度不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式互感器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0月19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621134941.5,技术名称为“一种电子式互感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技术涉及电力互感器
,具体涉及一种电子式互感器。
技术介绍
电子式互感器主要由传感器和采集器构成,以光纤为载体传送数字信号,电子式互感器与常规的电磁互感器相比,优点突出表现:对电网故障响应快、频率响音范围宽、动态范围大、消除了铁磁谐振和磁饱和现象,并且适应电力计量和保护控制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应用。鉴于以上优点,电子式互感器在智能变电站建设中被推广采用。由于电子式互感器内的采集器由微电子电路构成,对高频信号敏感,存在电磁兼容问题,也就是电磁干扰问题较为严重,影响到电子式互感器的正常运行。为此,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已于两年前要求在新变电站设计中停用电子式互感器,退回到使用电磁式互感器。电磁互感器只有传感器的作用,采集器功能改由合并单元执行,因此合并单元只有安装到靠近互感器的开关场才能减少电缆的实用,采用光缆代替电缆。合并单元安装在高压开关场,同样会受到强烈的电磁干扰,影响合并单元的正常运行。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子式互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式互感器,它包括绝缘外壳及设在绝缘外壳内的内导体、中间导体和外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顶端设有一用于所述内导体可上下活动的圆孔,所述内导体、中间导体和外导体为同轴的环状结构,所述内导体与中间导体间设有电介质,所述电介质中心处设有与所述圆孔直径相同且可与所述内导体动配合的圆柱孔,所述电介质与所述内导体、中间导体共同构成同轴电容C1,所述中间导体和外导体间设有薄膜电介质,所述薄膜电介质与所述中间导体、外导体共同构成同轴电容C2,所述中间导体和外导体底部均设有一同轴的环状底板,两所述底板间还设有所述薄膜电介质,所述两底板与所述薄膜电介质共同组成平板电容C3,所述同轴电容C2与所述平板电...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0.19 CN 20162113494151.一种电子式互感器,它包括绝缘外壳及设在绝缘外壳内的内导体、中间导体和外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顶端设有一用于所述内导体可上下活动的圆孔,所述内导体、中间导体和外导体为同轴的环状结构,所述内导体与中间导体间设有电介质,所述电介质中心处设有与所述圆孔直径相同且可与所述内导体动配合的圆柱孔,所述电介质与所述内导体、中间导体共同构成同轴电容C1,所述中间导体和外导体间设有薄膜电介质,所述薄膜电介质与所述中间导体、外导体共同构成同轴电容C2,所述中间导体和外导体底部均设有一同轴的环状底板,两所述底板间还设有所述薄膜电介质,所述两底板与所述薄膜电介质共同组成平板电容C3,所述同轴电容C2与所述平板电容C3的低压输出端口上还串联设有两分压电阻,两所述分压电阻的弱电输出端口均电性设有用于预制电缆插座的引接线端口,所述绝缘外壳底部设有一金属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璞信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