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车静态辅助线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335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泊车辅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倒车静态辅助线测试装置,包括感应器组、两条导轨、标定杆、驱动电机组、与所述驱动电机组连接的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感应器组和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处理单元;所述感应器组位于待测试车辆的倒车路径上,且其感应头的感应方向为竖直方向;两条所述导轨平行于所述待测试车辆的移动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待测试车辆的两侧;所述标定杆垂直且滑动设于所述导轨上,且位于两根所述导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明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倒车静态辅助线测试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倒车辅助线测试繁琐且误差较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倒车静态辅助线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泊车辅助线
,尤其涉及一种倒车静态辅助线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倒车静态辅助线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泊车方案,汽车基本标配此功能。倒车静态辅助线基本分为3组线,远距离、中间值、近距离,主要为了提醒车主把握尺度,小心驾驶。辅助线基本标定是远距离为3M,中间2M,近距离1M。由于汽车厂商对辅助线要求的区别,需要对倒车影像屏幕中的辅助线进行测试。测试过程需要先量车身的宽度,车停好后,以车厂要求三种距离数值在车后设置标记线,以车尾保险杠为定点,测量保险杠与标记线之间的距离,再判断屏幕上的辅助线与倒车影像中标记线是否重叠,通过调整屏幕上的辅助线使之符合实际距离。但上述测试过程繁琐测试效率低,且采用人工测量,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倒车静态辅助线测试装置,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倒车辅助线测试繁琐且误差较大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倒车静态辅助线测试装置,包括感应器组、两条导轨、标定杆、驱动电机组、与所述驱动电机组连接的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感应器组和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处理单元;所述感应器组位于待测试车辆的倒车路径上,且其感应头的感应方向为竖直方向;两条所述导轨平行于所述待测试车辆的移动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待测试车辆的两侧;所述标定杆垂直且滑动设于所述导轨上,且位于两根所述导轨之间;所述驱动电机组包括与所述导轨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和与所述标定杆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优选的,在所述待测试车辆的车轮移动路径上设有用于抵住所述车轮的电缸。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导轨,令两根所述导轨沿垂直于所述待测试车辆的移动方向相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标定杆,令所述标定杆于所述导轨上滑动。优选的,在所述导轨和标定杆上形成有长度刻度线。优选的,所述导轨包括紧挨固定于所述待测试车辆的一侧的第一导轨,和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传动设于所述待测试车辆的另一侧的第二导轨;所述感应器组固定于所述第一导轨的初始刻度线上。由上可见,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调整导轨的宽度以及标定杆在导轨上的位置,使导轨与标定杆形成一个位于待测试车辆正后方的矩形框,通过比对倒车摄像头采集到的导轨和标定杆的位置与显示屏上的辅助线,达到测试辅助线的效果,并可线上调整辅助线使之与导轨和标定杆重合,满足测试要求,无需采用人工测量,不仅提高了测试效率,还提高了测试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电路连接框图;图3为实施例工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由于汽车厂商对辅助线要求的区别,需要对倒车影像屏幕中的辅助线进行测试,但测试过程采用人工测量,繁琐测试效率低,且误差较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倒车静态辅助线测试装置,由于辅助线测试过程中,在显示屏中显示的辅助线形成矩形,长度为车辆后保险杠与标定线之间的距离,宽度为车辆的车身宽度,因此需要在车辆后面对两者进行实际测量,令显示屏中的矩形辅助线符合要求。鉴于上述测试要求,该倒车静态辅助线测试装置包括感应器组10、两条导轨20、标定杆30、驱动电机组40。其中感应器组10位于待测试车辆的倒车路径上,且其感应头的感应方向为竖直方向,用于感应待测试车辆的后保险杠,当待测试车辆后退至令后保险杠位于感应器组10的位置时,则触发感应器组10启动。两条导轨20平行于待测试车辆的移动方向分别位于待测试车辆的两侧。标定杆30垂直且滑动设于导轨20上,且位于两根导轨20之间。在测试时,导轨20和标定杆30会形成矩形,调整导轨20和标定杆30的位置使矩形的大小成为符合厂家对辅助线的要求,车辆后摄像头会对形成的矩形进行拍摄并显示在车内的显示屏上,通过比对显示屏上系统自带的辅助线与拍摄得到的矩形是否重合。若重合,则判定辅助线符合测试要求;若不重合,可线上调整辅助线至与标定线重合,使之符合测试要求。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中,为了使导轨20和标定杆30上的长度达到自动测量的效果,在导轨20和标定杆30上均形成有长度刻度线刻度。其中导轨20上的零刻度线与感应器组10呈一直线,标定杆30上的零刻度线则位于与导轨20之间的连接处。并且驱动电机组40包括与导轨20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41和与标定杆30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42。第一驱动电机驱动导轨20,令两根导轨20沿垂直于待测试车辆的移动方向相向移动,导轨20停止移动时,两条导轨20之间的距离则为待测试车辆的宽度;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标定杆30,令标定杆30于导轨20上滑动,车辆后保险杠与标定杆30之间的距离则为辅助线实际长度。为了实现辅助线的自动化测试,驱动电机组40为伺服电机,还包括与驱动电机组40连接的控制器50以及与感应器组10和控制器50电性连接的处理单元60。其中伺服电机的位置控制精度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处理单元60通过对伺服电机输入电压值以及通电时间等参数,即可得到伺服电机的旋转转数,进而可计算出伺服电机带动的导轨20和标定杆30的位移和位置。也可预先输入待测试车辆的基本信息,如车身宽度以及厂家要求的辅助线长度,处理单元60对控制器50输入控制信号,导轨20和标定杆30即可自动移动到标定的位置。由于导轨20的数量为两个,为了降低导轨20的控制难度,导轨20包括紧挨固定于待测试车辆的一侧的第一导轨21和通过第一驱动电机传动设于待测试车辆的另一侧的第二导轨22。感应器组10固定于第一导轨20的初始刻度线上。仅需控制第二导轨22的位置即可完成对待测试车辆车身宽度的测量。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将待测试车辆准确停靠在导轨20的零刻度线上,即车后保险杠触发感应器组10时即需停靠稳固,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在待测试车辆的车轮移动路径上设有用于抵住车轮的电缸70。电缸70与控制器50电性连接。请参见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使用过程如下:倒车静态辅助线测试装置初始化,导轨20、驱动电机组40、标定杆30设为默认值,该默认值为基准值,处理单元60按测试要求设定车身宽度和静态辅助线每段距离的长度值,车辆开始进行倒车,当感应器组10感应到车辆后保险杠时,发命令给控制器50将电缸70弹出,阻碍车轮后退,完成后将驱动电机组40按车身宽度进行调整两个导轨20之间的宽度,并通过伺服电机的编码(移动的位置距离)实际测量,同时将实际测量值反馈给处理单元60,此时标定杆30按处理单元60设定的距离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倒车静态辅助线测试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倒车静态辅助线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器组、两条导轨、标定杆、驱动电机组、与所述驱动电机组连接的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感应器组和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处理单元;所述感应器组位于待测试车辆的倒车路径上,且其感应头的感应方向为竖直方向;两条所述导轨平行于所述待测试车辆的移动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待测试车辆的两侧;所述标定杆垂直且滑动设于所述导轨上,且位于两根所述导轨之间;所述驱动电机组包括与所述导轨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和与所述标定杆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倒车静态辅助线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器组、两条导轨、标定杆、驱动电机组、与所述驱动电机组连接的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感应器组和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处理单元;所述感应器组位于待测试车辆的倒车路径上,且其感应头的感应方向为竖直方向;两条所述导轨平行于所述待测试车辆的移动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待测试车辆的两侧;所述标定杆垂直且滑动设于所述导轨上,且位于两根所述导轨之间;所述驱动电机组包括与所述导轨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和与所述标定杆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倒车静态辅助线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倒车静态辅助线测试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日升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