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汉添专利>正文

实现锁体换向方法的换向组件及其锁体技术

技术编号:17530238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5:36
用于锁体换向的组件及其锁体,设置外、能够调换使用的内执手连接块中间离合块;中间离合块上设置有第一、第二中间拨柄,外执手连接块设置有外执手拨柄,内执手连接块上设置方舌拨柄、呆舌拨柄和内端转轴部,方舌拨柄包括前、后拨柄。两个内执手连接块的内端转轴部前后靠合后,两个内执手连接块的方舌拨柄、呆舌拨柄分别前后对应;内执手连接块的前拨柄对应中间离合块的第一中间拨柄,内执手连接块的后拨柄对应于外执手连接块上的外执手拨柄,内执手连接块的呆舌拨柄对应于中间离合块的第二中间拨柄。布置第一种开门方向锁体时,外、内执手连接块分置中间离合块左、右端;布置第二种开门方向的锁体时,调换外、内执手连接块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现锁体换向方法的换向组件及其锁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门锁,特别涉及电子门锁中的电控锁体,所述锁体不仅可以换向而且可以内外执手(也称为门把手)不联动,从而在执行开门动作时,可以不用克服对面门执手本身的重力以及衔接在对面执手上的弹簧的阻力,从而让开门动作更加轻松,手感好。
技术介绍
对于传统的机械锁体,内外把手的功能基本一致从而就不存在需要换向的问题;而电子锁体由于其内外执手的开门功能不同,例如外执手需要在离合器处于合状态时才能开门,否则只能反提上锁而不能开门,而内执手在任何状态下都应当能够开门和上锁,为此在同一锁体针对不同开向的门扇时就存在换向问题。就有关门锁换向技术而言,目前已经由各种各样的方案,其中比较典型的技术方案例如申请号为201520897227.0,名称为“易拆装电子门锁操作驱动组件”的专利,披露了外筒,外筒上具有两端开口的腔体,该外筒设有一连通腔体的滑道;活动地穿接于滑道的销钉;安装于销钉与外筒之间的弹簧,该弹簧用于提供一个将销钉推离腔室的弹力;第一内筒,所述第一内筒可转动地安装在外筒内,第一内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径向地往外凸出的拨块,该外筒的两端均开设有沿其周向延伸并供拨块嵌入的缺口,该第一内筒的外部上设有供销钉插入的凹位;第二内筒,所述第二内筒安装于外筒内,且第一内筒、第二内筒沿着外筒的轴向排布;第二内筒的外部上设置有凸起,该外筒内部的两端均设置有供凸起嵌入的凹槽。该方案将各种拨出或驳回方舌、斜舌的拨柄集中的外筒上,让第一内筒与第二内筒可以在所述外筒上内外互换,但该方案并不能让内外执手不联动。其次,申请号为201310143199.9,名称为“一种电子防盗锁体”的专利,披露了一种关门即用斜舌上锁、可用外把手同时解锁斜舌、方舌和呆舌,且仅需更换很少的部件便能令锁体在左开和右开之间进行互换电子锁体。其包括壳体、斜舌装置、方舌装置、呆舌装置以及与内把手连接的内把手拨块,在内把手拨块上设有内把手斜舌拨回部、内把手方舌拨回部和内把手方舌拨出部,其特征是还包括与外把手连接的外把手主动件,其上设有外把手方舌拨出部、转轴部和设置在转轴部上的插销孔;外把手被动件,其上设有外把手斜舌拨回部、外把手方舌拨回部、外把手呆舌拨回部、轴孔部以及在受到推动时其插销件会伸入轴孔部内部的弹性插销装置,在外把手被动件与壳体之间设有复位弹簧;电动伸缩装置,在其伸缩动作的部件上设有一个用于推动所述弹性插销装置的插销件的推动面,外把手主动件和内把手拨块分别安装在外把手被动件的两侧,转轴部安装在轴孔部内,外把手主动件可相对外把手被动件转动,内把手拨块可相对外把手被动件转动,内把手拨块的转动轴线、转轴部的中轴线、轴孔部的中轴线共线。分析申请号为201310143199.9的
技术实现思路
,其所述内把手拨块上设有内把手斜舌拨回部,为了满足换向而必须翻转使用的需要,就必须将所述内把手斜舌拨回部等拨柄本身设置为对称性,并且必须让所述内把手斜舌拨回部跟着所述内把手拨块调换移动,这样所述内把手拨块上始终存在一个多余的拨柄而占用空间(例如该专利附图2或图9所示的与部件74对称设置的另一个拨臂),也加大了换向更换的难度;如果所述斜舌拨回部位于设计的中轴线上,则所述斜舌拨回部的末端形状必须是平直的(如该专利附图2或图9所示的部件71)否则不能左右调换使用,然而平直的末端形状并不利于收回斜舌,常规使用的形状最好是稍微弯曲的弓状;其次该专利中的所述外把手被动件上也设有外把手斜舌拨回部91,由于所述外把手被动件设置在所述内把手拨块和所述外把手主动件之间,为此所述外把手被动件一般位于锁体的中心面位置(所述中心面是指锁体两侧壁之间的中心面)附近区域,而斜舌尾端的控制杆体也位于锁体中心面位置,导致外把手斜舌拨回部91需要转弯避开(如该专利附图2所示的部件91是偏转的形状)其所述斜舌2的尾端杆体才能搭接到斜舌受动件21上从而大大多占用了锁体内的空间,况且所述外把手斜舌拨回部91设置在所述外把手被动件上,也会占用所述外把手被动件周围的视为黄金位置的空间。由于电子锁体内零件非常多例如离合器、各种挑拨件、传动件,方舌、斜舌及其控制部件等为此能够利用的空间非常有限,位于锁体中心面位置附近的空间俗称为黄金地段,与离合换向有关的任何一个部件的位置、形状的改变,都有可能直接导致锁体内其它传动结构的大幅调整和改变而形成一个新结构的产品;为此如何简化包括所述外把手被动件、所述内把手拨块在内的零件的结构从而不仅便于更换换向,而且又能不用占用过多的空间,是需要不断设计改进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锁体换向方法及其结构。首先,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锁体换向方法,设置中间离合块、能够衔接外执手的外执手连接块和能够衔接内执手的内执手连接块,所述外执手连接块和内执手连接块分置在所述中间离合块的轴向两端并能够分别相对于所述中间离合块转动,所述中间离合块上设置有能够移动的离合销,所述外执手连接块上设置有能够接纳所述离合销的结合凹位,当所述离合销插入到所述结合凹位中时,所述中间离合块与所述外执手连接块之间能够联动,否则只能相对转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内执手连接块设置为能够调换使用的第一内执手连接块或第二内执手连接块;让所述中间离合块、外执手连接块和第一内执手连接块组合为第一模组,让所述中间离合块、外执手连接块和第二内执手连接块组合为第二模组;所述第一模组、第二模组上没有设置拨动锁体内斜舌的斜舌拨柄,所述第一模组、第二模组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拨动方舌挑拨和呆舌挑拨的拨柄;所述中间离合块上设置有用于拨动方舌挑拨的第一中间拨柄和用于拨动呆舌挑拨的第二中间拨柄,所述外执手连接块上还设置有用于拨动方舌挑拨的外执手拨柄,所述外执手拨柄本身沿其轴线对称;所述第一内执手连接块上设置有用于拨动方舌挑拨的第一方舌拨柄、拨动呆舌挑拨的第一呆舌拨柄和用于结合到所述中间离合块上的第一内端转轴部,所述第一方舌拨柄包括第一前拨柄和第一后拨柄;所述第二内执手连接块上设置有用于拨动方舌挑拨的第二方舌拨柄、拨动呆舌挑拨的第二呆舌拨柄和用于结合到所述中间离合块上的第二内端转轴部,所述第二方舌拨柄包括第二前拨柄和第二后拨柄;将所述第一内端转轴部与所述第二内端转轴部相对前后靠合在一起时,所述第一方舌拨柄与所述第二方舌拨柄前后对应、所述第一呆舌拨柄与第二呆舌拨柄也前后对应;当配置为所述第一模组时,所述第一内执手连接块的第一前拨柄对应于所述中间离合块的第一中间拨柄,所述第一内执手连接块的第一后拨柄对应于所述外执手连接块上的外执手拨柄,所述第一内执手连接块的第一呆舌拨柄对应于所述中间离合块的第二中间拨柄;当配置为所述第二模组时,所述第二内执手连接块的第二前拨柄对应于所述中间离合块的第一中间拨柄,所述第二内执手连接块的第二后拨柄对应于所述外执手连接块上的外执手拨柄,所述第二内执手连接块的第二呆舌拨柄对应于所述中间离合块的第二中间拨柄;布置第一种开门方向的锁体时,采用第一模组,将锁体的所述外执手连接块配置在所述中间离合块的轴向左端,所述第一内执手连接块配置在所述中间离合块的右端;调换锁体的方向布置第二种开门方向的锁体时,采用第二模组,不用倒换所述中间离合块的方向,而是将所述外执手连接块调换到所述中间离合块的右端,将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实现锁体换向方法的换向组件及其锁体

【技术保护点】
实现锁体换向方法的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离合块,所述中间离合块具有沿轴向布置并且两端开口的中间腔体,还具有贯通所述中间腔体的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中滑动设置有离合销从而当从所述中间离合块的外部顶压所述离合销时能够让所述离合销向所述中间腔体中伸入;所述中间离合块上还具有第一中间拨柄,所述第一中间拨柄用于拨动锁体内的方舌挑拨从而让所述方舌挑拨收回方舌完成开锁;外执手连接块,所述外执手连接块具有沿轴向布置的外执手接纳孔,所述外执手接纳孔用于接纳外执手内侧端部或与所述外执手连接的执手方铁;所述外执手连接块上还具有外执手拨柄,所述外执手拨柄本身沿其轴线对称,所述外执手拨柄与所述第一中间拨柄分置在所述方舌挑拨的两侧,所述外执手拨柄用于拨动锁体内的方舌挑拨从而让所述方舌挑拨拨出方舌完成上锁;所述外执手连接块还具有沿轴向布置的并能够插入到所述中间离合块的中间腔体中的离合结合部,所述离合结合部在所述中间腔体中能够转动,所述离合结合部上设置有能够让所述离合销插入的结合凹位;当所述离合销未插入到所述结合凹位中时,所述外执手连接块能够相对于所述中间离合块转动,当所述离合销插入到所述结合凹位中时,所述外执手连接块与所述中间离合块形成径向联动;所述外执手连接块还具有沿轴向布置的并能够插入到锁壳体上的壳体孔中的外执手结合部,所述外执手结合部与所述离合结合部分置在所述外执手连接块的两端;第一内执手连接块,所述第一内执手连接块具有沿轴向布置的第一内执手接纳孔,所述第一内执手接纳孔用于接纳内执手内侧端部或与所述内执手连接的执手方铁;所述第一内执手连接块还具有沿轴向布置并能够转动地安装到所述中间离合块的中间腔体中的第一内端转轴部;所述第一内执手连接块上还具有第一方舌拨柄,所述第一方舌拨柄包括有前、后布置的第一前拨柄和第一后拨柄,所述第一前拨柄、第一后拨柄分置在所述方舌挑拨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前拨柄对应于所述第一中间拨柄,所述第一后拨柄对应于所述外执手拨柄,所述第一前拨柄用于拨动锁体内的方舌挑拨从而让所述方舌挑拨拨回方舌完成开锁,所述第一后拨柄用于拨动锁体内的方舌挑拨从而让所述方舌挑拨拨出方舌完成上锁;所述第一内执手连接块还具有沿轴向布置的并能够插入到锁壳体上的壳体孔中的第一外端结合部,所述第一外端结合部与所述第一内端转轴部分置在所述第一内执手连接块的两端;第二内执手连接块,所述第二内执手连接块具有沿轴向布置的第二内执手接纳孔,所述第二内执手接纳孔用于接纳内执手内侧端部或与所述内执手连接的执手方铁;所述第二内执手连接块还具有沿轴向布置并能够转动地安装到所述中间离合块的中间腔体中的第二内端转轴部;所述第二内执手连接块上还具有第二方舌拨柄,所述第二方舌拨柄包括有前、后布置的第二前拨柄和第二后拨柄,所述第二前拨柄、第二后拨柄分置在所述方舌挑拨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二前拨柄对应于所述第一中间拨柄,所述第二后拨柄对应于所述外执手拨柄,所述第二前拨柄用于拨动锁体内的方舌挑拨从而让所述方舌挑拨拨回方舌完成开锁,所述第二后拨柄用于拨动锁体内的方舌挑拨从而让所述方舌挑拨拨出方舌完成上锁;所述第二内执手连接块还具有沿轴向布置的并能够插入到锁壳体上的壳体孔中的第二外端结合部,所述第二外端结合部与所述第二内端转轴部分置在所述第二内执手连接块的两端;所述第一内执手连接块或所述第二内执手连接块,任选其一与所述外执手连接块分置在所述中间离合块的轴向两端;其中,当选择装配所述第一内执手连接块时,所述第一内执手连接块位于所述中间离合块的左侧,所述第一内端转轴部插入到所述中间离合块的中间腔体中,而所述外执手连接块位于所述中间离合块的右侧,所述离合结合部插入到所述中间离合块的中间腔体中,所述第一内执手连接块、所述中间离合块、所述外执手连接块组合成第一模组;当选择装配所述第二内执手连接块时,所述外执手连接块位于所述中间离合块的左侧,所述离合结合部插入到所述中间离合块的中间腔体中,而所述第二内执手连接块位于所述中间离合块的右侧,所述第二内端转轴部插入到所述中间离合块的中间腔体中,所述第二内执手连接块、所述中间离合块、所述外执手连接块组合成第二模组;上斜舌拨柄,所述上斜舌拨柄具有上基部和上柄部,所述上基部具有上套装孔,所述上基部通过所述上套装孔能够活动套装到所述外执手结合部,或能够套装并卡接到所述第二内执手连接块的第二外端结合部上形成径向联动;下斜舌拨柄,所述下斜舌拨柄具有下基部和下柄部,所述下基部具有下套装孔,所述下基部通过所述下套装孔能够活动套装到所述外执手结合部或能够套装并卡接到所述第一外端结合部上形成径向联动;所述下斜舌拨柄的外侧还设置有缺口部位,而所述中间离合块上还设置有伸入到所述缺口部位的中间凸起,通过所述中间凸起与所述缺口部位的一端臂配合形成径向联动从而当所述中间离合块转动时能够通过所述中间凸...

【技术特征摘要】
1.实现锁体换向方法的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离合块,所述中间离合块具有沿轴向布置并且两端开口的中间腔体,还具有贯通所述中间腔体的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中滑动设置有离合销从而当从所述中间离合块的外部顶压所述离合销时能够让所述离合销向所述中间腔体中伸入;所述中间离合块上还具有第一中间拨柄,所述第一中间拨柄用于拨动锁体内的方舌挑拨从而让所述方舌挑拨收回方舌完成开锁;外执手连接块,所述外执手连接块具有沿轴向布置的外执手接纳孔,所述外执手接纳孔用于接纳外执手内侧端部或与所述外执手连接的执手方铁;所述外执手连接块上还具有外执手拨柄,所述外执手拨柄本身沿其轴线对称,所述外执手拨柄与所述第一中间拨柄分置在所述方舌挑拨的两侧,所述外执手拨柄用于拨动锁体内的方舌挑拨从而让所述方舌挑拨拨出方舌完成上锁;所述外执手连接块还具有沿轴向布置的并能够插入到所述中间离合块的中间腔体中的离合结合部,所述离合结合部在所述中间腔体中能够转动,所述离合结合部上设置有能够让所述离合销插入的结合凹位;当所述离合销未插入到所述结合凹位中时,所述外执手连接块能够相对于所述中间离合块转动,当所述离合销插入到所述结合凹位中时,所述外执手连接块与所述中间离合块形成径向联动;所述外执手连接块还具有沿轴向布置的并能够插入到锁壳体上的壳体孔中的外执手结合部,所述外执手结合部与所述离合结合部分置在所述外执手连接块的两端;第一内执手连接块,所述第一内执手连接块具有沿轴向布置的第一内执手接纳孔,所述第一内执手接纳孔用于接纳内执手内侧端部或与所述内执手连接的执手方铁;所述第一内执手连接块还具有沿轴向布置并能够转动地安装到所述中间离合块的中间腔体中的第一内端转轴部;所述第一内执手连接块上还具有第一方舌拨柄,所述第一方舌拨柄包括有前、后布置的第一前拨柄和第一后拨柄,所述第一前拨柄、第一后拨柄分置在所述方舌挑拨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前拨柄对应于所述第一中间拨柄,所述第一后拨柄对应于所述外执手拨柄,所述第一前拨柄用于拨动锁体内的方舌挑拨从而让所述方舌挑拨拨回方舌完成开锁,所述第一后拨柄用于拨动锁体内的方舌挑拨从而让所述方舌挑拨拨出方舌完成上锁;所述第一内执手连接块还具有沿轴向布置的并能够插入到锁壳体上的壳体孔中的第一外端结合部,所述第一外端结合部与所述第一内端转轴部分置在所述第一内执手连接块的两端;第二内执手连接块,所述第二内执手连接块具有沿轴向布置的第二内执手接纳孔,所述第二内执手接纳孔用于接纳内执手内侧端部或与所述内执手连接的执手方铁;所述第二内执手连接块还具有沿轴向布置并能够转动地安装到所述中间离合块的中间腔体中的第二内端转轴部;所述第二内执手连接块上还具有第二方舌拨柄,所述第二方舌拨柄包括有前、后布置的第二前拨柄和第二后拨柄,所述第二前拨柄、第二后拨柄分置在所述方舌挑拨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二前拨柄对应于所述第一中间拨柄,所述第二后拨柄对应于所述外执手拨柄,所述第二前拨柄用于拨动锁体内的方舌挑拨从而让所述方舌挑拨拨回方舌完成开锁,所述第二后拨柄用于拨动锁体内的方舌挑拨从而让所述方舌挑拨拨出方舌完成上锁;所述第二内执手连接块还具有沿轴向布置的并能够插入到锁壳体上的壳体孔中的第二外端结合部,所述第二外端结合部与所述第二内端转轴部分置在所述第二内执手连接块的两端;所述第一内执手连接块或所述第二内执手连接块,任选其一与所述外执手连接块分置在所述中间离合块的轴向两端;其中,当选择装配所述第一内执手连接块时,所述第一内执手连接块位于所述中间离合块的左侧,所述第一内端转轴部插入到所述中间离合块的中间腔体中,而所述外执手连接块位于所述中间离合块的右侧,所述离合结合部插入到所述中间离合块的中间腔体中,所述第一内执手连接块、所述中间离合块、所述外执手连接块组合成第一模组;当选择装配所述第二内执手连接块时,所述外执手连接块位于所述中间离合块的左侧,所述离合结合部插入到所述中间离合块的中间腔体中,而所述第二内执手连接块位于所述中间离合块的右侧,所述第二内端转轴部插入到所述中间离合块的中间腔体中,所述第二内执手连接块、所述中间离合块、所述外执手连接块组合成第二模组;上斜舌拨柄,所述上斜舌拨柄具有上基部和上柄部,所述上基部具有上套装孔,所述上基部通过所述上套装孔能够活动套装到所述外执手结合部,或能够套装并卡接到所述第二内执手连接块的第二外端结合部上形成径向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宗献
申请(专利权)人:曹汉添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