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体长度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301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鞋体长度调整装置,包括有一基座、一扣件、一前鞋体、一后鞋体以及一固定件,其特征在于: 基座尾端形成有一开口向上的ㄇ形槽,该ㄇ形槽朝鞋体后端方向亦形成有开口,ㄇ形槽内部两侧形成有一定间距的数个卡合槽,且底部形成有长形缺槽; 扣件设置于所述ㄇ形槽中并设有可与卡合槽形成卡合、脱离状态的卡合块; 前鞋体的尾部中央相对于长形缺槽形成有长形槽,该长形槽在前鞋体设置在基座上后与长形缺槽叠合; 后鞋体的底面中央处形成有穿孔; 固定件穿设过前鞋体的长形槽、后鞋体的穿孔、扣件、基座的长形缺槽后将所有元件加以固定。(*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鞋体长度调整装置。(2)
技术介绍
由于运动的普及,人们渐渐会在休闲时间从事一些户外活动,一方面藉由消除平日所累计的压力,另一方面运动身体来达到健康的目的,而运动的中,利用穿上鞋子进行滑移动作的溜冰、直排轮等运动亦广受大众所喜爱。在从事上述的溜冰、直排轮等活动时,必须要准备有可以进行滑移的鞋类(如溜冰鞋、直排轮鞋等),然而此种鞋类在一般不从事运动的时间是不会穿着的,故使用多年亦仅准备有一双,然而随着年龄的成长、或是有他人亦要使用该双鞋时,便可能无法穿着,因此鞋体若可调整其长度以符合使用脚部长度,便可让该运动器具长期使用,亦可符合各种不同使用的脚部大小。传统用在调整此种运动鞋体的结构多半是将鞋体分成前、后鞋体两个部分,前、后鞋体之间设置有调整长度的装置,藉由此长度的调整装置来达到前、后鞋体间距离的控制,藉此调整鞋体整体的长度。但是传统用在调整前、后鞋体的调整长度的装置,一般均需要使用一工具方得以将调整长度装置上的固定用螺丝等固定元件旋松,之后方得以进行前、后鞋体的调整动作,但是在运动进行的场合若没有工具,则此一鞋体便无法进行长度调整,另外,此种藉由工具进行长度调整的动作亦十分麻烦且不便,因此便有人从事此种免用工具的运动鞋体长动调整机构的研究及开发。近年来,使用在运动鞋体的长度调整装置多半是在鞋体侧边设置有扣件,使用手拨开扣件便可使得前、后鞋体松动并可进行调整,然而此种设置在鞋体侧边的扣件,无论是鞋体的内侧或外侧,均有可能在运动进行时,因为擦撞、冲击、跌倒等等因素松脱,因此虽此种设置在鞋体侧边的调整装置在调整鞋体上使用方便亦不需工具,然而在运动进行时,确有安全上的顾虑。(3)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用工具便可进行鞋体长度调整、亦不会因为运动时的外界冲击力导致松脱的鞋体长度调整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手段提供一种鞋体长度调整装置,它包括有一基座,基座尾端形成有一开口向上的ㄇ形槽,ㄇ形槽内部两侧形成有一定间距的数个卡合槽,底部形成有长形缺槽,ㄇ形槽中设置有一可与卡合槽卡合、脱离并由基座尾端延伸出的扣件,后鞋体底部形成有一穿孔,前鞋体底部形成有相对长形缺槽的长形槽,一固定件穿设过长形槽、穿孔、扣件以及长形缺槽将所有元件结合。采用上述方案,在扣件与卡合槽脱离卡合时,后鞋体便可在固定件于长形槽及长形缺槽中移动的范围内进行与前鞋体间距离的长度调整动作。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4)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结合后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扣件的扣合片未拨开状态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扣件的扣合片拨开状态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扣件的卡合片脱离卡合槽状态的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将后鞋体朝鞋体前方调整状态的剖面图。(5)具体实施方式现请参看图1、2所示,本技术的鞋体长度调整装置包括有一基座10、一扣件20、一前鞋体30、一后鞋体40以及一固定件50。基座10尾端形成有一开口向上的ㄇ形槽11,该ㄇ形槽11朝鞋体后端方向亦形成有开口,ㄇ形槽11内部两侧形成有一定间距的数个卡合槽12,且底部形成有长形缺槽13。扣件20是设置于所述ㄇ形槽11中,它是由一扣合片21及一卡合片22所组成,卡合片22上形成有贯穿孔220及设置孔221,两侧形成有可卡合于卡合槽12的卡合块23,后侧延伸形成有枢设块24,枢设块24上以横向贯穿的方式形成有枢设孔240及弧形的移动孔241;扣合片21一端可套设于枢设块24处,其相对于枢设孔240及移动孔241位置设有枢孔210及定位孔211,另外扣合片21朝鞋体的一面上形成有一嵌合块212;一弹片27设置于卡合片22上,其一端相对于设置孔221形成有设置孔271,并藉由固定元件贯穿两设置孔221、271加以固定,而扣合片21则是利用枢轴25贯穿枢孔210、枢设孔240以及移动轴26贯穿定位孔211、移动孔241与卡合片22枢接。前鞋体30的尾部中央相对于长形缺槽13形成有长形槽31,该长形槽31在前鞋体30设置在基座10上后是与长形缺槽13叠合。后鞋体40的底面中央处形成有穿孔41,后侧形成有可供扣合片21嵌合块212嵌合的嵌合孔42。固定件50可以穿设过前鞋体30的长形槽31、后鞋体40的穿孔41、扣件20的弹片27及贯穿孔220、基座10的长形缺槽13后将所有元件加以固定。现请参看图3、4所示,本技术在不调整状态时,扣合片21的嵌合块212乃是嵌合在后鞋体40的嵌合孔42中,且弹片27向卡合片22施以弹力,使得卡合片22的卡合块23卡合于ㄇ形槽11的卡合槽12中。而欲调整鞋体长度时,首先将扣合片21向后拨动,使得嵌合块212脱离嵌合孔42,扣合片21以枢轴25为中心枢转,而移动轴26乃由移动孔241的下端位置移动至移动孔241的上端位置,此时卡合片22的卡合块23尚卡合于卡合槽12中。再请参看图5、6所示,使用时继续将扣合片21向下拨动,而移动轴26因为已顶掣于移动孔241上方位置,因此扣合片21便会以与卡合片22的枢接点为中心使得卡合片22卡合块23向上枢转,并脱离卡合槽12,而弹片27因为卡合片22向上枢转而被压缩,此时卡合片22便与座体10的卡合槽12脱离卡合状态。由于卡合片22的卡合块23脱离卡合槽12,因此扣件20便可进行前后方向的移动。而由于后鞋体40是藉由固定件50贯穿,因此固定件50在长形凹槽13及长形槽31的长度范围内可以带动后鞋体40相对座体10进行前后方向的移动。当调整至适当位置时,只要相反上述操作步骤使得卡合片22的卡合块23再度卡合于卡合槽12中,且嵌合块212嵌合于嵌合孔42中便可完成鞋体的调整步骤。由于上述结构,本技术可以由鞋体后方调整鞋体长度,扣件不会因为冲击力而脱离鞋体,造成鞋体松动,且本技术调整鞋体长度的手段亦不需要利用外界工具,可在任何时间及任何场所进行鞋体长度的调整动作,十分方便简单。当然,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体长度调整装置,包括有一基座、一扣件、一前鞋体、一后鞋体以及一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基座尾端形成有一开口向上的ㄇ形槽,该ㄇ形槽朝鞋体后端方向亦形成有开口,ㄇ形槽内部两侧形成有一定间距的数个卡合槽,且底部形成有长形缺槽;扣件设置于所述ㄇ形槽中并设有可与卡合槽形成卡合、脱离状态的卡合块;前鞋体的尾部中央相对于长形缺槽形成有长形槽,该长形槽在前鞋体设置在基座上后与长形缺槽叠合;后鞋体的底面中央处形成有穿孔;固定件穿设过前鞋体的长形槽、后鞋体的穿孔、扣件、基座的长形缺槽后将所有元件加以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体长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扣件是由一扣合片、一弹片及一卡合片所组成;卡合片上形成有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泰亨
申请(专利权)人:民舜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