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型钢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2999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型钢平台,包括支撑架和施工平台,所述施工平台包括横向型钢梁、纵向型钢梁和至少两个等高的下层模板平台,横向型钢梁的两端分别搭设在两个下层模板平台上;纵向型钢梁垂直铺设在横向型钢梁上,纵向型钢梁和横向型钢梁交织形成的平面上设有第一定位块、第一调整块、第一托板、第二定位块、第二调整块和第二托板;平面下设有支撑脚手架,所述支撑脚手架和下层模板平台通过拉杆拉结。其安全性高,可实现高空作业需求,受力面积均匀;平台稳定,可在各种复杂地形条件下施工,平台上下部相互之间不受制约,避免上部结构受地下结构施工进度的限制,缩减了总体工期;可重复利用,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型钢平台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一种建筑施工用型钢平台。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老商业区改造,越来越多的深基坑工程出现在周边环境复杂的繁华地段,导致基坑施工常常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如周边高层基础、地铁等,为保证施工过程中周边建筑物、构造物的稳定,以及受场地的限制,逆作法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支护形式当中,然而利用中心岛式结构楼板对撑传力体系,逆作陡坡留土区局部地下室结构,在施工中不常见。现有的建筑施工用型钢平台存在以下问题:1、在结构施工中,常规做法是搭设超高模板支架,需长期投入大量的脚手架,并且在施工中存在运料不便、钢管间距小工人作业面狭窄和施工难度大等难点。2、施工养护周期长投入成本高,工程完拆卸后,需进行二次凿除,基础预埋件使用一次基本报废,投入费用较高。3、受基坑深度的影响,逆作区首层结构施工时,陡坡部位支模架高度超过34m,若采用常规的支模体系难以满足安全高度要求。4、根据设计图纸,逆作区柱网跨度大,梁板结构自重大;受结构自重大,立杆超高等影响,常规的超高支撑体系,梁底下部支撑难以满足要求。5、受土方暗挖安全影响,结构施工后,所有支撑体系均需拆除、清理完成,方可进行下层土方开挖,导致地下各层土方开挖之前,都得等待各层支撑体系清理完成;逆作结构施工的支模架,又必须等待土方开挖完成,且陡坡部位松散土体清理到位,才能搭设。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建筑施工用型钢平台,其结构稳定,安全性高,可实现高空作业需求,受力面积均匀,提高承重能力;平台稳定,可在各种复杂地形条件下施工,平台上下部相互之间不受制约,避免了上部结构受地下结构施工进度的限制,缩减了总体工期;且为工人提供了足够方便的作业平台,平台上方可按照常规做法进行搭设,操作便捷,施工简单,结构施工完毕后可拆除平台下方的支撑体系,保留此平台在装修施工阶段继续使用,可重复利用,提高了施工效率,加快了施工速度,节约了施工成本。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施工用型钢平台,包括支撑架和施工平台,所述支撑架包括四根相互平行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预埋端;所述施工平台包括横向型钢梁、纵向型钢梁和至少两个等高的下层模板平台,所述横向型钢梁的两端分别搭设在两个下层模板平台上,并通过端部固定件固定;所述纵向型钢梁垂直铺设在横向型钢梁上,且纵向型钢梁与横向型钢梁的连接处设有加强钢槽;所述纵向型钢梁和横向型钢梁交织形成的平面上的一端从外向内依次设有第一定位块、第一调整块和第一托板,对称于施工平台中轴线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定位块、第二调整块和第二托板;平面下设有支撑脚手架,所述支撑脚手架和下层模板平台通过拉杆拉结。支撑柱提供受力支撑作用,施工平台上方和下方之间相互不受制约,避免了上部结构受地下结构施工进度的限制,缩减了总体工期;而且横向型钢梁和纵向型钢梁呈井字形排布,且连接处设有加强钢槽,使平台上的受力更均匀,提高承重能力,施工平台上的各个组件能够拆卸,解决了某些施工现场难以运输的问题,既节省了运输成本,又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损坏,还提高了工程质量,第一调整块和第二调整块的高度可调节,保证了组件拼装的精度;结构施工完毕后可拆除施工平台下方的支撑柱,保留此平台在装修施工阶段继续使用,提高了劳动效率,加快了施工速度,节省了工期,节约了施工成本。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施工平台的底部设有连接板,所述施工平台的连接板与支撑柱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将施工平台和支撑柱固定连接在一起,使重心集中在中心处,受力更均匀,连接更稳定,不会产生晃动。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施工平台的台面上的四个边角处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支撑柱的固定端与固定板抵靠。均匀分散受力,且提高施工平台的平衡性,不会发生倾斜、歪倒等情况。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施工平台的外侧边缘围绕设有护栏,所述护栏包括方钢骨架和设置在方钢骨架上的钢丝网,所述护栏的底部设有挡脚板。设置护栏,能起到有效的防护效果,避免施工平台上存在的安全隐患。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之间的施工平台上铺设有木枋,木枋上铺设有模板。将施工平台上的线性受力转换成面受力,使工作人员在施工平台上进行工作更顺利、方便,且保证了施工过程的受力需求,提高了工程效率。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板与支撑柱之间还固定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连接板的下方。进一步提高稳定性,保证支撑柱和施工平台不发生晃动,提高安全性。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优化,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固定杆。起到固定支撑柱的作用,实现对支撑柱稳固性的效果加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施工平台上方和下方之间相互不受制约,避免了上部结构受地下结构施工进度的限制,缩减了总体工期;而且横向型钢梁和纵向型钢梁呈井字形排布,且连接处设有加强钢槽,使平台上的受力更均匀,提高承重能力。2、施工平台上的各个组件能够拆卸,解决了某些施工现场难以运输的问题,既节省了运输成本,又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损坏,还提高了工程质量,第一调整块和第二调整块的高度可调节,保证了组件拼装的精度。3、结构施工完毕后可拆除施工平台下方的支撑柱,保留此平台在装修施工阶段继续使用,提高了劳动效率,加快了施工速度,节省了工期,节约了施工成本。4、施工平台上铺设有木枋,木枋上铺设有模板,将施工平台上的线性受力转换成面受力,使工作人员在施工平台上进行工作更顺利、方便,且保证了施工过程的受力需求,提高了工程效率。5、设置有护栏,能起到有效的防护效果,避免施工平台上存在的安全隐患。6、将施工平台和支撑柱固定连接在一起,支撑柱的固定端与固定板抵靠;使重心集中在中心处,受力均匀分散,连接更稳定,提高了施工平台的平衡性,不会发生倾斜、晃动和歪倒等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建筑施工用型钢平台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施工平台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施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护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纵向型钢梁和横向型钢梁交织形成的平面上方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横向型钢梁与纵向型钢梁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1-支撑柱;102-支撑板;103-固定杆;201-横向型钢梁;202-纵向型钢梁;203-下层模板平台;204-端部固定件;205-加强钢槽;206-拉杆;207-连接板;208-固定板;301-第一定位块;302-第二定位块;401-第一调整块;402-第二调整块;501-第一托板;502-第二托板;60-护栏;601-方钢骨架;602-钢丝网;603-挡脚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6所示,一种建筑施工用型钢平台,包括支撑架和施工平台,所述支撑架包括四根相互平行的支撑柱101,所述支撑柱101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预埋端;所述施工平台包括横向型钢梁201、纵向型钢梁202和至少两个等高的下层模板平台203,所述横向型钢梁201的两端分别搭设在两个下层模板平台203上,并通过端部固定件204固定;所述纵向型钢梁202垂直铺设在横向型钢梁201上,且纵向型钢梁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建筑施工用型钢平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施工用型钢平台,包括支撑架和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四根相互平行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预埋端;所述施工平台包括横向型钢梁、纵向型钢梁和至少两个等高的下层模板平台,所述横向型钢梁的两端分别搭设在两个下层模板平台上,并通过端部固定件固定;所述纵向型钢梁垂直铺设在横向型钢梁上,且纵向型钢梁与横向型钢梁的连接处设有加强钢槽;所述纵向型钢梁和横向型钢梁交织形成的平面上的一端从外向内依次设有第一定位块、第一调整块和第一托板,对称于施工平台中轴线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定位块、第二调整块和第二托板;平面下设有支撑脚手架,所述支撑脚手架和下层模板平台通过拉杆拉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型钢平台,包括支撑架和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四根相互平行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预埋端;所述施工平台包括横向型钢梁、纵向型钢梁和至少两个等高的下层模板平台,所述横向型钢梁的两端分别搭设在两个下层模板平台上,并通过端部固定件固定;所述纵向型钢梁垂直铺设在横向型钢梁上,且纵向型钢梁与横向型钢梁的连接处设有加强钢槽;所述纵向型钢梁和横向型钢梁交织形成的平面上的一端从外向内依次设有第一定位块、第一调整块和第一托板,对称于施工平台中轴线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定位块、第二调整块和第二托板;平面下设有支撑脚手架,所述支撑脚手架和下层模板平台通过拉杆拉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用型钢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平台的底部设有连接板,所述施工平台的连接板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箭霄杨阳易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