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柱状体的高空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6339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一种适用于柱状体的高空操作平台,包括施工平台,包括四根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梁,四根第一水平梁组成矩形的外层支撑框架,该矩形框架内部安装四根第二水平梁,第二水平梁围绕柱状体布置且端部固定连接在第一水平梁,四根第二水平梁形成“井”形内层支撑框架,所述内层支撑框架和外层支撑框架之间铺装钢板,且内层支撑框架和外层支撑框架之间具有至少一个镂空位;所述施工平台垂向布置有多个,且多个施工平台边角处垂向对齐,相邻两个外层支撑框架的边角处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柱;相邻两个施工平台之间安装活动楼梯。

A high altitude operating platform suitable for columnar

\u672c\u5b9e\u7528\u65b0\u578b\u6d89\u53ca\u5efa\u7b51\u65bd\u5de5\u9886\u57df\uff0c\u4e00\u79cd\u9002\u7528\u4e8e\u67f1\u72b6\u4f53\u7684\u9ad8\u7a7a\u64cd\u4f5c\u5e73\u53f0\uff0c\u5305\u62ec\u65bd\u5de5\u5e73\u53f0\uff0c\u5305\u62ec\u56db\u6839\u9996\u5c3e\u4f9d\u6b21\u8fde\u63a5\u7684\u7b2c\u4e00\u6c34\u5e73\u6881\uff0c\u56db\u6839\u7b2c\u4e00\u6c34\u5e73\u6881\u7ec4\u6210\u77e9\u5f62\u7684\u5916\u5c42\u652f\u6491\u6846\u67b6\uff0c\u8be5\u77e9\u5f62\u6846\u67b6\u5185\u90e8\u5b89\u88c5\u56db\u6839\u7b2c\u4e8c\u6c34\u5e73\u6881\uff0c\u7b2c\u4e8c\u6c34\u5e73\u6881\u56f4\u7ed5\u67f1\u72b6\u4f53\u5e03\u7f6e\u4e14\u7aef\u90e8\u56fa\u5b9a\u8fde\u63a5\u5728\u7b2c\u4e00\u6c34\u5e73\u6881\uff0c\u56db\u6839\u7b2c\u4e8c\u6c34\u5e73\u6881\u5f62\u6210\u201c\u4e95\u201d\u5f62\u5185\u5c42\u652f\u6491\u6846\u67b6\uff0c\u6240\u8ff0\u5185\u5c42\u652f\u6491\u6846\u67b6\u548c\u5916\u5c42\u652f\u6491\u6846\u67b6\u4e4b\u95f4\u94fa\u88c5\u94a2\u677f\uff0c\u4e14\u5185\u5c42\u652f\u6491\u6846\u67b6\u548c\u5916\u5c42\u652f\u6491\u6846\u67b6\u4e4b\u95f4\u5177\u6709\u81f3\u5c11\u4e00\u4e2a\u9542\u7a7a\u4f4d\uff1b\u6240\u8ff0\u65bd\u5de5\u5e73\u53f0\u5782\u5411\u5e03\u7f6e\u6709\u591a\u4e2a\uff0c\u4e14\u591a\u4e2a\u65bd\u5de5\u5e73\u53f0\u8fb9\u89d2\u5904\u5782\u5411\u5bf9\u9f50\uff0c\u76f8\u90bb\u4e24\u4e2a\u5916\u5c42\u652f\u6491\u6846\u67b6\u7684\u8fb9\u89d2\u5904\u56fa\u5b9a\u8fde\u63a5\u7ad6\u76f4\u8bbe\u7f6e\u7684\u7b2c\u4e00\u652f\u6491\u67f1\uff1b\u76f8\u90bb\u4e24\u4e2a\u65bd\u5de5\u5e73 The staircase is installed between the sta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柱状体的高空操作平台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柱状体的便于拆卸、安装,可便于根据施工高度临时调整高度的施工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施工操作平台作为施工人员常用的工具,现有技术中的施工操作平台常使用脚手架。对应柱状体外表面施工时采用脚手架在柱状体外围拼装,此种脚手架施工平台不便于安装,其组成部分不能根据施工高度调整脚手架的高度,另外攀登脚手架不方便。另外还有电机推动板状施工平台升降,此种施工操作平台体积重量均不能过大,另外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柱状体的高空操作平台,其具有便于安装拆卸,使用便利的特点,适应各种柱状体的外周面施工操作,特别是焊接操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柱状体的高空操作平台,包括施工平台,包括四根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梁,四根第一水平梁组成矩形的外层支撑框架,该矩形框架内部安装四根第二水平梁,第二水平梁围绕柱状体布置且端部固定连接在第一水平梁,四根第二水平梁形成“井”形内层支撑框架,所述内层支撑框架和外层支撑框架之间铺装钢板,且内层支撑框架和外层支撑框架之间具有至少一个镂空位;所述施工平台垂向布置有多个,且多个施工平台边角处垂向对齐,相邻两个外层支撑框架的边角处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柱;相邻两个施工平台之间安装活动楼梯,所述活动楼梯包括两个楼梯支撑体和多个踏板,两个楼梯支撑体上下间隔设置,两个楼梯支撑体之间安装多个踏板,该踏板的顶部形成钩装在上层施工平台中第二水平梁的钩状体,底端形成插装在下层施工平台中第二水平梁的插槽。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施工平台中的镂空位位于柱状体对向的两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施工平台还包括活动板,该活动板可拆卸的铺装在镂空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板为翻板,所述活动板一侧边缘与第二水平梁铰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平梁和第二水平梁之间具有加强梁。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层支撑框架的边角处具有插孔,所述第一支撑柱的端部插装在所述插孔中,且第一支撑柱的端部和内层支撑框架通过螺钉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平梁、第二水平梁和第一支撑柱均为钢管。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平梁、第二水平梁和第一支撑柱均为方通。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施工平台之间安装安装用于提供支撑力的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端部安装在第二水平梁的交叉处。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高空操作平台围绕柱状体的外侧布置,其中施工平台可临时拆卸安装,施工平台和第一支撑柱、施工平台和活动楼梯均可快速插装,便于周转,不需要专业的技术,也可快速拆装。本空操作平台的各个结构均是施工场地常见的材料,生产便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适用于柱状体的高空操作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适用于柱状体的高空操作平台中施工平台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适用于柱状体的高空操作平台中活动楼梯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00-柱状体200-施工平台210-第二支撑柱220-第一水平梁230-活动板240-加强梁250-第二水平梁300-第一支撑柱400-活动楼梯410-楼梯支撑体420-踏板430-钩状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3所示,一种适用于柱状体100的高空操作平台,包括施工平台200,包括四根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梁220,四根第一水平梁220组成矩形的外层支撑框架,该矩形框架内部安装四根第二水平梁250,第二水平梁250围绕柱状体100布置且端部固定连接在第一水平梁220,四根第二水平梁250形成“井”形内层支撑框架,内层支撑框架和外层支撑框架之间铺装钢板,且内层支撑框架和外层支撑框架之间具有至少一个镂空位;施工平台200垂向布置有多个,且多个施工平台200边角处垂向对齐,相邻两个外层支撑框架的边角处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柱300;相邻两个施工平台200之间安装活动楼梯400,活动楼梯400包括两个楼梯支撑体410和多个踏板420,两个楼梯支撑体410上下间隔设置,两个楼梯支撑体410之间安装多个踏板420,该踏板420的顶部形成钩装在上层施工平台200中第二水平梁250的钩状体430,底端形成插装在下层施工平台200中第二水平梁250的插槽。具体的,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高空操作平台具有四层施工平台200,施工平台200中第一水平梁220为正方形的框架,第二水平梁250形成“井”字形,第二水平梁250形的端部可拆卸的插装在第一水平梁220的中间部位,且第二水平梁250中间形成矩形的空间,第二水平梁250围绕柱状体100布置。相邻的两层施工平台200边角处安装第一支撑柱300,两层施工平台200边角处焊接有向下和向上敞开的插槽,其中第一支撑柱300的端部插装在插槽中,其连接方式稳定,便于安装,后期维护可通过焊接完成,维护简便。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层之间的施工平台200的间距为1.8m-2.2m之间,施工平台200的间距根据施工高度适当调整,仅需要使用不同高度的第一支撑柱300即可实现。如图3所示,另外本高空操作平台中的活动楼梯400在地面安装后,上层和下层楼梯支撑体410之间的间距根据第二水平梁250的宽度适当调整,踏板420两端焊接在楼梯支撑体410上,楼梯支撑体410顶部的钩状体430为钢筋或钢管弯曲制成,再将钩状体430焊接在楼梯支撑体410的顶部。在施工平台200和第一支撑柱300连接好后,施工平台200之间的间距固定。首先将活动楼梯400的下部槽插装在下层施工平台200的第二水平梁250上,然后在放倒活动楼梯400,将钩状体430挂在上层施工平台200的第二水平梁250上。活动楼梯400结构稳固,安装方便,制造材料可就地取材。第一水平梁220和第二水平梁250铺装钢板或者钢网,施工人员可在钢板或者钢网上行走。相邻的施工平台200中的镂空位位于柱状体100对向的两侧。方便施工人员在活动楼梯400上行走。同时避免施工平台200镂空位落差高,避免产生危险。施工平台200还包括活动板230,该活动板230可拆卸的铺装在镂空位。如高空施工平台200有三层,在第三层是临时施工位,可在施工人员行走到第三层后,通过活动板230盖在镂空位,避免施工人员从镂空位置跌落。作为优选的,活动板230为翻板,活动板230一侧边缘与第二水平梁250铰接,避免活动板230丢失。为了加强第一水平梁220和第二水平梁250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一水平梁220和第二水平梁250之间具有加强梁240。为了加强施工平台200和第一支撑柱300的连接强度,内层支撑框架的边角处具有插孔,第一支撑柱300的端部插装在插孔中,且第一支撑柱300的端部和内层支撑框架通过螺钉连接。具体的,可在第一支撑柱300和施工平台200上钻孔,通过螺钉插装在孔中实现。第一水平梁220、第二水平梁250和第一支撑柱300均为钢管。第一水平梁220、第二水平梁250和第一支撑柱300均为方通。钢管和方通均为施工工地常见的材料,便于现场制作。为了加强相邻的施工平台200之间连接强度,相邻的施工平台200之间安装安装用于提供支撑力的第二支撑柱210,第二支撑柱210的端部安装在第二水平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适用于柱状体的高空操作平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柱状体的高空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工平台,包括四根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梁,四根第一水平梁组成矩形的外层支撑框架,该支撑框架内部安装四根第二水平梁,第二水平梁围绕柱状体布置且端部固定连接在第一水平梁,四根第二水平梁形成“井”形内层支撑框架,所述内层支撑框架和外层支撑框架之间铺装钢板,且内层支撑框架和外层支撑框架之间具有至少一个镂空位;所述施工平台垂向布置有多个,且多个施工平台边角处垂向对齐,相邻两个外层支撑框架的边角处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柱;相邻两个施工平台之间安装活动楼梯,所述活动楼梯包括两个楼梯支撑体和多个踏板,两个楼梯支撑体上下间隔设置,两个楼梯支撑体之间安装多个踏板,该踏板的顶部形成钩装在上层施工平台中第二水平梁的钩状体,底端形成插装在下层施工平台中第二水平梁的插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柱状体的高空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工平台,包括四根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梁,四根第一水平梁组成矩形的外层支撑框架,该支撑框架内部安装四根第二水平梁,第二水平梁围绕柱状体布置且端部固定连接在第一水平梁,四根第二水平梁形成“井”形内层支撑框架,所述内层支撑框架和外层支撑框架之间铺装钢板,且内层支撑框架和外层支撑框架之间具有至少一个镂空位;所述施工平台垂向布置有多个,且多个施工平台边角处垂向对齐,相邻两个外层支撑框架的边角处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柱;相邻两个施工平台之间安装活动楼梯,所述活动楼梯包括两个楼梯支撑体和多个踏板,两个楼梯支撑体上下间隔设置,两个楼梯支撑体之间安装多个踏板,该踏板的顶部形成钩装在上层施工平台中第二水平梁的钩状体,底端形成插装在下层施工平台中第二水平梁的插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柱状体的高空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施工平台中的镂空位位于柱状体对向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柱状体的高空操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本燕杨璟付木华刘博黎嘉耀单宏辉吴镝黄劲超王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