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29467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涉及地下管廊施工领域,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至少包括混凝土底板和设置在混凝土底板的上表面的多个钢管立杆,混凝土底板倾斜设置、每个钢管立杆均竖直设置且均具有上下贯通的内腔,每个钢管立杆的底端通过预埋固定件与混凝土底板能拆卸地连接,预埋固定件的一端固接在混凝土底板上,预埋固定件的另一端深入钢管立杆的内腔中。该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能够解决影响斜坡段支架搭设不稳固的因素,保证现场施工安全,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下管廊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是在市政道路下建造一个地下管廊,将排水、热力、燃气、电力、通信、广电等市政管线汇聚并集中铺设纳入其中,并设置转门的检修口、投料口等设置,统一建设管理,省去管线自身独立的构筑物和土方开挖,可以有效集约化利用空间资源。具体的,集中施工,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综合管廊内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也减少了道路的杆柱及各种管线的检查井、室等,不但优美了城市景观也大大方便了各项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总体来看,我国在对综合管廊的研究和实践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目前已建综合管廊的规模尚小,与西方发达国家中的规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潜在的市场规模还很大,一旦时机成熟,综合管廊就会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由于城市的地质状况不同,有些综合管廊的工程工艺十分复杂,施工难度大。其中一种难点为管廊下沉段(大坡度斜坡段)施工。有时,由于下沉深度较深,施工段甚至需要进行两次下沉才能达到设计标高位置。一般情况下,管廊的标准段为三舱结构,侧墙、顶板均为35cm厚钢筋混凝土结构,覆土3m,管廊的下沉段同样为三舱结构,最大下沉处达到11m,斜坡段坡度为20°(管廊设计极限值),侧墙、顶板均为75cm厚钢筋混凝土结构,需要一次性浇筑完成,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支架搭设要求很高,而目前国内尚无类似难度的管廊下沉段施工经验总结与指导。目前国内综合管廊施工大多数都是采用钢管支架体系,但是对于管廊大斜坡段来说,国内还是首例,因此正常的钢管支架搭设已不能满足施工要求,且危险系数较高,安全、质量得不到保证。主要的原因如下:1、钢管底部立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产生滑移。常规方法为在管廊底板上直接搭设钢管支架,不用考虑斜坡段坡度因素,但是在斜坡段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底部钢管支架搭设不稳固的话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滑移,存在较大的危险性。2、钢管支架顶托工字钢与方木不能紧密结合。管廊斜坡段因存在斜坡角度问题,导致钢管支架上其顶托上工字钢与方木不能紧密贴合,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滑移,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以解决影响斜坡段支架搭设不稳固的因素,保证现场施工安全,节约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其中,所述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至少包括混凝土底板和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底板的上表面的多个钢管立杆,所述混凝土底板倾斜设置、每个所述钢管立杆均竖直设置且均具有上下贯通的内腔,每个所述钢管立杆的底端通过预埋固定件与所述混凝土底板能拆卸地连接,所述预埋固定件的一端固接在所述混凝土底板上,所述预埋固定件的另一端深入所述钢管立杆的内腔中。如上所述的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其中,多个所述钢管立杆沿所述混凝土底板的横向间隔设置组成立杆单元,多个所述立杆单元沿所述混凝土底板的纵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立杆单元的顶端均设置有一根工字钢,所述工字钢沿所述混凝土底板的横向设置,每个所述钢管立杆的顶端均设有与所述工字钢固定连接的托撑。如上所述的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其中,所述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还包括多块支撑方木,每块所述支撑方木均沿所述混凝土底板的纵向设置并搭接在多根所述工字钢上,所述支撑方木与其所搭接的每根所述工字钢之间均设有固定塞,所述固定塞具有水平设置的固定平面和倾斜设置的支撑平面,所述固定平面顶抵在所述工字钢的顶面上,所述支撑平面顶抵在所述支撑方木的底面上,所述支撑平面的倾斜的角度与所述支撑方木的倾斜角度相同。如上所述的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其中,所述固定塞为斜三角固定木塞。如上所述的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其中,所述支撑平面的倾斜的角度与混凝度底板的倾斜角度均为20度。如上所述的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其中,所述预埋固定件为钢筋,所述钢筋的一端伸入所述混凝土底板中并与所述混凝土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钢筋的另一端伸入所述钢管立杆的空腔内。如上所述的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其中,钢筋的长度为30cm,所述钢筋伸入所述混凝土中的长度为20cm,所述钢筋伸入所述钢管立杆的长度为10cm。如上所述的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其中,钢管立杆的底面与所述混凝土底板的上表面紧密贴合。如上所述的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其中,所述钢管立杆的底面为斜面,所述斜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混凝土底板上表面的倾斜角度相同。如上所述的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其中,所述钢管立杆的底面为水平面,所述混凝土底板上表面与所述钢管立杆接触处呈水平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本技术提出的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提前在管廊的混凝土底板上固设多个预埋固定件,这样,在搭设钢管支架的过程中将钢管立杆套设在预埋固定件上,便可以防止搭设好的钢管立杆沿混凝土底板的坡度向下滑动,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钢管立杆的底部处于稳固状态,保证了该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在斜坡段能够整体受力,为现场安全施工奠定了基础,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工期和成本。附图说明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三);图6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00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110混凝土底板;111燃气舱部;112水信舱部;113电舱部;120钢管立杆;121内腔;130预埋固定件;140立杆单元;150工字钢;160托撑;170支撑方木;180固定塞;181固定平面;182支撑平面;190连接杆;200适用于综合管廊水平段的支架搭设结构;1支撑方木;2钢管;3托撑;4钢管立杆。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技术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技术的范围。请参考图1至图5,本技术提出的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100至少包括倾斜设置的混凝土底板110和安装在混凝土底板110的上表面的多个钢管立杆120,每个钢管立杆120均竖直设置且均具有上下贯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至少包括混凝土底板和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底板的上表面的多个钢管立杆,所述混凝土底板倾斜设置、每个所述钢管立杆均竖直设置且均具有上下贯通的内腔,每个所述钢管立杆的底端通过预埋固定件与所述混凝土底板能拆卸地连接,所述预埋固定件的一端固接在所述混凝土底板上,所述预埋固定件的另一端深入所述钢管立杆的内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至少包括混凝土底板和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底板的上表面的多个钢管立杆,所述混凝土底板倾斜设置、每个所述钢管立杆均竖直设置且均具有上下贯通的内腔,每个所述钢管立杆的底端通过预埋固定件与所述混凝土底板能拆卸地连接,所述预埋固定件的一端固接在所述混凝土底板上,所述预埋固定件的另一端深入所述钢管立杆的内腔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钢管立杆沿所述混凝土底板的横向间隔设置组成立杆单元,多个所述立杆单元沿所述混凝土底板的纵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立杆单元的顶端均设置有一根工字钢,所述工字钢沿所述混凝土底板的横向设置,每个所述钢管立杆的顶端均设有与所述工字钢固定连接的托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综合管廊斜坡段的支架搭设结构还包括多块支撑方木,每块所述支撑方木均沿所述混凝土底板的纵向设置并搭接在多根所述工字钢上,所述支撑方木与其所搭接的每根所述工字钢之间均设有固定塞,所述固定塞具有水平设置的固定平面和倾斜设置的支撑平面,所述固定平面顶抵在所述工字钢的顶面上,所述支撑平面顶抵在所述支撑方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先王祺黄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