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28097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净化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与两个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分别与第二壳体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与第一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设置有滤网筒体。该污水净化器,通过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动杆的转动,从而利用向心力和惯性的原理,以及转动杆、活动杆件、滤网筒体、受力板、提升器、转筒、第二电机、开关阀和“V”形孔洞的配合使用,还通过活性炭颗粒与磁铁网片的自身性质,然而再通过活塞板利用压强的原理,达到了对污水中的淤泥、较大的杂质、重金属、有机杂质和异味的清理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净化器
本技术涉及污水净化设备
,具体为一种污水净化器。
技术介绍
污水净化器是将污水进行处理和净化的一种设备,人类生存是离不开水的,更离不开洁净的水,对于污水净化处理,来达到多用途使用水资源,是一种对资源的节省。目前,现有的污水净化器比较单一,污水中含有许多重金属、有机物质、粉尘的溶解物和淤泥杂质,以及异味,现有的污水净化器一般是通过过滤网来对污水净化,净化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净化器,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净化器对污水净化效果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净化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与两个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分别与第二壳体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与第一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设置有滤网筒体,所述滤网筒体的顶部穿过第一壳体的顶部且延伸至第一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一壳体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一套管的顶部和第二套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均位于滤网筒体的中部,所述转动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污水净化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净化器,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底部与两个支撑杆(3)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3)的底部分别与第二壳体(2)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部与第一电机(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与转动杆(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腔设置有滤网筒体(9),所述滤网筒体(9)的顶部穿过第一壳体(1)的顶部且延伸至第一壳体(1)的外部,所述第一壳体(1)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一套管(5)的顶部和第二套管(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管(5)和第二套管(6)均位于滤网筒体(9)的中部,所述转动杆(7)的底部依次贯穿第一壳体(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净化器,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底部与两个支撑杆(3)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3)的底部分别与第二壳体(2)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部与第一电机(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与转动杆(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腔设置有滤网筒体(9),所述滤网筒体(9)的顶部穿过第一壳体(1)的顶部且延伸至第一壳体(1)的外部,所述第一壳体(1)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一套管(5)的顶部和第二套管(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管(5)和第二套管(6)均位于滤网筒体(9)的中部,所述转动杆(7)的底部依次贯穿第一壳体(1)的顶板和第一套管(5)的中部,且转动杆(7)的末端与第二套管(6)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杆(7)分别与第一壳体(1)和第一套管(5)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杆(7)的表面等距离固定安装有活动杆件(8),所述滤网筒体(9)的内部设置有开关阀(11),所述开关阀(11)的顶部贯穿第一壳体(1)的顶部且延伸至第一壳体(1)的外部,所述开关阀(11)的底部与第一壳体(1)底部开设的“V”形孔洞(13)配合使用,所述第一壳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保护滤网筒体(9)底部的圆形挡板(12),所述第一壳体(1)的左侧开设有进水口(14),所述第二壳体(2)的中部设置有内筒(15),所述内筒(15)的顶部与第一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内筒(15)的底部与第二壳体(2)的内部贯通,所述内筒(15)的左侧开设有通风口(17),所述内筒(15)的内壁与磁铁网片(16)的四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2)的底部盛装有活性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洁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博远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