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止痒的壮药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52661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祛湿止痒的壮药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杨梅10‑80份、苦参10‑80份、豆豉姜10‑80份、两面针10‑80份、五色梅根10‑80份、千里光10‑80份、功劳叶10‑8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止痒、止痛、抗菌等功效,能有效改善湿疹等皮肤疾病引进的皮肤瘙痒症状,对湿疹等皮肤疾病疗效确切、稳定,安全无毒副作用,标本兼治,不易复发。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对生产设备无特殊要求、容易操作、耗能低、省时、生产成本低,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The strong medicine compound drug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of removing dampness and relieving itch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rong medicine compound medicine for removing dampness and relieving itching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medicine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s in weight portion: 10 Geum 80, 10 matrine 80 copies, 80 copies, 10 fermented black bean ginger nitidine 10 80 copies, 80 copies, 10 colored Megan 10 Senecio 80 copies, 80 copies of the 10 gonglao leaf. The preparation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Qingrejiedu, Qufengchushi, antipruritic, analgesic, antibacterial and other effec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kin diseases such as eczema from skin itching, eczema and other skin diseases on the curative effect is accurate, stable, safe non-toxic side effects, symptoms, recurrence.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is simple, has no special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duction equipment, easy to operat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time saving, low production cost, and easy to realize industrial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祛湿止痒的壮药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品领域,涉及一种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祛湿止痒的壮药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皮肤瘙痒是湿疹、皮炎、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皮肤干燥症、浅部真菌感染、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糖尿病、胆汁淤积症、慢性肾病、肿瘤和艾滋病(AIDS)等系统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皮肤瘙痒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复杂,临床治疗困难,目前仍无特效方法。现代临床主要以组胺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和局部紫外线照射治疗为主,但其疗效并不理想,且多因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导致瘙痒迅速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皮肤瘙痒属中医“风瘙痒”范畴。病因为感受外邪,嗜食肥甘味,情志失调,禀赋不足或过食温燥药物。病机为外邪侵袭,营卫失调,阴血不足,肌肤失养,内热炽盛,灼伤津液,肌肤失于濡养。治当用清热除湿,祛风止痒,清热凉血,滋阴润燥,疏肝解郁等法。临床实践证明,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症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不产生副作用,对患者的身体不造成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湿疹是引起皮肤瘙痒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皮肤疾病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尤其在南方更是普遍。湿疹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病程十分缠绵,容易反复,难以痊愈,故而给湿疹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临床治疗难以令人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效果,可以说是皮肤疾病当中的疑难病。虽然各专家学者们针对湿疹的发病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其发病机制仍然未能得到明确,尚在完善的道路上。就目前研究而言,湿疹的发病机制大致可从免疫应答、皮肤屏障功能遭到破坏、炎症介质的释放、定植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阐释。随着基因学的迅速发展,亦有不少学者从事相关研究,探寻基因与湿疹的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由于湿疹病因病机的复杂性,故而临床病患的起病原因往往无法确定,在西医治疗方面,其治疗措施难以针对病因进行,只能进行对症处理,一般药物渗透性差,治疗效果不佳,目前,临床上多以外用糖皮质激素为首选治疗方案。湿疹属中医“湿毒”范围,主要因心、肝、脾、肺脏腑功能失调,外邪入侵所致。治疗应祛风除湿、清热解毒、驱邪扶正、凉血疏风。专利技术人致力于壮医理论与临床应用,认为皮肤瘙痒,尤其是湿疹,与湿热蕴毒于皮表关系甚为密切,专利技术人发现了一些疗效独特的治疗皮肤瘙痒,特别是针对湿疹治疗的壮药复方,这些壮药复方既克服了西药副作用大、容易产生耐药性、治标不治本的缺点,又发扬了中药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标本兼治的优点,同时还具有其自身民族特色的特点。广西有着丰富的壮药资源,其中不乏清热毒,除湿毒、杀虫毒,止瘙痒的壮药材。因此,为了治疗湿疹等引起皮肤瘙痒的皮肤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研发疗效好、副作用小的具有祛湿止痒功效的特色壮药制剂新产品,迫在眉睫。(1)水杨梅,为茜草科植物水杨梅AdinarubellaHance的干燥带花的果序。收载于《中国药典》1977年版:【性味】苦、涩,凉。【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菌痢,肝炎,阴道滴虫病。(2)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Ait.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癖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3)豆豉姜,樟草科植物山鸡根Lirseacubeba(Lour.)Pers.的干燥根和根茎。收载于《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性味】辛,温。归肾、膀胱经。【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理气止痛。用于感冒,风湿痹痛,胃寒痛,脚气,跌打损伤肿痛。(4)两面针,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Zanthoxylumnitidum(Roxb)DC.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轻】苦、辛,平;有小毒。归肝、胃经。【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通铬,解毒消肿。用于跌扑损伤,胃痛,牙痛,风湿痹痛,毒蛇咬伤;外治烧烫伤。(5)五色梅根,为马鞭草科植物马缨丹LantanacamaraL.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华本草》第六册第十八卷:【药性】味苦,性寒。【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解毒散结。主治感冒发热,伤暑头痛,胃火牙痛,咽喉炎,痄腮,风湿痹痛,瘰疬痰核。(6)千里光,又名九里明,为菊科植物千里光SenecioscandensBuch.-Ham.的干燥地上部分。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肝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明目,利湿。用于痈肿疮毒,感冒发热,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7)功劳叶,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bealei(Fart.)Carr.或同属植物木黄连Mahoniasp.的干燥叶。收载于《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性味】苦,凉。【功能与主治】清热补虚,止咳化痰。用于肺痨咳血,骨蒸潮热,头晕耳鸣,腰酸腿痛,心烦,目赤,感冒,湿疹,外伤感染,各种炎症。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各种治疗由湿疹等皮肤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的西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有效祛湿止痒的壮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壮药制剂具有疗效显著、止痒、止痛、抗菌、价廉、使用方便和毒副作用小等特点,且制备工艺简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祛湿止痒的壮药复方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杨梅10-80份、苦参10-80份、豆豉姜10-80份、两面针10-80份、五色梅根10-80份、千里光10-80份、功劳叶10-80份。进一步的,以上所述的祛湿止痒的壮药复方药物,优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杨梅40-50份、苦参40-50份、豆豉姜40-50份、两面针40-50份、五色梅根40-50份、千里光40-50份、功劳叶40-50份。更进一步的,以上所述的祛湿止痒的壮药复方药物,最佳优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杨梅45份、苦参45份、豆豉姜45份、两面针45份、五色梅根45份、千里光45份、功劳叶45份。以上所述的祛湿止痒的壮药复方药物,可制备成药学上可接受的任何外用剂型,最佳优选制备成搽剂。如上所述的祛湿止痒的壮药复方药物制备成搽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分别取水杨梅、苦参、豆豉姜、两面针、五色梅根、千里光、功劳叶,净选,干燥;S2.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原料:水杨梅10-80份、苦参10-80份、豆豉姜10-80份、两面针10-80份、五色梅根10-80份、千里光10-80份、功劳叶10-80份;S3.取步骤S2称量好的药材,加水煎煮,过滤,滤液浓缩,加适量防腐剂,分装,即得。进一步的,以上所述的祛湿止痒的壮药复方药物制备成搽剂的制备方法,步骤S3项下的加水煎煮加为加5-15倍量的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在60℃时为1.12-1.15的清膏。如上所述的祛湿止痒的壮药复方药物的用途,在制备用于皮肤瘙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祛湿止痒的壮药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杨梅10‑80份、苦参10‑80份、豆豉姜10‑80份、两面针10‑80份、五色梅根10‑80份、千里光10‑80份、功劳叶10‑8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祛湿止痒的壮药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杨梅10-80份、苦参10-80份、豆豉姜10-80份、两面针10-80份、五色梅根10-80份、千里光10-80份、功劳叶10-8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湿止痒的壮药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杨梅40-50份、苦参40-50份、豆豉姜40-50份、两面针40-50份、五色梅根40-50份、千里光40-50份、功劳叶40-5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湿止痒的壮药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杨梅45份、苦参45份、豆豉姜45份、两面针45份、五色梅根45份、千里光45份、功劳叶45份。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祛湿止痒的壮药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备成药学上可接受的任何外用剂型。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祛湿止痒的壮药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备成搽剂。6.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祛湿止痒的壮药复方药物制备成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阳黎军宏唐农覃裕旺滕红丽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