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泡足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52661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2:57
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泡足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包括磁石、石决明、党参、当归、桑枝、枳壳、乌药、蔓荆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独活,煎剂制备方法是,加冷水煎煮磁石、石决明,再将浸泡后的其余药材加冷水煎煮;合并将二次煎液装袋使用;散剂制备方法:按处方比例将全部药材充分烘干干燥,将药材充分混合均匀,粉粹成粗粉,过筛,得到混合料;将所得混合料置于干燥设备中干热灭菌处理,袋装。该发明专利技术对高血压患者的头晕、头胀、烦躁易怒、心悸、失眠、项强、耳鸣等症状均得到很好的缓解,舌苔脉均有所改善,该中药泡足方组合物药味少,作用明显,价格低廉,服用方便,无不良反应,患者反馈良好,应用于中医药技术领域中。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泡足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领域中的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泡足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中药泡足组合物。
技术介绍
高血压病(Hypertension),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脑、肾和视网膜等脏器的损害。高血压病是世界各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生活压力的改变,大大增加和促进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非感染性疾病将是我国主要死亡病因,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将占首位。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全球约有10亿高血压患者,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有研究证实,49%的心脑血管事件由高血压病直接引起。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29.6%,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2.6%、34.1%与9.3%,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血压达标率为27.4%。高血压病患者普遍存在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同时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三高三低现象。因此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大量临床试验证实,降压治疗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减少其致残率.对防治脑卒中、心力衰竭、肾衰竭以及降低总死亡率都有显著效果。尽管现代医学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高血压病在我国和西方都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病大多以西药为主,其特点主要是单纯降压、显效快、作用强、能够较好控制血压。但西药降压主要针对高血压病理变化中的某一个环节,靶点相对单一,不能兼顾高血压发病过程中多系统相互影响和调节的复杂变化,加之西药的不良反应,限制其在临床长期和广泛使用。而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有其独到之处。高血压病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等病症的范畴。本研究用纯中药制剂泡足具有其独特优势,安全舒适,具有较好的降压作用。既发挥中医药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患者口服药的种类和用量,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也减少药物的毒性吸收,使患者容易接受并长期坚持配合治疗,显示出其不可忽视的临床价值。尽管临床上不断有新的西药应用于临床高血压病的治疗,但是远远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伴随着目前对高血压病治疗观念的转变和发病率,医疗资源的限制,高血压病患者大多数是带病生存,进行院内治疗、院外康复治疗的模式逐渐被人们接受,而中药泡足便于患者应用和调节,且无毒副作用,所以在传统中医药治疗的基础上,开发创新的有效的中药泡足方应用于临床,是目前防治高血压病新功能研究领域的重要切入点。《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祖国医学认为足部为三阴经的起点,又是三阳经的终点,经络穴位起着沟通表里内外,调节十二经脉气血阴阳的作用,药物能通过经络与穴位途径,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足部的毛细血管及末梢神经都非常丰富。中医泡足时,通过刺激这些穴位扩展足部血管,加快血液循环,增强神经敏感程度,促使药物离子的进入,使药性能快速地通过经络传导有效的输布全身,再结合足部反应区的刺激效应,共同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病的形成与外周血管阻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等因素密切相关。足浴可促使药物的透皮吸收,直接改善动脉血管壁的弹性,解除细小动脉的痉挛状态,使阻力血管扩张,外周总阻力下降而降低血压。除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发挥药理作用外,热水本身也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过中枢神经,起调节内脏器官功能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浸洗皮肤的药液中的某些成分可经皮肤、汗腺、毛囊吸收,渗透进入体内而产生药效。其过程有二:第一,药物经皮肤表面结构角质层和表面进入组织外间质。第二,药物分子透过皮肤微循环从细胞外液迅速弥散进入血液循环。此外,某些中药也具有一定的透皮吸收作用。日本对一些中药的浴液进行了研究,表明川芎醚提取物具有明显促进透皮吸收实验中安息酸的透皮作用。上述有关机理研究为中药泡足治疗高血压病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其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如何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便成为治疗难题之一。而中药凭借其独特的治疗思想:整体观念,整体调节患者的气血阴阳盛衰,既改善症状又提高患者抵抗病邪的能力,在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诸多症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在降低住院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中药制剂不但提高了高血压病患者的治愈率还降低死亡率,同时中药还可以协同西药治疗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针对高血压病患者不但要长期带病生存,还要长期服药,而西药如果长期服用会导致药效下降,耐受性增大,西药副作用渐渐会表现为疾病的主要矛盾,加重疾病。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迫切需要有效且无毒副作用的中药制剂。本药物组成经过临床多年的实践检验,效果显著,患者反馈良好,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和中药泡足方的开发效益,对中药制剂开发探索有很大的意义,对本药物组合的开发给高血压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期待和帮助。因此,研制开发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泡足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一直是急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泡足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是在更好地用临床有效的方药克服现有临床治疗上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多靶点、多机制、多层次、全方位治疗高血压病的中药组合物,主要从活血化瘀、平肝熄风、温经散寒、鼓舞正气的方面出发,标本兼治,应用于临床高血压病辨证治疗的中药制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泡足中药组合物,包括磁石、石决明、党参、当归、桑枝、枳壳、乌药、蔓荆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独活,所述的治疗高血压病的泡足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各组分重量份及配比中药制成,磁石10-30克、石决明10-20克、党参10-20克、当归10-20克、桑枝10-20克、枳壳10-20克、乌药10-20克、蔓荆子10-20克、白蒺藜10-20克、白芍10-20克、炒杜仲10-20克、牛膝10-20克、独活15-25克;所述的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泡足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1)泡足中药组合物的煎剂制备方法:煎药器具选用砂锅;按处方比例取党参、当归、桑枝、枳壳、乌药、蔓荆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独活,加6-12倍量冷水,浸泡时间一小时;每剂药煎煮二次,第一次先煎煮磁石、石决明,加6-12倍量冷水,煎煮20-60分钟,煎液备用;再将浸泡后的党参、当归、桑枝、枳壳、乌药、蔓荆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独活药材及浸泡液一同放入第一次煎液备用中煎煮20-40分钟,煎液备用;第二次加入药材6-10倍量冷水,煎煮15-30分钟;将二次煎出液合并装袋使用;(2)泡足中药组合物的散剂制备方法:按处方比例取磁石、石决明、党参、当归、桑枝、枳壳、乌药、蔓荆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独活,经过干燥设备将药材充分烘干干燥,将药材充分混合均匀,粉粹成粗粉,过20目筛,得到混合料;将所得混合料置于80℃的干燥设备中干热灭菌处理30-90分钟,袋装,每袋150克;所述的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泡足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高血压病的病症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要点在于它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泡足中药组合物,包括磁石、石决明、党参、当归、桑枝、枳壳、乌药、蔓荆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独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疗高血压病的泡足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各组分重量份及配比中药制成,磁石10‑30克、石决明10‑20克、党参10‑20克、当归10‑20克、桑枝10‑20克、枳壳10‑20克、乌药10‑20克、蔓荆子10‑20克、白蒺藜10‑20克、白芍10‑20克、炒杜仲10‑20克、牛膝10‑20克、独活15‑25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泡足中药组合物,包括磁石、石决明、党参、当归、桑枝、枳壳、乌药、蔓荆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独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疗高血压病的泡足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各组分重量份及配比中药制成,磁石10-30克、石决明10-20克、党参10-20克、当归10-20克、桑枝10-20克、枳壳10-20克、乌药10-20克、蔓荆子10-20克、白蒺藜10-20克、白芍10-20克、炒杜仲10-20克、牛膝10-20克、独活15-25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泡足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泡足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1)泡足中药组合物的煎剂制备方法:煎药器具选用砂锅;按处方比例取党参、当归、桑枝、枳壳、乌药、蔓荆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独活,加6-12倍量冷水,浸泡时间一小时;每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越冬杨硕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