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桨组件及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2646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旋桨组件及飞行器。该螺旋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具有相互配合的定子部和转子部;第一夹持件,第一夹持件包括桨叶连接部和自桨叶连接部的中部沿远离桨叶连接部的方向延伸出的转子连接部,转子连接部固定连接于转子部;桨叶,桨叶的连接端位于驱动电机和第一夹持件之间;紧固件,紧固件连接于第一夹持件和桨叶之间以使桨叶枢转地连接于第一夹持件。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螺旋桨组件中桨叶的连接稳定性差而导致螺旋桨组件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桨组件及飞行器
本技术属于无人机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螺旋桨组件及飞行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多旋翼飞行器技术(俗称无人机飞行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因无人机飞行器具有机动灵活、反应快速、无人飞行、操作要求低等优点,引起了无人机飞行器在多个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多旋翼飞行器的螺旋桨组件是无人机飞行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无人机飞行器中极易损坏的组成部分。这使得螺旋桨组件成为无人机飞行器在携带过程中极其麻烦的问题,即要求符合无人机飞行器携带便利,同时还要求满足无人机飞行器组装方便、耐用等等。在现有的相关技术中,多旋翼飞行器一般采用快拆式螺旋桨组件或被动折叠式螺旋桨组件,来达到无人机飞行器便捷运输的目的。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多旋翼飞行器的快拆式螺旋桨组件和被动折叠式螺旋桨组件存在设计不合理而存在连接不牢固的问题,特别是螺旋桨组件固定安装至无人机飞行器的机身上之后,螺旋桨组件的桨叶相对而言连接稳定性更差,从而导致螺旋桨组件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桨组件及飞行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螺旋桨组件中桨叶的连接稳定性差而导致螺旋桨组件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螺旋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具有相互配合的定子部和转子部;第一夹持件,第一夹持件包括桨叶连接部和自桨叶连接部的中部沿远离桨叶连接部的方向延伸出的转子连接部,转子连接部固定连接于转子部;桨叶,桨叶的连接端位于驱动电机和第一夹持件之间;紧固件,紧固件连接于第一夹持件和桨叶之间以使桨叶枢转地连接于第一夹持件。进一步的,螺旋桨组件还包括夹持于第一夹持件和桨叶之间的阻尼垫片和第一耐磨垫片,阻尼垫片与第一耐磨垫片层叠设置,阻尼垫片相对于第一耐磨垫片靠近第一夹持件,紧固件依次穿过阻尼垫片和第一耐磨垫片。进一步的,螺旋桨组件还包括第二夹持件和第二耐磨垫片,第二夹持件与第一夹持件相对设置,桨叶的连接端夹设在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之间,第二耐磨垫片位于桨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紧固件固定连接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紧固件依次穿过阻尼垫片、第一耐磨垫片、桨叶的连接端的穿孔和第二耐磨垫片,转子连接部穿过第二夹持件并固定连接于转子部。进一步的,螺旋桨组件还包括枢接件,枢接件包括止抵部和枢接部,止抵部设置在枢接部的一端,止抵部和枢接部上设有沿轴线贯通的通孔,枢接部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耐磨垫片、桨叶的穿孔、第二耐磨垫片以及阻尼垫片,紧固件穿过通孔,且止抵部的一端止抵第二夹持件,止抵部的另一端和桨叶夹持第二耐磨垫片。进一步的,紧固件穿过第一夹持件的第一通孔并固定于第二夹持件的第二通孔。进一步的,桨叶连接部上设有端部容置槽,端部容置槽围绕第一通孔设置,且端部容置槽用于容纳枢接部的第二端。进一步的,第二夹持件上设有止抵部容置槽,止抵部容置槽围绕第二通孔设置,且止抵部容置槽用于容纳止抵部。进一步的,桨叶的数量是两个,对应于两个桨叶相应配合设置的紧固件、阻尼垫片、第一耐磨垫片、第二耐磨垫片以及枢接件的数量相应地为两个。进一步的,转子连接部上设有外螺纹,转子部上设有与转子连接部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且转子连接部的外螺纹与内螺纹的旋紧方向与转子部的转动方向相同。根据本技术方案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飞行器。该飞行器包括机身、多个机臂和多个动力机构,多个机臂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机身上,多个动力机构一一对应地固定连接于机臂的第二端,其中,动力机构为前述的螺旋桨组件。该螺旋桨组件的桨叶与驱动电机的转子部实现稳定连接,在螺旋桨组件与无人机机身连接,并且通过螺旋桨组件的驱动电机带动桨叶旋转,从而获得飞行所需的升力,桨叶与驱动电机进行连接,通过利用第一夹持件以及紧固件对桨叶的机械式快速装配结构,使得桨叶在满足了飞行所需的连接强度外,同时也能够满足对其进行快速安装、拆卸的要求,方便了使用者对无人机飞行器的携带管理,从而改善并延长螺旋桨组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螺旋桨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螺旋桨组件中的驱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螺旋桨组件中的第一夹持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螺旋桨组件中的第一夹持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螺旋桨组件中的第二夹持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螺旋桨组件中的第二夹持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螺旋桨组件中的枢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驱动电机;11、定子部;12、转子部;20、桨叶;31、第一夹持件;311、桨叶连接部;3111、第一通孔;3112、端部容置槽;312、转子连接部;32、第二夹持件;321、第二通孔;322、止抵部容置槽;33、紧固件;34、第一耐磨垫片;35、第二耐磨垫片;36、阻尼垫片;37、枢接件;371、止抵部;372、枢接部;373、通孔;1、机身;2、机臂;3、动力机构;4、起落架;5、感应天线;6、蓄电池模块;7、储液容器;8、安装座;9、喷洒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螺旋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10、第一夹持件31、桨叶20和紧固件33,驱动电机10具有相互配合的定子部11和转子部12,如图2所示,桨叶20由驱动电机10的转子部12带动旋转以产生升力。其中,第一夹持件31包括桨叶连接部311和自桨叶连接部311的中部沿远离桨叶连接部311的方向延伸出的转子连接部312,转子连接部312固定连接于转子部12,桨叶20的连接端位于驱动电机10和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螺旋桨组件及飞行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10),所述驱动电机(10)具有相互配合的定子部(11)和转子部(12);第一夹持件(31),所述第一夹持件(31)包括桨叶连接部(311)和自所述桨叶连接部(311)的中部沿远离所述桨叶连接部(311)的方向延伸出的转子连接部(312),所述转子连接部(312)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子部(12);桨叶(20),所述桨叶(20)的连接端位于所述驱动电机(10)和所述第一夹持件(31)之间;紧固件(33),所述紧固件(33)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31)和所述桨叶(20)之间以使所述桨叶(20)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10),所述驱动电机(10)具有相互配合的定子部(11)和转子部(12);第一夹持件(31),所述第一夹持件(31)包括桨叶连接部(311)和自所述桨叶连接部(311)的中部沿远离所述桨叶连接部(311)的方向延伸出的转子连接部(312),所述转子连接部(312)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子部(12);桨叶(20),所述桨叶(20)的连接端位于所述驱动电机(10)和所述第一夹持件(31)之间;紧固件(33),所述紧固件(33)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31)和所述桨叶(20)之间以使所述桨叶(20)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3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组件还包括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件(31)和所述桨叶(20)之间的阻尼垫片(36)和第一耐磨垫片(34),所述阻尼垫片(36)与所述第一耐磨垫片(34)层叠设置,所述阻尼垫片(36)相对于所述第一耐磨垫片(34)靠近所述第一夹持件(31),所述紧固件(33)依次穿过所述阻尼垫片(36)和所述第一耐磨垫片(3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组件还包括第二夹持件(32)和第二耐磨垫片(35),所述第二夹持件(32)与所述第一夹持件(31)相对设置,所述桨叶(20)的连接端夹设在所述第一夹持件(31)与第二夹持件(32)之间,所述第二耐磨垫片(35)位于所述桨叶(20)和所述第二夹持件(32)之间;所述紧固件(33)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31)和所述第二夹持件(32)之间,所述紧固件(33)依次穿过所述阻尼垫片(36)、所述第一耐磨垫片(34)、所述桨叶(20)的连接端的穿孔和所述第二耐磨垫片(35),所述转子连接部(312)穿过所述第二夹持件(32)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子部(1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组件还包括枢接件(37),所述枢接件(37)包括止抵部(371)和枢接部(372),所述止抵部(371)设置在所述枢接部(372)的一端,所述止抵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兵马佳濠肖锭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