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加勇专利>正文

一种农业机械用高效打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21664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3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业机械用高效打谷机,其结构包括自动进料装置、打谷机罩、支架、移动滚轮、传动机罩、打谷机箱、谷粒出料振动斗、秸秆输出管、细渣输出管、二次出粒机、筛斗、出料斗、打谷辊筒、秸秆卷筒、风机、旋转轴、皮带轮组、动力机、筛板,自动进料装置设于打谷机罩右前方与打谷机罩通过电焊贯通连接,打谷机罩设于打谷机箱上方与打谷机箱通过螺栓螺旋连接。有益效果:通过设有自动进料装置,可根据谷穗的重量,自动开启装置将谷穗送入机体内部,无需人工手动推入,防止操作人员的手因谷穗缠绕被扯入机内而受伤的,有效增强了农业机械用高效打谷机的安全性能,提高其自动化程度,实现高效打谷。

Efficient threshing machine used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业机械用高效打谷机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农业机械用高效打谷机,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农业运输机械等。但是现有技术的农业机械用高效打谷机无法自己进料,需人工手动将谷穗推进机体内,导致操作人员的手可能缠着谷穗一同被打谷辊筒卷住,造成受伤,安全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农业机械用高效打谷机,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农业机械用高效打谷机无法自己进料,需人工手动将谷穗推进机体内,导致操作人员的手可能缠着谷穗一同被打谷辊筒卷住,造成受伤,安全性能较差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农业机械用高效打谷机,其结构包括自动进料装置、打谷机罩、支架、移动滚轮、传动机罩、打谷机箱、谷粒出料振动斗、秸秆输出管、细渣输出管、二次出粒机、筛斗、出料斗、打谷辊筒、秸秆卷筒、风机、旋转轴、皮带轮组、动力机、筛板,所述自动进料装置设于打谷机罩右前方与打谷机罩通过电焊贯通连接,所述打谷机罩设于打谷机箱上方与打谷机箱通过螺栓螺旋连接,所述支架设于打谷机箱下方与打谷机箱通过电焊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滚轮设于支架的右侧支脚下端与支架活动连接,所述传动机罩设于打谷机罩、打谷机箱右侧方且通过螺丝螺旋连接,所述谷粒出料振动斗设于打谷机箱下方,所述秸秆输出管设于打谷机罩左后方与打谷机罩通过电焊贯通连接,所述细渣输出管设于二次出粒机后方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二次出粒机设于打谷机罩、打谷机箱左侧方中心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筛斗设于谷粒出料振动斗左端位于打谷机箱左下方,所述筛斗与谷粒出料振动斗左端下表面通过电焊固定连接,所述出料斗设于筛斗下方与筛斗通过电焊固定连接,所述打谷辊筒设于打谷机箱内部右侧,所述秸秆卷筒设于打谷机箱内部左侧位于打谷辊筒左侧方,所述风机设于秸秆卷筒左侧方,所述旋转轴自左至右依次贯穿于风机、秸秆卷筒、打谷辊筒中心与皮带轮组通过电焊垂直连接,所述动力机设于皮带轮组左下方与皮带轮组通过电焊垂直连接,所述筛板设于打谷机箱底部位于谷粒出料振动斗上方,所述筛板与打谷机箱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自动进料装置由进料口、输料管、连接管、装置底壳、防护板、传送皮带、料钩、从动转轮、底板、受压板、固定块、棱形架、第一弹簧、推杆、矩形箱、辅助轮、牵引绳、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缠线圈、旋转盘、顶杆、空心管、卡块、限位板、第二弹簧、第三弹簧、伸缩杆、推块、固定杆、接电端、电源线、活动杆、连接铰链、第四弹簧、触电端、接电盒、小型电机、动力轴、变速机、机座、提速轮、提速皮带、传动轮、传动皮带、主动转轮、减速轮、减速皮带、清理辊、刷毛组成,所述进料口设于输料管上端口与输料管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连接管设于输料管下端口与输料管通过电焊贯通连接,所述输料管通过连接管与打谷机罩焊接,所述装置底壳设于传送皮带下方,所述防护板呈弧形设于装置底壳前端与装置底壳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传送皮带呈倒角矩形,所述料钩均匀等距设于传送皮带外表面与传送皮带呈垂直状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转轮设于传送皮带内部前端与传送皮带啮合活动连接,所述底板设于传送皮带内部前端下方,所述受压板设于底板上方与底板相平行,所述固定块设于棱形架上下两端,所述棱形架设于受压板与底板之间,所述棱形架上下端通过固定块分别与受压板、底板焊接,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设于棱形架内部与棱形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推杆设于棱形架后端与棱形架通过电焊固定连接,所述矩形箱设于传送皮带内部,所述辅助轮均匀等距设于矩形箱上表面,所述牵引绳一端与推杆缠绕连接,所述牵引绳另一端绕过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与缠线圈缠绕连接,所述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呈交错状设于矩形箱内部与矩形箱内壁通过轮架活动连接,所述缠线圈设于旋转盘下方,所述旋转盘设于矩形箱中间内部上方与矩形箱上壁通过支架活动连接,所述顶杆设于旋转盘后方与旋转盘通过电焊垂直连接,所述空心管设于旋转盘正下方与矩形箱下璧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卡块镶嵌于空心管上表面中心,所述限位板设于空心管上方位于卡块前方,所述第二弹簧设于空心管内部,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卡块前表面、空心管前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三弹簧设于卡块下方,所述伸缩杆设于卡块后方,所述伸缩杆一端与卡块通过电焊垂直连接,所述伸缩杆另一端贯穿于空心管与推块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固定杆呈竖直状设于矩形箱内部,所述接电端镶嵌于固定杆中上段,所述电源线一端与接电端相连接,所述电源线另一端贯穿于固定杆中间与电源相连接,所述活动杆通过连接铰链与固定杆呈交叉状活动连接,所述第四弹簧设于活动杆与固定杆下部之间,所述触电端镶嵌于活动杆上端,所述触电端通过导线与接电盒相连接,所述接电盒设于小型电机上方且通过电方式相连接,所述动力轴设于小型电机后部中心与小型电机活动连接,所述变速机设于小型电机后方通过动力轴相连接,所述机座设于变速机下方与变速机通过电焊固定连接,所述提速轮设于变速机侧表面后方,所述提速轮通过提速皮带与传动轮啮合活动连接,所述传动皮带设于传动轮与主动转轮之间且啮合活动连接,所述减速轮设于变速机侧表面前方,所述减速轮通过减速皮带与清理辊活动连接,所述清理辊设于传送皮带后下方,所述刷毛均匀设于清理辊外表面与清理辊通过胶水黏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传送皮带呈逆时针旋转,所述料钩设有12-15个,其呈逆时针方向弯勾,便于将谷穗送入机体内部。进一步地,所述棱形架由四根杆、四个铰链组成,所述四根杆两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菱形架为可形变架,其高度的变化范围为5-8cm,其宽度变化范围为5-8cm。进一步地,所述缠线圈与顶杆均设于旋转盘外边缘,所述缠线圈与顶杆之间的角度为90度。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农业机械用高效打谷机,先将谷穗放于进料口前方的传送皮带上,当传送皮带上的谷穗达到一定重量时,谷穗会对传送皮带有一个下压力,同时按压其设于其内部的受压板,受压板与底板之间的距离减小,使棱形架形变,变矮变宽,将推杆向后推,拉扯牵引绳一端,牵引绳另一端则通过缠线圈拉扯旋转盘旋转,将原本呈水平状的顶杆逆时针旋转向下,顶杆的下端会将卡块向下顶,将卡块顶入空心管内,再由于第二弹簧的作用,卡块沿着空心管后滑,同时推动伸缩杆、推块,将伸缩杆顶出空心管,使推块后移推动活动杆下端后摆,通过杠杆原理,活动杆会以连接铰链为支点,其上端前摆,使触电端与接电端相储,接通小型电机的电源开始工作,小型电机再通过动力轴将动力传给变速机,变速机将一部分动力减速,通过减速轮及减速皮带带动清理辊旋转,通过刷毛将料钩上的余料扫落;同时变速机将一部分动力提速,通过提速轮及提速皮带带动传动轮呈逆时针快速旋转,再通过传动皮带带动主动转轮呈逆时针旋转,最后带动传送皮带,在料钩的辅助下,自动将谷穗送入打谷机箱内部,在打谷辊筒的高速旋转下进行脱粒,谷粒穿过筛板掉落在谷粒出料振动斗,最后经过筛斗从出料斗出料;而秸秆则会被秸秆卷筒卷起,通过风机的风力从秸秆输出管吹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农业机械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农业机械用高效打谷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业机械用高效打谷机,其结构包括自动进料装置(1)、打谷机罩(2)、支架(3)、移动滚轮(4)、传动机罩(5)、打谷机箱(6)、谷粒出料振动斗(7)、秸秆输出管(8)、细渣输出管(9)、二次出粒机(10)、筛斗(11)、出料斗(12)、打谷辊筒(13)、秸秆卷筒(14)、风机(15)、旋转轴(16)、皮带轮组(17)、动力机(18)、筛板(19),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进料装置(1)设于打谷机罩(2)右前方与打谷机罩(2)通过电焊贯通连接,所述打谷机罩(2)设于打谷机箱(6)上方与打谷机箱(6)通过螺栓螺旋连接,所述支架(3)设于打谷机箱(6)下方与打谷机箱(6)通过电焊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滚轮(4)设于支架(3)的右侧支脚下端与支架(3)活动连接,所述传动机罩(5)设于打谷机罩(2)、打谷机箱(6)右侧方且通过螺丝螺旋连接,所述谷粒出料振动斗(7)设于打谷机箱(6)下方,所述秸秆输出管(8)设于打谷机罩(2)左后方与打谷机罩(2)通过电焊贯通连接,所述细渣输出管(9)设于二次出粒机(10)后方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二次出粒机(10)设于打谷机罩(2)、打谷机箱(6)左侧方中心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筛斗(11)设于谷粒出料振动斗(7)左端位于打谷机箱(6)左下方,所述筛斗(11)与谷粒出料振动斗(7)左端下表面通过电焊固定连接,所述出料斗(12)设于筛斗(11)下方与筛斗(11)通过电焊固定连接,所述打谷辊筒(13)设于打谷机箱(6)内部右侧,所述秸秆卷筒(14)设于打谷机箱(6)内部左侧位于打谷辊筒(13)左侧方,所述风机(15)设于秸秆卷筒(14)左侧方,所述旋转轴(16)自左至右依次贯穿于风机(15)、秸秆卷筒(14)、打谷辊筒(13)中心与皮带轮组(17)通过电焊垂直连接,所述动力机(18)设于皮带轮组(17)左下方与皮带轮组(17)通过电焊垂直连接,所述筛板(19)设于打谷机箱(6)底部位于谷粒出料振动斗(7)上方,所述筛板(19)与打谷机箱(6)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自动进料装置(1)由进料口(101)、输料管(102)、连接管(103)、装置底壳(104)、防护板(105)、传送皮带(106)、料钩(107)、从动转轮(108)、底板(109)、受压板(110)、固定块(111)、棱形架(112)、第一弹簧(113)、推杆(114)、矩形箱(115)、辅助轮(116)、牵引绳(117)、第一定滑轮(118)、第二定滑轮(119)、第三定滑轮(120)、缠线圈(121)、旋转盘(122)、顶杆(123)、空心管(124)、卡块(125)、限位板(126)、第二弹簧(127)、第三弹簧(128)、伸缩杆(129)、推块(130)、固定杆(131)、接电端(132)、电源线(133)、活动杆(134)、连接铰链(135)、第四弹簧(136)、触电端(137)、接电盒(138)、小型电机(139)、动力轴(140)、变速机(141)、机座(142)、提速轮(143)、提速皮带(144)、传动轮(145)、传动皮带(146)、主动转轮(147)、减速轮(148)、减速皮带(149)、清理辊(150)、刷毛(151)组成;所述进料口(101)设于输料管(102)上端口与输料管(102)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连接管(103)设于输料管(102)下端口与输料管(102)通过电焊贯通连接,所述输料管(102)通过连接管(103)与打谷机罩(2)焊接,所述装置底壳(104)设于传送皮带(106)下方,所述防护板(105)呈弧形设于装置底壳(104)前端与装置底壳(104)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传送皮带(106)呈倒角矩形,所述料钩(107)均匀等距设于传送皮带(106)外表面与传送皮带(106)呈垂直状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转轮(108)设于传送皮带(106)内部前端与传送皮带(106)啮合活动连接,所述底板(109)设于传送皮带(106)内部前端下方,所述受压板(110)设于底板(109)上方与底板(109)相平行,所述固定块(111)设于棱形架(112)上下两端,所述棱形架(112)设于受压板(110)与底板(109)之间,所述棱形架(112)上下端通过固定块(111)分别与受压板(110)、底板(109)焊接,所述第一弹簧(113)呈竖直状设于棱形架(112)内部与棱形架(112)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推杆(114)设于棱形架(112)后端与棱形架(112)通过电焊固定连接,所述矩形箱(115)设于传送皮带(106)内部,所述辅助轮(116)均匀等距设于矩形箱(115)上表面,所述牵引绳(117)一端与推杆(114)缠绕连接,所述牵引绳(117)另一端绕过第一定滑轮(118)、第二定滑轮(119)、第三定滑轮(120)与缠线圈(1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业机械用高效打谷机,其结构包括自动进料装置(1)、打谷机罩(2)、支架(3)、移动滚轮(4)、传动机罩(5)、打谷机箱(6)、谷粒出料振动斗(7)、秸秆输出管(8)、细渣输出管(9)、二次出粒机(10)、筛斗(11)、出料斗(12)、打谷辊筒(13)、秸秆卷筒(14)、风机(15)、旋转轴(16)、皮带轮组(17)、动力机(18)、筛板(19),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进料装置(1)设于打谷机罩(2)右前方与打谷机罩(2)通过电焊贯通连接,所述打谷机罩(2)设于打谷机箱(6)上方与打谷机箱(6)通过螺栓螺旋连接,所述支架(3)设于打谷机箱(6)下方与打谷机箱(6)通过电焊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滚轮(4)设于支架(3)的右侧支脚下端与支架(3)活动连接,所述传动机罩(5)设于打谷机罩(2)、打谷机箱(6)右侧方且通过螺丝螺旋连接,所述谷粒出料振动斗(7)设于打谷机箱(6)下方,所述秸秆输出管(8)设于打谷机罩(2)左后方与打谷机罩(2)通过电焊贯通连接,所述细渣输出管(9)设于二次出粒机(10)后方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二次出粒机(10)设于打谷机罩(2)、打谷机箱(6)左侧方中心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筛斗(11)设于谷粒出料振动斗(7)左端位于打谷机箱(6)左下方,所述筛斗(11)与谷粒出料振动斗(7)左端下表面通过电焊固定连接,所述出料斗(12)设于筛斗(11)下方与筛斗(11)通过电焊固定连接,所述打谷辊筒(13)设于打谷机箱(6)内部右侧,所述秸秆卷筒(14)设于打谷机箱(6)内部左侧位于打谷辊筒(13)左侧方,所述风机(15)设于秸秆卷筒(14)左侧方,所述旋转轴(16)自左至右依次贯穿于风机(15)、秸秆卷筒(14)、打谷辊筒(13)中心与皮带轮组(17)通过电焊垂直连接,所述动力机(18)设于皮带轮组(17)左下方与皮带轮组(17)通过电焊垂直连接,所述筛板(19)设于打谷机箱(6)底部位于谷粒出料振动斗(7)上方,所述筛板(19)与打谷机箱(6)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自动进料装置(1)由进料口(101)、输料管(102)、连接管(103)、装置底壳(104)、防护板(105)、传送皮带(106)、料钩(107)、从动转轮(108)、底板(109)、受压板(110)、固定块(111)、棱形架(112)、第一弹簧(113)、推杆(114)、矩形箱(115)、辅助轮(116)、牵引绳(117)、第一定滑轮(118)、第二定滑轮(119)、第三定滑轮(120)、缠线圈(121)、旋转盘(122)、顶杆(123)、空心管(124)、卡块(125)、限位板(126)、第二弹簧(127)、第三弹簧(128)、伸缩杆(129)、推块(130)、固定杆(131)、接电端(132)、电源线(133)、活动杆(134)、连接铰链(135)、第四弹簧(136)、触电端(137)、接电盒(138)、小型电机(139)、动力轴(140)、变速机(141)、机座(142)、提速轮(143)、提速皮带(144)、传动轮(145)、传动皮带(146)、主动转轮(147)、减速轮(148)、减速皮带(149)、清理辊(150)、刷毛(151)组成;所述进料口(101)设于输料管(102)上端口与输料管(102)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连接管(103)设于输料管(102)下端口与输料管(102)通过电焊贯通连接,所述输料管(102)通过连接管(103)与打谷机罩(2)焊接,所述装置底壳(104)设于传送皮带(106)下方,所述防护板(105)呈弧形设于装置底壳(104)前端与装置底壳(104)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传送皮带(106)呈倒角矩形,所述料钩(107)均匀等距设于传送皮带(106)外表面与传送皮带(106)呈垂直状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转轮(108)设于传送皮带(106)内部前端与传送皮带(106)啮合活动连接,所述底板(109)设于传送皮带(106)内部前端下方,所述受压板(110)设于底板(109)上方与底板(109)相平行,所述固定块(111)设于棱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加勇
申请(专利权)人:蒋加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