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515881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1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测绘方法,涉及测绘技术领域。该测绘方法通过对测绘区域的测绘规划,并在测绘区域内进行地面控制网、定标场和测量控制点的布置,并通过地面控制网、定标场和测量控制点的坐标测量,结合飞行扫描得到的微波数据及卫星定位数据,可以实现对测绘区域的测绘。在定标场和测量控制点的坐标测量过程中,通过采用基于GPS的实时动态差分法,可以实现更快的坐标测量,提高地面测量的作业效率,快速的获取地面各个定标点和测量控制点的坐标,节省测绘时间和人力,并且可以不受天气和测绘区域面积的影响,提高测绘作业对环境突变的适应能力。

Surveying and mapp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The mapping method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through regional planning, and ground control network, field calibration and measurement control point arrangement in the mapping area, coordinate measuring and through the ground control network, field calibration and measurement control point, combined with microwave data and satellite positioning data can be achieved by scanning the flight, surveying and mapping the area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 the process of calibration and coordinate measurement field measurement control points, based on real-time dynamic GPS difference method, can realize the coordinate measurement faster, 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ground measurement, coordinates of the ground every punctuation and measurement control points for quick, save time and manpower and mapping, can not influence the weather and the area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environment chang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测绘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测绘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测绘方法。
技术介绍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ApertureRadar,SAR)是美国军方在20世纪50年代研制的一种主动式微波成像传感器,因其全天候、全天时、强穿透等特性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和应用,被广泛应用于航空遥感、航空测量、航天侦查等领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ApertureRadarInterferometry,InSAR)技术是以SAR技术为基础,将同一观测区域两幅SAR图像进行干涉处理而得到干涉图像,进一步获得高精度的地表高程信息。现行的主要工作模式是在飞机平台上装设相距一定距离的两部雷达天线,在工作中一部天线发射雷达脉冲信号,两部天线同事接收被返回的脉冲波并独立成像,获取两幅相干性良好的影像图。同时,飞机上配备有精度精良的姿态定位系统,实时获取飞机的姿态信息,保证后续产品的精度。雷达干涉测量具有以下优点:第一、不依赖于太阳光,而是利用自身发射的电磁波进行测量,因此可以全天时工作;第二、除了能穿云破雾之外,还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全天候工作;第三、雷达干涉测量可以直接获取地形的高程信息。因而,现如今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不断推广。许多欧美国家已将实用化的机载高分辨率InSAR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的技术手段,用于地形测绘、森林测量、资源调查和环境制图、地质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目前国外完成研制并投入使用的机载InSAR系统获取影像的分辨率可以达到0.5m,获取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精度可以达到0.5m。现阶段的InSAR技术主要应用于地面沉降监测,且精度可达到厘米级。在制作地形图方面也由之前的1:5000、1:10000、1:50000等小比例尺地形图向着1:2000、1:1000等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制作迈进。现有的测绘方法作业效率低,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无法实现快速的测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测绘方法,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测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测绘方法,包括:获得测绘区域的位置、地形数据及区域大小,结合飞行参数确定测绘飞行信息;确定所述测绘区域内周边区域内国家大地控制网点信息,在所述测绘区域布设包括多个地面控制点的地面控制网;根据所述测绘飞行信息在所述测绘区域内布设定标场和测量控制点;对所述地面控制网进行测量,得到所述地面控制网的静态测量数据、各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以及所述测绘区域的转换七参数;对所述定标场和测量控制点进行测量,获得所述定标场的测量数据和测量控制点的测量数据,其中,对所述定标场和测量控制点进行测量采用一个参考站和至少一个流动站使用实时动态差分测量方式获取所述定标场和测量控制点的坐标;根据飞行扫描后的合成孔径雷达测量数据、飞行测量得到的卫星定位数据、地面基站定位数据、所述定标场的测量数据、测量控制点的测量数据,得到所述测绘区域的测绘数据。进一步的,,对所述地面控制网进行测量的步骤包括:使用多台卫星信号接收设备采用边连式测量方式接收预设数量个预设时长的卫星定位信号;根据接收得到的卫星定位信号解算得到所述控制点的坐标及转换七参数。进一步的,在每个预设时长接收卫星定位信号的过程中,所述多台卫星信号接收设备进行同步测量,且测量过程满足D级GPS控制网要求。进一步的,对所述定标场和测量控制点进行测量的步骤包括:在所述定标场中布设n行m列定标点,其中,n、m为正整数;在每个定标点上布置三角反射器,其中,所述三角反射器的底面与水平面保持预设夹角,所述三角反射器的开口朝向预设的飞行方向;将设置有卫星信号接收设备的三角强制对中杆放置于所述三角反射器内,进行多次坐标测量;利用实时动态差分法获取每个定标点和每个测量控制点在预设目标坐标系中的坐标。进一步的,对所述定标场和测量控制点进行测量的步骤还包括:将多次坐标测量得到的数据的中数作为所述定标点的坐标。进一步的,所述坐标测量的历元数为60,多次坐标测量的互差小于或等于4cm。进一步的,其中,所述利用实时动态差分法得到的数据为固定解,位置精度强弱度数值小于预设数值,接收卫星高度截止角大于15度的卫星个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数量。进一步的,所述n为3,m为5,所述预设夹角为15度。进一步的,所述测绘区域的面积超过预设面积,对所述地面控制网进行测量,得到所述地面控制网的静态测量数据、各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以及所述测绘区域的转换七参数的步骤包括:将所述测绘区域划分为多个区块,计算各个区块的转换七参数,得到所述测绘区域的转换七参数。通过对测绘区域的测绘规划,并在测绘区域内进行地面控制网、定标场和测量控制点的布置,并通过地面控制网、定标场和测量控制点的坐标测量,结合飞行扫描得到的卫星定位数据,可以实现对测绘区域的测绘。在定标场和测量控制点的坐标测量过程中,通过采用实时动态差分法,可以实现更快的坐标测量,提高地面测量的作业效率,快速的获取地面各个定标点和测量控制点的坐标,节省测绘时间和人力,并且可以不受天气和测绘区域面积的影响,提高测绘作业对环境突变的适应能力。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绘方法中步骤S104的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绘方法中步骤S105的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绘方法中步骤S105的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将InSAR技术应用于数字测图时需要将影像与地面坐标相连接,将成果展现在对应的国家坐标系统或独立坐标系统中,即地面控制测量。现在使用的基于InSAR技术的地面控制布设包括以下步骤:一、飞行航线的设计,根据测区任务范围确定飞行范围及飞行航线和架次;二、定标场布设及测量;三、控制点布设及测量;四、飞行扫描,测区飞行获得InSAR数据。在定标点布设及测量中,使用的是GPS静态作业模式,测量时保证同步环观测时间均大于40分钟,如果用4台GPS接收机采用边连接方式观测20个定标点则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测绘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得测绘区域的位置、地形数据及区域大小,结合飞行参数确定测绘飞行信息;确定所述测绘区域内周边区域内国家大地控制网点信息,在所述测绘区域布设包括多个地面控制点的地面控制网;根据所述测绘飞行信息在所述测绘区域内布设定标场和测量控制点;对所述地面控制网进行测量,得到所述地面控制网的静态测量数据、各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以及所述测绘区域的转换七参数;对所述定标场和测量控制点进行测量,获得所述定标场的测量数据和测量控制点的测量数据,其中,对所述定标场和测量控制点进行测量采用一个参考站和至少一个流动站使用实时动态差分测量方式获取所述定标场和测量控制点的坐标;根据飞行扫描后的合成孔径雷达测量数据、飞行测量得到的卫星定位数据、地面基站定位数据、所述定标场的测量数据、测量控制点的测量数据,得到所述测绘区域的测绘数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得测绘区域的位置、地形数据及区域大小,结合飞行参数确定测绘飞行信息;确定所述测绘区域内周边区域内国家大地控制网点信息,在所述测绘区域布设包括多个地面控制点的地面控制网;根据所述测绘飞行信息在所述测绘区域内布设定标场和测量控制点;对所述地面控制网进行测量,得到所述地面控制网的静态测量数据、各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以及所述测绘区域的转换七参数;对所述定标场和测量控制点进行测量,获得所述定标场的测量数据和测量控制点的测量数据,其中,对所述定标场和测量控制点进行测量采用一个参考站和至少一个流动站使用实时动态差分测量方式获取所述定标场和测量控制点的坐标;根据飞行扫描后的合成孔径雷达测量数据、飞行测量得到的卫星定位数据、地面基站定位数据、所述定标场的测量数据、测量控制点的测量数据,得到所述测绘区域的测绘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绘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地面控制网进行测量的步骤包括:使用多台卫星信号接收设备采用边连式测量方式接收预设数量个预设时长的卫星定位信号;根据接收得到的卫星定位信号解算得到所述控制点的坐标及转换七参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个预设时长接收卫星定位信号的过程中,所述多台卫星信号接收设备进行同步测量,且测量过程满足D级GPS控制网要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绘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定标场和测量控制点进行测量的步骤包括:在所述定标场中布设n行m列定标点,其中,n、m为正整数;在每个定标点上布置三角反射器,其中,所述三角反射器的底面与水平面保持预设夹角,所述三角反射器的开口朝向预设的飞行方向;将设置有卫星信号接收设备的三角强制对中杆放置于所述三角反射器内,进行多次坐标测量;利用实时动态差分法获取每个定标点和每个测量控制点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林李兆辉崔帅马高峰张昆张增场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