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主动式冷梁及冷梁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514527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主动式冷梁,包括壳体,壳体底部设有进风口,壳体的两侧设有出风口,壳体内设有与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风道和换热盘管,出风口处设有可旋转的导风翼板。一方面,无需承担室内全部区域的冷负荷,仅作用于室内特定保障区域,节约能耗;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导风翼板的角度,可对室内特定保障区域的大小和位置进行调节,使其能够随室内人员活动做出改变,保证舒适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冷梁空调系统,包括自然能源采集装置和主动式冷梁,自然能源采集装置的出水管与换热盘管的进水口连接,自然能源采集装置的进水管与换热盘管的出水口连接,自然能源采集装置用于向换热盘管提供冷水。可充分利用自然能源而节能,满足室内热舒适性要求。

An active cold beam and cold beam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式冷梁及冷梁空调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主动式冷梁及冷梁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据很高比重,暖通空调能耗又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因此,有必要通过优化系统、末端形式,降低建筑能耗,实现节能减排。常规主动式冷梁的主体是一个冷却盘管,空气通过盘管进行换热,其左右有壳体支撑,类似于横梁安装于顶部。新风降温除湿处理后,通过风机送入到静压箱。由于新风的卷吸作用,将室内空气吸进来并通过冷盘管冷却后与新风进行混合,混合后一起通过两侧的送风口送到室内,从而实现空气调节。如图1所示,为目前主动式冷梁空调末端的结构示意图,其外箱101上有相贯通的圆形送风管103,外箱101和内箱102之间通过工字形支座连接并有空腔,其中外箱101和内箱102通过折边连接有两个面板,内箱102的左右两侧有槽口,槽口内等间距的排列有喷嘴104。内箱四角有换热盘管105,换热盘管105通过第二面板与外界空调水系统相连,并在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相连有回风面罩板106。但上述的主动式冷梁空调末端存在以下缺陷其主要应用于混合送风的场景,送风方向无法变化,送风特点单一,无法调整末端送风形式,能耗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送风方向可变、实现个性化送风和能耗低的主动式冷梁及冷梁空调系统。(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主动式冷梁,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进风口,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出风口,且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风道和换热盘管,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可旋转的导风翼板。其中,所述导风翼板的旋转角度为0~90°。其中,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导风翼板固定端,所述导风翼板通过转轴与所述导风翼板固定端转动连接。其中,所述换热盘管的进水口设有进水温度传感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冷梁空调系统,包括自然能源采集装置,还包括上述所述的主动式冷梁,所述自然能源采集装置的出水管与所述换热盘管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自然能源采集装置的进水管与所述换热盘管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自然能源采集装置用于向所述换热盘管提供冷水。其中,还包括室内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温度。其中,还包括冷水机组,所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换热盘管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冷冻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换热盘管的出水口连接。其中,所述冷水机组的冷却水管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分别与所述自然能源采集装置的出水管和进水管连接。其中,还包括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的换热盘管与所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管连接,所述主动式冷梁的壳体上设有新风进口,所述新风装置的通风管与所述新风进口连接。其中,所述自然能源采集装置包括风冷换热器、冷却塔和/或地埋管换热器。(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主动式冷梁,在主动式冷梁的出风口处设置可旋转的导风翼板,通过导风翼板对出风的方向进行约束,实现个性化送风,使其作用于室内特定保障区域。一方面,无需承担室内全部区域的冷负荷,从而节约能耗;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导风翼板的角度,可对室内特定保障区域的大小和位置进行调节,使其能够随室内人员活动做出改变,保证舒适性。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冷梁空调系统,可充分利用自然能源而节能,且可提供不同的供水温度而满足室内热舒适性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
技术介绍
中一种主动式冷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主动式冷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送风模式一的运行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送风模式二的运行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送风模式三的运行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送风模式四的运行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冷梁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1-外箱;102-内箱;103-圆形送风管;104-喷嘴;105-换热盘管;106-回风面板罩;1-壳体;2-换热盘管;3-出风风道;4-出风口;5-导风翼板;6-进风口;7-自然能源采集装置;701-风冷换热器;702-冷却塔;703-地埋管换热器;8-出水温度传感器;9-冷水机组;10-新风装置;11-室内温度传感器;12-第一阀门;13-第二阀门;14-第三阀门;15-第四阀门;16-第五阀门;17-第六阀门;18-第七阀门;19-第八阀门;20-第一水泵;21-第二水泵;22-第三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动式冷梁,包括壳体1,壳体1的底部设有进风口6,壳体1的两侧均设有出风口4,壳体1内设有换热盘管2和与出风口4连通的出风风道3,出风口4处设有可旋转的导风翼板5。本实施例中,出风口4处设有导风翼板固定端,导风翼板5通过转轴与导风翼板固定端转动连接。其中,导风翼板5与竖直方向的角度为旋转角度。本实施例中,旋转角度为0~90°。且导风翼板5向内、向外均可旋转。进一步的,壳体上设有新风进口,新风进口与新风装置的通风管连通。气流由进风口6进入壳体1,经壳体1内的换热盘管2冷却;并与新风装置处理后的新风混合;混合后的气流经出风风道3,从出风口4排出;调整导风翼板5的旋转角度,对出风方向进行约束,保障室内特定保障区域的环境。下面通过具体的过程,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送风模式一(如图3所示):当仅保证室内特定保障区域的环境时,两侧导风翼板5均向外旋转,旋转角度为40°。送风模式二(如图4所示):当室内特定保障区域增大时(例如,室内人员数量增加),两侧导风翼板5的旋转角度增大。本模式中,导风翼板5的旋转角度最大可为90°,实现贴附射流。送风模式三(如图5所示):当室内特定保障区域内人员减少、室内特定保障区域需要快速降温或需要明显吹风感等情况时,两侧导风翼板5的旋转角度减小,旋转角度为30°。送风模式四(如图6所示):当室内特定保障区域的位置发生变化时(主要指人员位置发生变化),两侧导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主动式冷梁及冷梁空调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动式冷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进风口,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出风口,且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风道和换热盘管,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可旋转的导风翼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式冷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进风口,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出风口,且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风道和换热盘管,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可旋转的导风翼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冷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翼板的旋转角度为0~9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式冷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导风翼板固定端,所述导风翼板通过转轴与所述导风翼板固定端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梁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管的进水口设有进水温度传感器。5.一种冷梁空调系统,包括自然能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主动式冷梁,所述自然能源采集装置的出水管与所述换热盘管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自然能源采集装置的进水管与所述换热盘管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自然能源采集装置用于向所述换热盘管提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庭梁超杨子旭石文星王宝龙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