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膜片、背光模块和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13472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块和显示设备。光学膜片包括至少一个主表面;多数个侧边,位于所述主表面的周围;多数个去角部,每一去角部位于任两相邻的侧边,所述去角部分别形成有去角表面;及多数个微结构,形成在所述去角部的所述去角表面;其中,所述光学膜片利用所述去角部与所述微结构的设置,藉以避免背光模块角落或边缘有暗带产生,使背光模块的亮度更为均匀,使得具有较高的光利用率。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光源;及光学膜片组件,用于引导所述光源所产生的光线。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显示面板,及背光模块。

Optical diaphragm,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optical diaphragm, a backlight module and a display device. The optical film comprises at least one main surface; a plurality of side edges, is located around the main surface; a plurality of chamfering, each department is located in the chamfer of any two adjacent side edges, the part formed with chamfer surface chamfer; and a plurality of micro structure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chamfer chamfer Department of; among them, the optical membrane using the chamfer and the micro structure of the set, so as to avoid the corner or edge of the backlight module has a dark band, the brightness of the backlight module is more uniform, which has high light utilization rate. A backlight module consisting of a light source and an optical diaphragm component used to guide the light generated by the light source. A display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display panel, and a backlight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膜片、背光模块和显示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块和显示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提高角落处的亮度的光学膜片、背光模块和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CD)因具有轻薄及画质优美的特点,现今已大幅取代传统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而背光模块则为液晶显示器中很重要的发光结构,主要藉由控制背光模块提供的光源,并配合液晶面板中的液晶以及适当控制开关组件,从而决定液晶显示器显示画面亮度及画质的优劣;另外,发光二极管因具有低耗电、体积小以及高亮度等优点,目前已取代传统荧光灯管而被广泛用来作为背光模块中的光源。又,因背光模块是显示设备重要的组件之一,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背光模块内的光学膜材调整光线分布,对显示效果(例如显示亮度及画质)产生直接影响。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为光源的直下式背光模块为例,发光二极管产生光线,此时视为点光源的形式,经光学膜材引导光线为平面光源后输出至液晶面板,以提供显示设备所需光线。然而,相对于显示区中央可获得各方向光源所提供的光线,在显示区的边角处能获得的光线较为受限,因而已知显示设备在显示区角落或边缘处容易有暗带或亮度不均匀的情形产生。若将直下式背光模块结构的角落或边缘设以特别密集的光源(LED),则明显又增加发光二极管数组(LED)的结构复杂度及成本,且所期望的光线均匀效果亦不易控制。针对上述问题,有提出于已知显示设备的背光模块的四角落增设反射结构,以提高角落处的亮度。然而,此作法又会衍生像是制作成本提高问题。因此,本技术专利技术人在观察到上述缺陷,认为上述针对直下式背光模块和显示设备仍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遂而有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膜片,其用来避免背光模块角落或边缘有暗带产生,使背光模块的亮度更为均匀,使得具有较高的光利用率,从而能减少光源(LED)的用量。本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膜片,其于光学膜片上形成有多数个去角部,从而能减少所述光学膜片的体积,并达到降低材料成本。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光学膜片,其包括:至少一个主表面;多数个侧边,位于所述主表面的周围;多数个去角部,每一去角部位于任两相邻的侧边,所述去角部分别形成有去角表面;及多数个微结构,形成在所述去角部的所述去角表面。较佳地,其中所述光学膜片的侧边与所述去角表面之间具有去角角度,所述去角角度介于90度至180度之间。较佳地,其中所述去角角度为135度。较佳地,其中所述微结构呈尖角状并相邻而设,且朝同一线性方向延伸,所述线性方向平行于所述主表面。较佳地,其中所述微结构呈间隔设置,并朝同一线性方向延伸,所述线性方向平行于所述主表面。较佳地,其中所述微结构呈尖角状。较佳地,其中所述微结构分别为切沟。较佳地,其中所述微结构呈非尖角状并相邻而设,且朝同一线性方向延伸,所述线性方向平行于所述主表面。本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通过上述所述光学膜片的设置,藉以避免背光模块角落或边缘有暗带产生。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背光模块,其包括:光源;及光学膜片组件,用于引导所述光源所产生的光线,所述光学膜片组件具有上述光学膜片。较佳地,其中所述光学膜片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增亮膜、至少一个棱镜片及至少一个扩散片,而所述增亮膜、所述棱镜片及所述扩散片相互叠设。较佳地,其中所述光学膜片为扩散板,位于所述光源的上方。本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其通过上述所述光学膜片及所述背光模块的设置,藉以避免背光模块角落或边缘有暗带产生,并提供更佳的出光效果,并使显示面上靠近边缘的光线分布较为均匀。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显示设备,其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块的出光面。本技术所提供的光学膜片、背光模块和显示设备,其主要将光线引导通过所述光学膜片时,所述光学膜片利用所述去角表面的所述微结构,以供光线散射或漫射至所述背光模块的角落区域,藉以避免背光模块角落或边缘有暗带产生,并提供更佳的出光效果,并使显示面上靠近边缘的光线分布较为均匀,使得具有较佳的显示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以显示光学膜片的微结构。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以显示光学膜片的微结构其他态样。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以显示光学膜片的微结构其他态样。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以显示光学膜片的微结构其他态样。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以显示背光模块的结构态样。图7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以显示背光模块的光学膜片散射时的状态。图8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以显示背光模块的光学膜片散射时的状态。图9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以显示背光模块与显示设备的连接关系。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显示光学膜片的立体图及局部放大立体图,其揭露有一种光学膜片111,所述光学膜片111为扩散板1111,又,所述光学膜片111呈矩形状,并具有至少一个主表面1110、多数个侧边1112及多数个去角部1113,而每一侧边1112位于所述主表面1110的周围,且每一去角部1113位于任两相邻的侧边1112,所述去角部1113分别形成有去角表面1114,又,所述去角部1113的所述去角表面1114形成多数个微结构1115。另,所述光学膜片111的侧边1112与所述去角表面1114之间具有去角角度θ,所述去角角度θ介于90度至180度之间。于本实施例中,以所述去角角度θ为135度为实施态样,但不限制本技术,而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微结构1115呈尖角状并相邻而设,并朝同一线性方向延伸,所述线性方向平行于所述主表面1110。再配合参阅图3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以显示光学膜片111的微结构1115其他态样。如图3所示,所述微结构1115为尖角状,并相隔有一间距,从而形成为间隔设置,且所述微结构1115朝同一线性方向延伸。如图4所示,所述微结构1115分别为切沟的态样,且所述切沟之间相隔有间距,并形成为间隔设置,且所述微结构1115同样朝同一线性方向延伸。如图5所示,所述微结构1115呈非尖角状并相邻而设,且所述微结构1115以圆弧状为例,所述微结构1115同样朝同一线性方向延伸,所述线性方向平行于所述主表面1110。继续参阅图6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以显示背光模块10的结构态样。其揭露有一种背光模块10,所述背光模块10包括光学膜片组件11、至少一个光源12及框体13,而于本实施例中,本技术具有复数光源12,所述光源12设于所述框体13内部,且所述光源12以发光二极管(LED)为例,又,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1包括至少一个增亮膜114、至少一个棱镜片113及至少一个扩散片112,而所述增亮膜114、所述棱镜片113及所述扩散片112相互叠设于所述扩散板1111上,而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1用于引导所述光源12所产生的光线。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1的扩散板1111为上述光学膜片111,且所述光学膜片111位于所述光源12的上方,而所述扩散板1111与所述增亮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光学膜片、背光模块和显示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膜片,其包括:至少一个主表面;多数个侧边,位于所述至少一个主表面的周围;多数个去角部,每一去角部位于任两相邻的侧边,所述去角部分别形成有去角表面;以及多数个微结构,形成在所述去角部的所述去角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膜片,其包括:至少一个主表面;多数个侧边,位于所述至少一个主表面的周围;多数个去角部,每一去角部位于任两相邻的侧边,所述去角部分别形成有去角表面;以及多数个微结构,形成在所述去角部的所述去角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其中,所述光学膜片的侧边与所述去角表面之间具有去角角度,所述去角角度介于90度至180度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膜片,其中,所述去角角度为135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其中,所述微结构呈尖角状并相邻而设,且朝同一线性方向延伸,所述线性方向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主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其中,所述微结构呈间隔设置,并朝同一线性方向延伸,所述线性方向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主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膜片,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珮龄
申请(专利权)人: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