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粉萆薢主要混淆基原叉蕊薯蓣鉴定ISSR-SCARs标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1212 阅读:3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药粉萆薢主要混淆基原叉蕊薯蓣的分子鉴别方法,该方法在对叉蕊薯蓣和中药粉萆薢正宗基原粉背薯蓣在进行总DNA提取、PCR扩增、引物筛选、ISSR-SCARs扩增与检测、分析等过程的基础上,找到了鉴定叉蕊薯蓣的ISSR-SCARs标记及鉴别方法。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引物进行PCR反应可以从叉蕊薯蓣中获得长度为960bp扩增片段,而在粉背薯蓣中无此片段。根据这个ISSR-PCR扩增片段的差异,设计出可鉴别中药粉萆薢不同基原植物的高特异性鉴别引物,并能成功进行叉蕊薯蓣的高特异性PCR鉴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分子标记技术及生药鉴定学领域,是一组鉴别中药粉萆蘚基原及主要混淆基 原植物的分子鉴别方法。
技术介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中药粉萆蘚(RhizomaDioscoreaeHypoglaucae) 的基原主要是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oycowa)根状茎组(Sect. S&朋—ora)粉背薯蓣(D. co〃e加7 /^; og/awca Pei et C. T. Ting.),粉背薯蓣原变种叉森薯蓣(£>. co〃e衍/ Hook, f.)在某 些地方作粉萆蘚的地方习用品使用,由于是变种关系,所以这2个种基原植物及药材无论是外 部形态、组织结构还是淀粉粒形态都很相似,采用常规的方法,不易对其进行鉴别,它们的 fmL-F、 rc6L和ma汰序列比对差异也很小。序列特异性扩增区域(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 SCARs)是从RAPD衍生 而来的一种分子标记,是由Paran和Michelmore发展出的,这些标记是对感兴趣的PAPD片段进 行克隆测序,通过序列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叉蕊薯蓣DNA分子鉴别的特异性片段,其序列为SEQ-1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杭悦宇郑玉红吴宝成周义锋高兴顾子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