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梁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9933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边梁连接结构,包括组合梁、边梁、连接件和楼板梁,其中,所述组合梁的第一侧板与所述连接件的立板固定连接,所述组合梁的第二侧板与所述边梁的侧板固定连接,所述楼板梁的端部与所述边梁的底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边梁连接结构采用组合梁作为边梁和桩基的过渡连接,并通过L型连接件将桩基与组合梁有效连接,使得连接结构稳定,确保房屋的稳定性,而且施工方便。

A side beam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ide beam connection structure, including beam, side beam, connecting piece and floor beam, which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vertical plate combin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irst side of the beam and the connecting piec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econd side plate beam and the edge beam side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end part the floor beam and the bottom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beam. The side beam connection structur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composite beam as the transition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ide beam and the pile foundation, and effectively connects the pile foundation and the composite beam through the L type connecting piece, so that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is stable, the stability of the building is ensured, and the construction is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梁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房屋
,尤其涉及一种边梁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轻钢房屋的施工便捷等优势,其使用越来越普遍,但是对于特殊气候或者地理环境中,轻钢房屋底层楼板需要落在钢结构桩基础之上,普通结构的轻钢房屋结构的稳定性不足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以上问题的连接结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边梁连接结构,所述边梁连接结构包括组合梁、边梁、连接件和楼板梁,其中,所述组合梁的第一侧板与所述连接件的立板固定连接,所述组合梁的第二侧板与所述边梁的侧板固定连接,所述楼板梁的端部与所述边梁的底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边梁连接结构还包括桩基,所述连接件的底板与所述桩基的顶端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连接件为L型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立板上呈两列设置有至少六个连接孔。其中,所述连接件的厚度为3mm。其中,所述组合梁为C型梁与U型梁组成。其中,所述边梁的截面为U型。其中,所述楼板梁的横截面为C型。本技术提供的边梁连接结构采用组合梁作为边梁和桩基的过渡连接,并通过L型连接件将桩基与组合梁有效连接,使得连接结构稳定,确保房屋的稳定性,而且施工方便。参照附图来阅读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技术的其他特性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晰。附图说明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本技术的边梁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本技术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利用L型连接件将组合梁与桩基进行固定连接,进而通过将边梁固定在组合梁的侧板上,不仅能够确保边梁连接的稳定性,而且便于施工。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技术所提供的边梁连接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边梁连接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该边梁连接结构100包括组合梁1、边梁2、连接件3和楼板梁4。其中,组合梁1为C型梁与U型梁对扣组成,组合梁1的第一侧板11为C型梁的腹板,组合梁的第二侧板12为U型梁的腹板。组合梁1的第一侧板11与连接件3的立板31固定连接,组合梁1的第二侧板12与边梁2的侧板21固定连接,组合梁1的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相对设置;楼板梁4的端部与边梁2的底板22固定连接。另外,该边梁连接结构100还包括桩基5,连接件3的底板32与桩基5的顶端固定连接。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件3的底板32与桩基5的顶端通过焊接连接,有效保证连接件3与桩基5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为L型连接件,图2示出了该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连接件3的立板31上呈两列设置有至少六个连接孔,用以与组合梁1进行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的立板31上设置有6个连接孔,且呈上下两列均匀设置。通常情况下,连接件3的厚度为3mm即可满足绝大多数轻钢房屋的连接稳定性需求,特殊环境下也可以采用更厚的材质,例如还可以选择设置为4mm、5mm等。示例性地,组合梁1可以为C型梁与U型梁组成。需要指出的是,边梁2的截面为U型。在安装过程中,边梁2侧倒放置安装,将开口朝向一侧,其底板21与组合梁1固定连接。普通的任意楼板梁4均可将端部插入边梁2的开口内,与边梁2的上下两个底板22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在桩基础上设置冷弯薄壁型钢楼板。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楼板梁4的横截面为C型,即楼板梁4为C型梁结构。上面描述的内容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各种方式组合起来实施,而这些变型方式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边梁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边梁连接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连接结构(100)包括组合梁(1)、边梁(2)、连接件(3)和楼板梁(4),其中,所述组合梁(1)为C型梁与U型梁对扣组成,所述组合梁(1)的第一侧板(11)与所述连接件(3)的立板(31)固定连接,所述组合梁(1)的第二侧板(12)与所述边梁(2)的侧板(21)固定连接,所述楼板梁(4)的端部与所述边梁(2)的底板(22)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梁连接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连接结构(100)包括组合梁(1)、边梁(2)、连接件(3)和楼板梁(4),其中,所述组合梁(1)为C型梁与U型梁对扣组成,所述组合梁(1)的第一侧板(11)与所述连接件(3)的立板(31)固定连接,所述组合梁(1)的第二侧板(12)与所述边梁(2)的侧板(21)固定连接,所述楼板梁(4)的端部与所述边梁(2)的底板(22)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梁连接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连接结构(100)还包括桩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清姚智敏杨秀红宫大壮段慧莹赖昕云
申请(专利权)人:北新房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