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水大直径水中桩双钢护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734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深水大直径水中桩双钢护筒结构,针对深水大直径桩的施工,包括外钢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钢护筒内部下端设置有内护筒,所述内护筒上部设置有与外钢护筒内壁形成密封的密封层;所述外钢护筒内部设置有用于定位内护筒的钢筋笼,所述内护筒设置于钢筋笼上,所述内护筒设置于外钢护筒与河床交界处,且下端延伸至外钢护筒下端以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深水大直径桩的施工,提供一种深水大直径水中桩双钢护筒结构,采用双钢护筒结构成桩,加大了钻进效率,缩短成桩时间;大大节约工程成本。

A deep water large diameter water pile double steel retaining wall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arge diameter water double Deepwater Pile steel tube structur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 diameter piles in deep water, including the outer steel tub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outer steel tube is arranged in the lower end of the inner casing, the inner tube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part and the outer steel tube inner wall to form a seal sealing layer; the outer steel tub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casing for positioning within the reinforcement cage, the inner tube is arranged in the steel cage, the inner tube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teel tube and the river junction, and the lower end extends to the outer steel tube is outside. The purpos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 deep water large diameter underwater pile double steel tube protecting structur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eep water large diameter piles. The double steel tube protection structure is used to form piles, which increases the drilling efficiency and shortens the pile forming time, and saves the engineering cost great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水大直径水中桩双钢护筒结构
本技术属于桥梁建设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大直径水中桩的施工技术。
技术介绍
在桥梁水中桩施工中,特别是深水桩的施工,通常的做法是首先按常规工艺埋设钢平台,在钢平台基础上,利用钢套箱或钢护筒进行钻孔作业,然后灌注成桩。如图1所示,在河床覆盖层较厚起伏不大的有利情况下,采用单钢护筒即可实现灌注成桩。但对于河床起伏较大、无覆盖层或者覆盖层很薄时,钢护筒底部容易出现河水反涌,如图2中产生河床与钢护筒之间的间隙5,发生漏浆和水下混凝土灌注往外渗漏的情况发生,导致钻进困难或无法成桩。采用钢护筒法反循环进行钻孔时,因河床无覆盖层或者覆盖层不厚,或者河床起伏较大的不利条件,容易出现漏浆和水下混凝土灌注往外渗漏的情况发生,导致钻进困难或无法成桩;导致水下混凝土封底不成功。也有采用水下混凝土封底法,或者在钢护外侧水下围堰法来封闭,确保钢护筒内的泥浆或混凝土不至于与护筒外的水串通,但是加长了成桩时间,效率低,大大提高了工程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深水大直径桩的施工,而提供一种深水大直径水中桩双钢护筒结构,采用双钢护筒结构成桩,加大了钻进效率,缩短成桩时间;大大节约工程成本。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深水大直径水中桩双钢护筒结构,针对深水大直径桩的施工,包括外钢护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钢护筒(1)内部下端设置有内护筒(2),所述内护筒(2)上部设置有与外钢护筒(1)内壁形成密封的密封层(3);所述外钢护筒(1)内部设置有用于定位内护筒(2)的钢筋笼,所述内护筒(2)设置与钢筋笼(4)上,所述内护筒(2)设置于外钢护筒与河床交界处,且下端延伸至外钢护筒(1)下端以外。进一步的,所述内护筒(2)下端延伸至比河床或裂隙最低处低40-60cm。进一步的,所述内护筒(2)上端延伸至高于外钢护筒(1)筒底约70-90cm。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层(3)采用无纺土工布材质填充。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层(3)包括无纺土工布层(32),所述无纺土工布层(32)内部设置有能使无纺土工布中部形成凸起的环形扣(31)。进一步的,无纺土工布层(32)上下两端设置有紧固扣(33),所述紧固扣采用钢丝绳或者喉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主要是针对深水大直径桩的施工,采用钢护筒法反循环进行钻孔时,虽因河床无覆盖层或者覆盖层不厚的不利条件,但配合本结构使用,不用造成浆,直接利用清水进行反循环钻孔,同时压缩空气吹渣,及时有效排除孔底沉渣,加大了钻进效率,缩短成桩时间;另外,减少了造浆、二次清孔、水下混凝土封底或水下围堰等工作内容,大大节约工程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厚覆盖层河床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外钢护筒;2、内护筒;3、密封层;4、钢筋笼;5、间隙;31、环形扣;32、无纺土工布层;33、紧固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实施例1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为:一种深水大直径水中桩双钢护筒结构,针对深水大直径桩的施工,包括外钢护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钢护筒1内部下端设置有内护筒2,所述内护筒2上部设置有与外钢护筒1内壁形成密封的密封层3;所述外钢护筒1内部设置有用于定位内护筒2的钢筋笼4,所述内护筒2设置于钢筋笼4下部,所述内护筒2设置于外钢护筒与河床交界处,且下端延伸至外钢护筒1下端以外。优选的,所述内护筒2下端延伸至比河床或裂隙最低处低40-60cm,如2中,所述的河床或裂隙最低处是指,从外钢护筒1顶部沿内圆周方向,向下测量若干个点,外钢护筒1顶部到河床或者间隙5底部的垂直距离为A,A的最大值即最低处,则所述内护筒2下端延伸的距离为在最低处再延伸B,B=40-60cm。优选的,所述内护筒2上端延伸至高于外钢护筒1筒底约70-90cm。优选的,所述密封层3为无纺土工布材质。优选的,所述密封层3包括无纺土工布层32,所述无纺土工布层32内部设置有能使无纺土工布中部形成凸起的环形扣31;形成凸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优选的,无纺土工布层32上下两端设置有紧固扣33,所述紧固扣采用钢丝绳。实施例2如图3-图4所示,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为:一种深水大直径水中桩双钢护筒结构,针对深水大直径桩的施工,包括外钢护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钢护筒1内部下端设置有内护筒2,所述内护筒2上部设置有与外钢护筒1内壁形成密封的密封层3;所述外钢护筒1内部设置有用于定位内护筒2的钢筋笼4,所述内护筒2设置于钢筋笼4底部外端,所述内护筒2设置于外钢护筒与河床交界处,且下端延伸至外钢护筒1下端以外。优选的,所述内护筒2下端延伸至比河床或裂隙最低处低40-60cm。优选的,所述内护筒2上端延伸至高于外钢护筒1筒底约70-90cm。优选的,所述密封层3采用无纺土工布材质填充。优选的,所述密封层3包括无纺土工布层32,所述无纺土工布层32内部设置有能使无纺土工布中部形成凸起的环形扣31。优选的,无纺土工布层32上下两端设置有紧固扣33,所述紧固扣采用喉箍。具体使用时,首先按常规工艺埋设钢平台,然后用振动锤振打埋设外钢护筒1,外钢护筒1板厚约为2cm,大钢护筒比设计桩径大约30~50cm为宜,钢护筒高度接近至平台标高。对于河床起伏较大时,应先用冲击钻机锤头将钢护筒周边的岩面大致冲平,以便钢护筒准确定位安放平稳。外钢护筒1就位并支撑牢靠后,吊装气举反循环钻机至设计桩位,不需要配置泥浆,直接进行清水钻孔作业。当钻至岩层较硬或钻进速度缓慢时,可开启空气压缩机进行孔底吹渣,以便孔底岩渣悬浮,被反泵及时吸排出孔外,减小钻头的磨损、增大钻进效率。钻至标高,验孔合格后,在外钢护筒1内安放内护筒2。内护筒2板厚3~5mm,内径略大于设计桩径,并比成桩孔径稍小。内护筒2应安放在外钢护筒1与河床交界处。小钢护筒的位置及长度是水下混凝土灌注成功的关键因素,长度过短或位置不准,都将导致水下混凝土渗漏流失,因此必须控制准确。内护筒2埋设可以与钢筋笼4同步进行,在下放钢筋笼4时,精确量测小钢护筒应埋设的位置,并在钢筋笼4上做好记号,将小钢护筒固定在钢筋笼4上一同下放就位。然后安放导管进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深水大直径水中桩双钢护筒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深水大直径水中桩双钢护筒结构,针对深水大直径桩的施工,包括外钢护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钢护筒(1)内部下端设置有内护筒(2),所述内护筒(2)上部设置有与外钢护筒(1)内壁形成密封的密封层(3);所述外钢护筒(1)内部设置有用于定位内护筒(2)的钢筋笼(4),所述内护筒(2)设置于钢筋笼(4)上,所述内护筒(2)设置于外钢护筒(1)与河床交界处,且下端延伸至外钢护筒(1)下端以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水大直径水中桩双钢护筒结构,针对深水大直径桩的施工,包括外钢护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钢护筒(1)内部下端设置有内护筒(2),所述内护筒(2)上部设置有与外钢护筒(1)内壁形成密封的密封层(3);所述外钢护筒(1)内部设置有用于定位内护筒(2)的钢筋笼(4),所述内护筒(2)设置于钢筋笼(4)上,所述内护筒(2)设置于外钢护筒(1)与河床交界处,且下端延伸至外钢护筒(1)下端以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水大直径水中桩双钢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筒(2)下端延伸至比河床或裂隙最低处低40-6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水大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昔谭德阳刘四海
申请(专利权)人:湘乡市交通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