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蝉拟青霉培养物中提取N*-(2-羟乙基)腺苷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50981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名称为从蝉拟青霉培养物中提取N↑[6]-(2-羟乙基)腺苷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从自然界分离选育出生活力强、代谢活性物质产量高、质量好的蝉拟青霉新菌株APC-20;提出利用该菌株进行产业化固体培养或液体培养进行发酵生产的方法;进而从该发酵产品中提取所含镇痛化合物(其提取得率为0.36%)及各有效部位与制备成多种剂型镇痛药物的方法;该化合物用小白鼠扭体法测定有99%的镇痛率。该化合物镇痛机理不同于目前常用的阿片类镇痛剂,不具有成瘾性,安全,有较大的开发应用前景。(*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虫草真菌发酵物有效部位的提取方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蝉拟青霉新菌株APC-20的人工固体或液体发酵培养物,从中提取镇痛化合物N6-(2-羟乙基)腺苷的方法。
技术介绍
蝉花自古以来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珍贵中药材,它是由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属虫草属)寄生于蝉若虫的复合体。以往人们主要采集稀有的天然蝉花用于各种保健品或作为配伍用药材以及滋补药膳。但天然蝉花已越来越少,且产量低,一年只能采收一次,同时产品质量受环境影响而参差不齐。自然界现有的蝉拟青霉菌存在有长势、产量、质量不一的问题,不能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并有文章报导认为(冯立马,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2002年02期),把该天然菌种直接用来进行人工固体培养发酵一般长不出子实体(孢梗束);而用来工业化液体发酵时存在工艺不配套,菌丝体产量低,品质不佳等问题。这既不能满足中医临床用药对孢梗束的大量需求,也制约了对蝉拟青霉菌代谢产物的产业化深加工开发利用。虫草是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其代谢产物具有多样性及多种药理作用等特点,最早报道虫草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作用的是Brewster和A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从蝉拟青霉培养物中提取N↑[6]-(2-羟乙基)腺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蝉拟青霉菌株APC-20人工固体或液体培养发酵产物孢梗束、菌丝体及其代谢产物与固体培养基混合物或菌丝体及其代谢产物与液体培养基混合物为原料,经60~80℃烘干、粉碎、乙醇浸提、溶剂分配、去除多糖、树脂分离回收、柱层析提纯,获得化合物N↑[6]-(2-羟乙基)腺苷纯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一秋韦忠民陈祝安厉晓腊刘又高王根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