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以及电梯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0876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1)以及电梯门装置(20),所述电梯门装置包括:与上坎底板(25)一体成型的门导轨(26);以周边的凹槽部(23a)跨设在门导轨上,可以沿门导轨滚动的门滑轮(23);通过门吊架(22)与门滑轮相连接,伴随门滑轮的滚动而开关的门扇(21);以及,具有从门滑轮的上方向凹槽部的内侧突出的凸部(27b),用以防止门滑轮脱轨的防脱落部件(27)。防脱落部件的凸部沿门导轨的方向延伸,但具有间断区(S)。所述间断区设置在电梯门装置的最大开口宽度内,且在电梯正常运行状态下门滑轮不会通过的区域。据此,维修人员可以站在层站或者轿厢内进行装卸门扇的作业,降低了作业的难度和危险性。

Elevator and elevator door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levator elevator door device (1) and (20), the elevator door device comprises: with the bucket bottom plate (25) forming one of the door guide rail (26); to groove around the cross (23a) located in the door rail, the door can be rolled along the guide rail (door pulley 23); the door hanger (22) and the pulley is connected with the switch and the doors of the rolling door pulley (21); and, from the inner side of the convex door pulley on the direction of the groove of the prominent (27b),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anti loose parts door wheel derailment (27). The protruding part of the anti - exfoliate part extends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gate guide, but has a discontinuous zone (S). The discontinuous area is set in the maximum opening width of the elevator door device, and the area that the door pulley will not pass under the normal operating state of the elevator. According to this, the maintenance personnel can handle the operation of the door fan in the storey station or the sedan car, and reduce the difficulty and danger of the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以及电梯门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以及电梯门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的电梯都具有层门装置和轿门装置。不论层门装置还是轿门装置(在本说明书中均称为“电梯门装置”),其门扇通常都是通过门吊架和门滑轮悬挂在门导轨上,伴随着门滑轮沿门导轨的滚动而开关。为了防止门扇脱落,电梯门装置中通常还设有防脱落的机构。例如,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12-188261号所披露的电梯门装置中,具备防止门扇脱落的机构。该防脱落机构是在门吊架6设置止推轮10。止推轮10位于门导轨3的下侧。当门扇5上下振动时,门导轨3通过门滑轮7和止推轮10限制了门扇5上下振动的幅度,从而能够防止门滑轮7脱轨和门扇5的脱落。但是,这种防脱落机构结构复杂、成本高。中国技术专利CN203959615U披露了一种防撞防脱落的电梯层门装置。该电梯层门装置在滚轮4的下方设有下凸部21(起导轨作用的部分),在滚轮4的上方设有上凸部22。下凸部21与滚轮4的凹槽41相配合,上凸部22从滚轮4的上端卡入凹槽41。滚轮4被夹在上凸部22和下凸部21之间,使滚轮4的上下方向和轴向方向都受到限制,从而可以避免滚轮4脱轨。但是,在这种结构下,进行更换滚轮(门滑轮)等维修工作时,需要从导轨两端的某一个端部将门扇卸下,更换滚轮后再从导轨的端部将门扇装上。这时,通常需要维修人员站在轿厢顶上装卸门扇,不仅操作困难而且危险性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门装置,其能够防止门滑轮脱轨所导致的门扇脱落,又便于更换门滑轮等维修。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电梯门装置包括:与上坎底板一体成型的门导轨;以周边的凹槽部跨设在所述门导轨上,可以沿所述门导轨滚动的门滑轮;通过门吊架与所述门滑轮相连接,伴随所述门滑轮的滚动而开关的门扇;以及,具有从所述门滑轮的上方向所述凹槽部的内侧突出的凸部,用以防止所述门滑轮脱轨的防脱落部件。所述防脱落部件的所述凸部沿所述门导轨的方向延伸,但具有间断区。所述间断区设置在所述电梯门装置的最大开口宽度内,且在电梯正常运行状态下所述门滑轮不会通过的区域。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梯,其具有上述电梯门装置。本技术的电梯门装置所具有的防脱落部件的凸部可以防止门滑轮脱轨。由于该凸部在电梯门装置的最大开口宽度内具有间断区,进行更换门滑轮等维修时可以利用该间断区装卸门扇,不需要将门扇推到导轨的两端进行装卸,所以维修人员可以站在层站或者轿厢内进行装卸门扇的作业,这大幅度降低了作业的难度和危险性。附图说明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技术电梯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简略地表示本技术电梯门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B方向的局部放大投影图。图4是图2所示电梯门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简略地表示本技术电梯门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C方向的局部放大投影图。图7是图5所示D范围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图5所示电梯门装置的立体图。<附图中的标记>1-电梯、2-井道、3-轿厢、4-对重、5-曳引绳、6-曳引机、7-机房、10-轿门装置、20-层门装置、21-门扇、22-门吊架、22a-纵向部、22b-横向部、23-门滑轮、23a-凹槽部、25-上坎底板、25a-纵向部、25b-横向部、25c-凸部、26-门导轨、27-防脱落部件、27a-连接部、27b-凸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技术电梯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梯1包括井道2、轿厢3、对重4以及曳引机6。井道2的上方设有机房7。机房7内设有曳引机6。轿厢3和对重4通过曳引绳5相连接,曳引绳5绕在曳引机6的曳引轮上。曳引机6通过曳引绳5驱动轿厢3,使其升降于井道2。轿厢3具有轿门装置10。在每个层站设有层门装置20。图2是简略地表示本技术电梯门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以层门装置20为例对本技术的电梯门装置进行说明。图2相当于从图1所示的A方向观察层门装置20时的投影图。图3是图2所示B方向的局部放大投影图。图4是图2所示电梯门装置的立体图。层门装置20包括门扇21、门吊架22、门滑轮23、上坎底板25、门导轨26以及防脱落部件27。上坎底板25包括纵向部25a和横向部25b。门导轨26与上坎底板25一体成型。门导轨26设置在上坎底板25的纵向部25a的下方,由纵向部25a弯曲加工而成。门滑轮23周边设有凹槽部23a。门滑轮23以该凹槽部23a跨设在门导轨26上,可以沿门导轨26滚动。本实施例的层门装置20具备2个门扇21。每个门扇21的上方设有1个门吊架22。每个门吊架22具有纵向部22a和横向部22b。在纵向部22a安装有2个门滑轮23,而横向部22b与门扇21的顶部相连接。据此,门扇21通过门吊架22与门滑轮23相连接,并通过门滑轮23挂设在门导轨26。门扇21可以伴随门滑轮23的滚动而移动,从而实现门扇的开关。防脱落部件27包括连接部27a和凸部27b。防脱落部件27通过连接部27a与上坎底板25的纵向部25a相连接。虽然附图中没有示出具体的连接方式,防脱落部件27与上坎底板25之间以可以调节防脱落部件27高度的方式相连接。例如,在防脱落部件27的连接部27a开设1个纵向的长孔,而在上坎底板25的纵向部25a开设螺纹孔,使螺栓穿过连接部27a的长孔与纵向部25a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拧紧该螺栓可以固定防脱落部件27位置,松开该螺栓可以在连接部27a的长孔范围内上下调节防脱落部件27的位置。凸部27b从门滑轮23的上方向凹槽部23a的内侧突出,但不与门滑轮23相接触,两者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可以根据需要而定,可以通过调节防脱落部件27的高度而设置。由于凸部27b限制了门滑轮23向上移动的范围,所以可以防止门滑轮23脱轨,从而防止门扇21脱落。如图2及图4所示,凸部27b沿门导轨26的方向延伸,但具有间断区S。即在间断区S内没有设置凸部27b。间断区S可以设置在电梯门装置的最大开口宽度内,且在电梯1正常运行状态下门滑轮23不会通过的区域。所谓“最大开口宽度”是指将电梯门完全打开时出入口的宽度。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间断区S设置在电梯门的中央,不言而喻该位置属于“最大开口宽度”内。另外,图2表示层门装置20关闭时的门扇位置。当层门装置20打开时,左侧的门扇21将向左移动,右侧的门扇21将向右移动。所以,在电梯1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对于左侧的门扇21来讲,图2所示的位置是其向右移动的极限位置。而对于右侧的门扇21来讲,图2所示的位置是其向左移动的极限位置。换言之,在电梯1正常运行的状态下,不论左侧门扇的门滑轮23还是右侧门扇的门滑轮23都不会进入和通过间断区S。因此,不会出现因没有凸部27b的限制而脱轨的现象。由于在间断区S没有凸部27b的限制,门滑轮23可以向上方移动,所以在维修电梯时可以使门滑轮23在间断区“脱轨”,从而卸下门扇21。由于该间断区设置在电梯门的最大开口宽度内,所以装卸门扇时不需要将门扇推到导轨的两端进行装卸,使维修人员可以站在层站或者轿厢内进行装卸门扇的作业,大幅度降低了作业的难度和危险性。因此,可以使更换门滑轮等维修作业变得容易安全。而维修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梯以及电梯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门装置,其包括:与上坎底板一体成型的门导轨;以周边的凹槽部跨设在所述门导轨上,可以沿所述门导轨滚动的门滑轮;通过门吊架与所述门滑轮相连接,伴随所述门滑轮的滚动而开关的门扇;以及,具有从所述门滑轮的上方向所述凹槽部的内侧突出的凸部,用以防止所述门滑轮脱轨的防脱落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落部件的所述凸部沿所述门导轨的方向延伸,但具有间断区,所述间断区设置在所述电梯门装置的最大开口宽度内,且在电梯正常运行状态下所述门滑轮不会通过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门装置,其包括:与上坎底板一体成型的门导轨;以周边的凹槽部跨设在所述门导轨上,可以沿所述门导轨滚动的门滑轮;通过门吊架与所述门滑轮相连接,伴随所述门滑轮的滚动而开关的门扇;以及,具有从所述门滑轮的上方向所述凹槽部的内侧突出的凸部,用以防止所述门滑轮脱轨的防脱落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落部件的所述凸部沿所述门导轨的方向延伸,但具有间断区,所述间断区设置在所述电梯门装置的最大开口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隆裕长谷川裕子石塚真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