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遥控直升飞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遥控直升飞机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单片机STC89C51基础,通过红外控制直升机的平衡、上升、下降、左转、右转,以实现遥控航模直升机的目的,该遥控直升机通过两个操作杆控制遥控器输出的红外信号,当单片机接收有效的输入信号,经过单片机控制处理后,将信号传给电动机,通过前后电动机的正、反转动控制直升飞机的运动。
A remote control helicopter design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遥控直升飞机设计
本专利技术涉及遥控直升飞机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遥控直升飞机设计。
技术介绍
人类自古以来就幻想着飞行。在载人的航空器出现之前,人类就创造了许多能飞行的航空模型,不断地探索着飞行的奥秘。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制作出能飞的木鸟模型。另外,还制作出种类繁多的孔明灯、风筝和竹蜻蜓等。美国的莱特兄弟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制造者,他们的飞机在1903年12月17日试飞成功。在飞机专利技术之前,航空模型具有强烈的探索性质,在飞机专利技术之后,航空模型仍然是研究航空科学的必要工具。每一种新飞机的试制,都要先在风洞里用模型进行试验,甚至连航天飞机这样先进的航空器,也要经过模型试验阶段,取得必要的数据,才能获得成功。航空模型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器具。我国汉代就有用风筝测量距离和传递信息的。随着航空模型的发展,特别是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的日臻完善,航空模型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可以利用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作为部队和民兵对空射击训练的靶机。在训练的时候,通过无线电遥控设备控制航模靶机完成直线飞行、转弯、上升、俯冲等飞行动作,甚至在靶机上完成空投降落伞、发射模型火箭、投放炸弹、施放拖靶等特技动作。在实弹射击时候,可以在航模靶机尾部几十米远处拖拽一个彩色靶袋,以靶袋作为目标,避免击毁靶机。在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上装上摄影机,就可以对地面进行航空摄影,拍摄一些人们不容易接近的野生动植物,甚至可以拍摄一些危险性很大的惊险镜头或战斗场面等。航空模型是普及航空知识的玩具。航模活动是很多航模爱好者和广大青少年学生喜欢参加的课外活动。这不仅是学生的年龄层次决定的,更重要的是航模活动集科技性、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实践性等优点,对锻炼青少年动手动脑能力,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遥控直升飞机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遥控直升飞机设计。本专利技术以单片机STC89C51基础,通过红外控制直升机的平衡、上升、下降、左转、右转,以实现遥控航模直升机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两个操作杆控制遥控器输出的红外信号,当单片机接收有效的输入信号,经过单片机控制处理后,将信号传给电动机,通过前后电动机的正、反转动控制直升飞机的运动。附图说明图1:陀螺效应示意图。图2:初始平衡状态图。图3:0度、180度状态图。图4:90度、270度状态图。图5:初始平衡状态图。图6:气流干扰下的主旋翼失衡状态图。图7:希拉小翼平面与空气平面之间的β角图。图8:红外发射电路图。图9:遥控接收器主程序流程图。图10:红外接收电路图。图11:PWM降压斩波器原理电路及输出电压波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遥控直升飞机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遥控直升飞机设计。本专利技术以单片机STC89C51基础,通过红外控制直升机的平衡、上升、下降、左转、右转,以实现遥控航模直升机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两个操作杆控制遥控器输出的红外信号,当单片机接收有效的输入信号,经过单片机控制处理后,将信号传给电动机,通过前后电动机的正、反转动控制直升飞机的运动。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旋翼头是直升机中最神奇,也是最关键的部件。直升机的绝大多数性质,比如稳定性、灵活性,包括所谓操纵感觉,都是由旋翼头决定的。遥控直升机的旋翼头采用贝尔-希拉操纵方式,也就是一对主旋翼,产生升力,同时靠一对小翼控制升力的方向,从而达到控制直升机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谓陀螺效应,就是旋转着的物体具有像陀螺一样的效应。陀螺有两个特点:进动性和定轴性。当高速旋转的陀螺遇到外力时,它的轴的方向是不会随着外力的方向发生改变的,而是轴围绕着一个定点进动。陀螺在地上旋转时轴会不断地扭动,这就是进动。图1是陀螺效应的示意图,在图1中,圆盘是陀螺。L是圆盘的角动量,其大小是R×Mv或者Iω。由于在力学中,有M=dL/dt,所以M和dL方向相同。这直接导致了高速转动的陀螺在受到F后,整个陀螺以X轴为转轴转动而不是以Y轴为转轴。这就是神奇的陀螺效应。这种效应一直伴随着直升机的飞行。例如:要使直升机仰俯,就必须要使直升机左右的升力不平衡而不是使其前后不平衡。基于这种原理我们下面就来解释遥控直升机的所谓贝尔-希拉操纵方式。进一步的,在遥控直升机中,主旋翼就是一个大陀螺,它本身具有陀螺效应。当我们改变主旋翼倾角时,直升机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但同时,如果用舵机直接改变主旋翼的倾角来控制飞机,问题是很多的。首先,主旋翼倾角的改变需要较大的力矩。如果用十字盘直接控制的话,强大的、交变的力矩将会直接作用到舵机上。这样舵机将会受到很大负荷,操纵精度会严重下降。第二,当直升机受到轻微扰动后,由于陀螺的进动性,直升机将不会恢复原来状态,而是绕着垂线方向进动。由于重力不通过旋翼头中心,所以造成力矩的产生,从而导致主旋翼发生进动。这个问题是严重的,会直接导致遥控直升机悬停及飞行时无法稳定。基于以上问题,贝尔-希拉操纵方式产生了。操纵过程是这样的:(1)初始状态如图2所示,希拉小翼由于空气和离心力作用,和主旋翼平面平行。此时两片主旋翼升力相等,飞行状态不发生变化;(2)操纵状态:图2为同一个视角,主旋翼转动到不同角度时的状态。在图3中,操纵者将十字盘倾斜。希拉小翼就与空气呈10°倾角。由于空气的作用,希拉小翼在图3位置受力。由于陀螺效应,希拉小翼不会在图3位置立即上抬,而是在转过90°后在上图4位置上抬。于是希拉小翼旋转平面与主旋翼平面呈10°夹角并稳定于此。在图4中,我们清晰地看见,由于希拉小翼通过连杆控制着主旋翼的倾角,所以希拉小翼旋转平面的改变导致了主旋翼与空气产生夹角。从而使主旋翼在图4位置受力。由于陀螺效应,主旋翼不会在图4位置立即上抬,而是在转过90°后在图3位置上抬。从而使得主旋翼平面趋于平行于希拉小翼。至此,遥控直升机主旋翼平面的倾转过程已经分析完毕。我们看到,遥控直升机的倾转总是希拉小翼旋转平面先倾转,主旋翼平面跟上趋于平行的过程。有意思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主旋翼操纵的负荷被希拉小翼完全承担。舵机只需承担操纵希拉小翼的负荷。这就有效地化解了一般操纵方式舵机负荷过重的问题。进一步的,贝尔-希拉操纵系统的干扰-稳定过程:(1)初始状态如图5所示,希拉小翼由于空气和离心力作用,和主旋翼平面平行。此时两片主旋翼升力相等,飞行状态不发生变化;(2)外界气流对飞机进行干扰。当遇到气流时,由于主旋翼的旋转,会导致左、右主旋翼相对于空气的速度不同,从而产生力矩,使飞机偏离平衡位置。如图6所示,飞机机身及主旋翼平面由于干扰而失去平衡位置。但由于希拉小翼采用对称翼型,不会受到外界干扰。由于陀螺效应的定轴性,希拉小翼平面保持不变。所以此时主旋翼平面由于与希拉小翼平面有夹角而产生恢复力矩,抵抗外界干扰。这就是贝尔-希拉控制方式的自稳定过程。也正是这个过程,使得遥控直升飞机避免了被干扰后就陷于进动的问题。同时,当直升飞机高速前进时,由于左、右主旋翼相对空气的速度不同,会导致力矩的产生,使飞机抬头的现象也被这种贝尔-希拉控制方式有效抑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以单片机STC89C51基础,通过红外控制直升机的平衡、上升、下降、左转、右转,以实现遥控航模直升机的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以单片机STC89C51基础,通过红外控制直升机的平衡、上升、下降、左转、右转,以实现遥控航模直升机的目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遥控直升飞机设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乐昌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