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覃晓捷专利>正文

一种面灸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557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灸仪,其包括盒体、锤体和下盒盖,盒体的上下两侧面均为开口;盒体下侧面的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纱布;盒体内设有药泥层和艾绒层,药泥层位于盒体的下端,艾绒层位于盒体的上端,药泥层与艾绒层通过金属网隔开;锤体用于敲锤放置在所述金属网上的艾绒,锤体通过连接绳悬挂在所述盒体上;下盒盖与盒体下侧面的开口可拆卸连接。该面灸仪旨在解决在面灸结束时,且在艾绒未完全被燃烧时,不方便将艾灰从艾绒上抖出,造成艾灰的可利用性不强的问题。

A kind of surface moxibustion instrumen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surface moxibustion apparatus, which comprises a box body, a hammer body and a lower box cover, the box body on the two sides are opening; opening at the lower side of the box body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with the gauze; the box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layer of mud and medicine moxa layer, the lower layer of mud medicine in the box, the box body is located in the moxa layer, medicine moxa layer through the mud layer and metal mesh separated; the hammer body for hammer is arranged on the metal net moxa, hammer body connected by a rope hanging in the box body; opening the box cover and the box body under the side of the detachable connection. The surface in the face of moxibustion moxibustion instrument to solve the end, and the incomplete burning moxa, not easy moxa ash from moxa reveal, caused by moxa ash can use is not stro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灸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灸仪。
技术介绍
艾灸又被人们叫做灸法,这是运用一些药物在人体的皮肤表面穴位上进行烧灼,因此来达到通气血的作用,还可以治疗一些突发疾病。根据艾灸部位大小的不同,将艾灸分为三类:在面积较小的穴位上施灸称为点灸;在面积较大的病变部位上施灸称为面灸;在较长的经络循行线上施灸称为经络灸,在经络灸中有一种治疗效果很好的灸法叫做通脉温阳灸,也称“督灸”“铺灸”,是在大椎穴至腰俞穴处的督脉循行线上施灸的一种方法。上述的点灸、面灸和铺灸的区别在于灸的穴位不同,其灸的方法均一致。“面灸”是中医治病的一种特色疗法,就是在面积较大的病变部位上的穴区进行施灸,其中,灸腹部也为面灸的一种;一般面灸时,首先使用温热姜汁敷涂擦施灸部位的皮肤,然后加撒中药粉剂,既面灸粉,再以适当宽度的白杨布敷盖在其上,以姜泥均匀铺在白布上面,宽10厘米,高2厘米;再在姜泥上铺一层艾绒,宽7厘米,高2厘米;最后点燃艾绒,一次燃尽后成为“一壮”。目前中医临床上进行的面灸仍然在使用传统的操作方法,尚无用于面灸的较为理想的灸疗盒。传统的面灸存在以下缺点:1、艾绒一般为细软的棉花状,在面灸结束时,且在艾绒未完全被燃烧时,由于艾灰沾附在艾绒上,因此不方便将艾灰从艾绒上抖出,造成艾灰的可利用性不强。2、面灸结束时,且在艾绒未完全被燃烧时,不将还在燃烧的艾绒进行熄灭,造成艾绒的浪费。3、面灸时敷在穴位上的治疗药物一经敷上就无法转移他处。4、艾绒在燃烧过程中容易坍塌易烫伤操作者皮肤,甚至造成烧毁床单等。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面灸仪,该面灸仪旨在解决在面灸结束时,且在艾绒未完全被燃烧时,不方便将艾灰从艾绒上抖出,造成艾灰的可利用性不强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面灸仪,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上下两侧面均为开口;所述盒体下侧面的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纱布;所述盒体内设有药泥层和艾绒层,所述药泥层位于盒体的下端,所述艾绒层位于盒体的上端,所述药泥层与艾绒层通过金属网隔开;锤体,用于敲锤放置在所述金属网上的艾绒,所述锤体通过连接绳悬挂在所述盒体上;下盒盖,所述下盒盖与所述盒体下侧面的开口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盒盖包括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所述第一板块与第二板块均呈矩形状;所述第一板块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板块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盒体下侧面的开口的相对应的两侧边,所述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均与所述盒体下侧面开口的两所述侧边平行;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连接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安装在所述盒体上;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一板块朝靠近或远离第二板块的所在方向转动;所述第二电机带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二转轴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二板块朝靠近或远离第一板块的所在方向转动;当所述第一板块与第二板块相向转动且均转动至与所述盒体下侧面开口平行时,所述第一板块与第二板块即将所述盒体下侧面的开口封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块与第二板块均为中空的伸缩结构,所述第一板块与第二板块上均安装并连接有推杆电机,所述第一板块上的推杆电机带动所述第一板块朝向远离第一转轴的方向进行伸缩,所述第二板块上的推杆电机带动所述第二板块朝向远离第二转轴的方向进行伸缩;所述第一板块与第二板块的伸缩端端部上均设有防滑垫。进一步地,一种面灸仪还包括所述上盒盖,所述上盒盖与所述盒体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盒盖上开设有若干通孔。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处可拆卸安装有通孔盖。进一步地,所述盒体的左右两侧面上设有把手。进一步地,所述盒体由木质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盒体与所述金属网为可拆卸连接。使用本专利技术开始治疗前,辅助者首先使用温热姜汁敷涂擦操作者施灸周围的皮肤,然后加撒中药粉剂,即面灸粉;再将所述盒体放置在操作者的需要施灸之处,所述盒体的开口朝上;再往所述盒体内添加姜泥,姜泥铺在纱布上,然后将金属网安装在盒体内,并使得所述金属网与姜泥的上表面接触;再将艾绒铺在所述金属网上,然后点燃艾绒。施灸结束后,若操作者发现有未燃烧的艾绒存在盒体内,先将纱布连同纱布上的姜泥从所述盒体中拆卸下,然后给所述盒体盖上下盒盖,最后操作者使用所述锤体敲锤盒体内的艾绒,使得沾附在艾绒上的艾灰掉在所述下盒盖上,摇动所述盒体,使得艾绒上的艾灰均掉落在所述下盒盖上后将所述下盒盖从盒体上拆卸下来,方便对艾灰的再次利用。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对金属网、锤体和下盒盖的设置,实现了在面灸结束时,且在艾绒未完全被燃烧时,操作者能利用本专利技术的锤体方便的将艾灰从艾绒上锤出,有利于对艾灰的再次利用,具有节省艾灰的功能。2、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下盒盖的设置,不仅使其具有收集从金属网上掉落的艾灰的功能,并且还具有支撑本盒体的功能,进而能使得所述盒体稳固的架设在操作者的施灸部位之上,使得操作者上的盒体不易倾倒。具体来说,需要使用所述下盒盖对盒体进行支撑时,操作者调节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使得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直至所述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能够将所述盒体支撑在支撑面上,有必要时,操作者能调节第一板块与第二板块进行伸缩,使得所述第一板块与第二板块更稳固的将所述盒体支撑在支撑面上;需要使用所述下盒盖来收集艾灰时,操作者调节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使得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向转动,直至所述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均与所述盒体下侧面的开口平行,此时,所述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即将所述盒体下侧面的开口封起,该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即能用于接住从金属网上掉落的艾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面灸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中盒体的仰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上盒盖的俯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图中,1、盒体;11、纱布;12、金属网;13、把手;2、锤体;3、下盒盖;31、第一板块;32、第二板块;4、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8、推杆电机;9、防滑垫;10、上盒盖;101、通孔;102、通孔盖。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面灸仪,包括一盒体1,所述盒体1的上下两侧面均为开口;所述盒体1下侧面的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纱布11;所述盒体1内设有药泥层和艾绒层,所述药泥层位于盒体1的下端,所述艾绒层位于盒体1的上端,所述药泥层与艾绒层通过金属网12隔开。所述盒体1用于装设面灸治疗所利用到的姜泥和艾绒,所述纱布11使得盒体1内姜泥的药效成分能够容易地通过所述纱布11渗入到患者的施灸部体内,且又进一步的避免了姜泥掉在患者的身上,方便清理。所述金属网12能够防止燃烧的艾绒坍塌,从而避免了操作者被燃烧的艾绒烫伤的可能,并且,在进行面灸之后,能够通过拆卸纱布而取出纱布11上的姜泥,实现操作者对姜泥的多次利用,达到节约姜泥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盒体1与所述金属网12为可拆卸连接。操作者也可通过拆卸金属网12而取出金属网12上未被燃烧的艾绒,达到节约艾绒的效果。通过对所述盒体1的设置,也解决了面灸时敷在穴位上的治疗药物一经敷上就无法转移他处的问题。进一步地,所述盒体1的左右两侧面上设有把手13。一锤体2,用于敲锤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面灸仪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灸仪,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上下两侧面均为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下侧面的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纱布;所述盒体内设有药泥层和艾绒层,所述药泥层位于盒体的下端,所述艾绒层位于盒体的上端,所述药泥层与艾绒层通过金属网隔开;锤体,用于敲锤放置在所述金属网上的艾绒,所述锤体通过连接绳悬挂在所述盒体上;下盒盖,所述下盒盖与所述盒体下侧面的开口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灸仪,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上下两侧面均为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下侧面的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纱布;所述盒体内设有药泥层和艾绒层,所述药泥层位于盒体的下端,所述艾绒层位于盒体的上端,所述药泥层与艾绒层通过金属网隔开;锤体,用于敲锤放置在所述金属网上的艾绒,所述锤体通过连接绳悬挂在所述盒体上;下盒盖,所述下盒盖与所述盒体下侧面的开口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盒盖包括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所述第一板块与第二板块均呈矩形状;所述第一板块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板块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盒体下侧面的开口的相对应的两侧边,所述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均与所述盒体下侧面开口的两所述侧边平行;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连接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安装在所述盒体上;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一板块朝靠近或远离第二板块的所在方向转动;所述第二电机带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二转轴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二板块朝靠近或远离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晓捷
申请(专利权)人:覃晓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