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139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8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属于电子控制器件领域。现有技术中,继电器是单触点结构,即一个动簧组件包括一个动触点,根据需要将数个动簧组件并联设置,使用时,使其中一个动触点与相应的静触点相接触,其他动触点与相应的静触点不接触,发生故障时可能会导致数个动触点与相应的静触点同时接触或同时断开,造成短路或其他不良情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继电器中的动簧组件为双触点结构,即一个动簧组件包括两个动触点,使用时,其中一个动触点与相应的静触点相接触,另一个动触点与相应的静触点相远离,安全稳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个动簧组件可代替传统技术中的两个单触点动簧组件进行使用,使用效率高。

A kind of rela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elay,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controller parts. In the prior art, the relay is single contact structure, namely a dynamic spring assembly includes a movable contact,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a number of movable spring assembly arranged in parallel, when in use, one of the movable contact and the static contact the other movable contact and the static contact contact, may cause a number of movable contact and the static contact and contact or break at the same time when a fault occurs, causing a short circuit or other adverse conditions. The moving spring assembly of the relay is a double contact structure, that is, a moving spring assembly includes two moving contacts. When using, one of the moving contacts is conta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tatic contacts, and the other one moves away from the corresponding static contacts, so it is safe and stable. A dynamic spring compon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used in place of two single contact dynamic spring components in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and the use efficiency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属于电子控制器件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继电器是单触点结构,即一个动簧组件包括一个动触点,根据需要将数个动簧组件并联设置,使用时,使其中一个动触点与相应的静触点相接触,其他动触点与相应的静触点不接触,发生故障时可能会导致数个动触点与相应的静触点同时接触或同时断开,造成短路或其他不良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继电器,该继电器中的动簧组件为双触点结构,即一个动簧组件包括两个动触点,使用时,其中一个动触点与相应的静触点相接触,另一个动触点与相应的静触点相远离,不会出现两个动触点与相应的静触点同时接触或同时断开的情况,安全稳定。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继电器,包括动簧组件,推动片,静簧组件,推动片驱动机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组件位于外壳内,该动簧组件包括动簧片一、动簧片二、动簧座、动触点一和动触点二,所述动簧片一固定在动簧座的一侧,所述动簧片二固定在动簧座的另一侧,所述动簧片一设置有动触点一,所述动簧片二设置有动触点二;所述推动片与动簧片一的一端相连接,该推动片与动簧片二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静簧组件包括静簧片一,静簧片二,静触点一和静触点二,所述静簧片一设置有静触点一,所述静簧片二设置有静触点二,所述静簧片一和静簧片二分别位于动簧组件的两侧,所述静触点一和静触点二分别与动触点一和动触点二配合;所述推动片驱动机构与推动片相连接。将两个动触点设置在一个动簧组件上,使用安全。进一步而言,还包括辅助开关,所述辅助开关位于外壳内,该辅助开关与推动片的一端相邻,该辅助开关包括辅助开关底座、辅助静片、辅助动片和两个开关触点,所述辅助静片和辅助动片均设置在辅助开关底座上,所述辅助静片和辅助动片相邻,所述辅助静片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开关触点,所述辅助动片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开关触点,所述两个开关触点配合。使用时,通过检测辅助开关引出脚的信号来判断继电器触点的状态。进一步而言,所述推动片为片状长方体结构,该推动片的一端设置有E型固定槽,所述动簧片一和动簧片二均固定在E型固定槽中,该推动片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长方体固定槽,所述推动片驱动机构的一端位于该长方体固定槽中。推动片通过推动片驱动机构的推动来控制动簧片一和动簧片二的水平位置,使动触点一和静触点一接触、动触点二与静触点二远离或动触点二和静触点二接触、动触点一与静触点一远离。进一步而言,还包括支撑片,所述支撑片固定在外壳内,该支撑片与推动片驱动机构相连接。支撑片用于支撑推动片驱动机构。进一步而言,所述动簧座的底部设置有螺丝孔,该动簧座的底部延伸至外壳的外部;所述静簧片一的一端设置有螺丝孔,所述静簧片二的一端设置有螺丝孔,所述静簧片一设置有螺丝孔的一端和静簧片二设置有螺丝孔的一端均延伸至外壳的外部。用于相关组件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动簧片一包括3片动簧片,该动簧片一的上部设置有圆弧状凸起结构,动簧片二和动簧片一结构相同,所述动簧片一和动簧片二呈镜像布置。增加了动簧片一和动簧片二的机械强度,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变形。进一步而言,所述推动片驱动机构包括轭铁组件和碳钢组件。使用时,轭铁组件和碳钢组件之间产生磁力作用,使碳钢组件的位置保持或转换。进一步而言,所述动簧片一通过铜铆钉固定在动簧座的一侧,所述动簧片二通过铜铆钉固定在动簧座的另一侧。设计合理。进一步而言,所述静簧片一和静簧片二结构相同,该静簧片一和静簧片二呈镜像布置。静簧片一和静簧片二的布置与动簧片一和动簧片二的位置相匹配。进一步而言,所述动簧座为L型结构。结构合理,方便使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技术所述的继电器中的动簧组件为双触点结构,即一个动簧组件包括两个动触点,使用时,其中一个动触点与相应的静触点相接触,另一个动触点与相应的静触点相远离,不会出现两个动触点与相应的静触点同时接触或同时断开的情况,安全稳定,一个动簧组件可代替传统技术中的两个单触点动簧组件进行使用,使用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要部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推动片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辅助开关结构示意图。图中:基座1,动簧组件2,推动片3,辅助开关4,静簧组件5,支撑片6,碳钢组件7,轭铁组件8,外壳9,螺丝孔10,铜铆钉11,动簧片一201,动簧片二202,动簧座203,动触点一204,动触点二205,E型固定槽301,长方体固定槽302,辅助开关底座401,辅助静片402,辅助动片403,开关触点404,静簧片一501,静簧片二502,静触点一503,静触点二50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的继电器包括动基座1,动簧组件2,推动片3,辅助开关4,静簧组件5,支撑片6,碳钢组件7,轭铁组件8,外壳9。所述基座1设置在外壳9的内部,该基座1为一个凹槽结构,该基座1的外壁与外壳9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动簧组件2位于基座1的凹槽结构内,该动簧组件2包括动簧片一201、动簧片二202、动簧座203、动触点一204和动触点二205,所述动簧片一201固定在动簧座203的一侧,所述动簧片二202固定在动簧座203的另一侧,所述动簧片一201设置有动触点一204,所述动簧片二202设置有动触点二205,所述动簧座203的底部设置有螺丝孔10,该动簧座203的底部延伸至外壳9的外部;所述推动片3位于动簧组件2的下部,该推动片3与动簧片一201的一端相连接,该推动片3与动簧片二20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静簧组件5包括静簧片一501,静簧片二502,静触点一503和静触点二504,所述静簧片一501的另一端设置有静触点一503,所述静簧片二502的另一端设置有静触点二504,所述静簧片一501和静簧片二502分别位于动簧组件2的两侧,所述静触点一503和静触点二504分别与动触点一204和动触点二205配合。更具体而言,所述轭铁组件8设置在基座1的凹槽结构内,所述碳钢组件7位于轭铁组件8的下部,该碳钢组件7的两侧均设置有凹槽结构,所述轭铁组件8的下部两端分别延伸至碳钢组件7两侧的凹槽结构内,所述支撑片6位于轭铁组件8的下部,该支撑片6固定在基座1的凹槽结构内,所述碳钢组件7与支撑片6相连接,该碳钢组件7的一端与推动片3相连接。更具体而言,所述辅助开关4位于基座1的凹槽结构内,该辅助开关4与推动片3的一端相靠近,该辅助开关4包括辅助开关底座401、辅助静片402、辅助动片403和两个开关触点404,所述辅助静片402和辅助动片403均设置在辅助开关底座401上,所述辅助静片402和辅助动片403相邻,所述辅助静片402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开关触点404,所述辅助动片403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开关触点404,所述两个开关触点404相配合。更具体而言,所述推动片3为片状长方体结构,该推动片3的一端设置有E型固定槽301,所述动簧片一201和动簧片二202均固定在E型固定槽301中,所述推动片3的中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继电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继电器,包括动簧组件,推动片,静簧组件,推动片驱动机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组件位于外壳内,该动簧组件包括动簧片一、动簧片二、动簧座、动触点一和动触点二,所述动簧片一固定在动簧座的一侧,所述动簧片二固定在动簧座的另一侧,所述动簧片一设置有动触点一,所述动簧片二设置有动触点二;所述推动片与动簧片一的一端相连接,该推动片与动簧片二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静簧组件包括静簧片一,静簧片二,静触点一和静触点二,所述静簧片一设置有静触点一,所述静簧片二设置有静触点二,所述静簧片一和静簧片二分别位于动簧组件的两侧,所述静触点一和静触点二分别与动触点一和动触点二配合;所述推动片驱动机构与推动片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包括动簧组件,推动片,静簧组件,推动片驱动机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组件位于外壳内,该动簧组件包括动簧片一、动簧片二、动簧座、动触点一和动触点二,所述动簧片一固定在动簧座的一侧,所述动簧片二固定在动簧座的另一侧,所述动簧片一设置有动触点一,所述动簧片二设置有动触点二;所述推动片与动簧片一的一端相连接,该推动片与动簧片二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静簧组件包括静簧片一,静簧片二,静触点一和静触点二,所述静簧片一设置有静触点一,所述静簧片二设置有静触点二,所述静簧片一和静簧片二分别位于动簧组件的两侧,所述静触点一和静触点二分别与动触点一和动触点二配合;所述推动片驱动机构与推动片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开关,所述辅助开关位于外壳内,该辅助开关与推动片的一端相邻,该辅助开关包括辅助开关底座、辅助静片、辅助动片和两个开关触点,所述辅助静片和辅助动片均设置在辅助开关底座上,所述辅助静片和辅助动片相邻,所述辅助静片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开关触点,所述辅助动片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开关触点,所述两个开关触点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片为片状长方体结构,该推动片的一端设置有E型固定槽,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良叶昌彬施耀
申请(专利权)人:海盐众信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