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拆卸的螺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6805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拆卸的螺母,包括第一六棱柱、第一六棱腔、第二六棱柱、滑槽、凸块、柱状凸起、第二六棱腔、螺母本体、第一安装螺孔和第二安装螺孔,所述第一六棱柱上开设有与第一六棱柱同轴且贯穿第一六棱柱的第一六棱腔,所述第一六棱腔的内侧滑动设有与第一六棱腔的大小相适应的第二六棱柱,所述第二六棱柱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面开设有竖向设置的滑槽,所述第一六棱腔的其中两个相对的内侧壁的下侧固定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对应滑动设在滑槽内,所述第一六棱柱的上端对称设有两个柱状凸起,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方便对螺母进行拧紧或拧松,增强了螺母的适应性,提升了使用螺母的便利性和可靠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拆卸的螺母
本技术涉及标准件
,特别是一种方便拆卸的螺母。
技术介绍
螺母就是螺帽,与螺栓或螺杆拧在一起用来起紧固作用的零件,所有生产制造机械必须用的一种元件,根据材质的不同,分为碳钢、不锈钢、有色金属如铜等几大类型,螺母是将机械设备紧密连接起来的零件,通过内侧的螺纹,同等规格螺母和螺栓才能连接在一起,现有技术的螺母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现有的螺母长期固定在螺杆上容易因氧化生锈而锈死在螺杆上,导致人们拆卸螺母十分困难,此外,螺母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也有临时找不到活动扳手或者合适的呆扳手的情况,导致无法对螺母进行旋紧或拧松,使得螺母的适应性不强,给螺母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此有必要对现有螺母进行改进使之主动去适应扳手以提升螺母使用的便利性,而且现有的螺母大多只能用扳手或者类似于扳手的套筒进行拆卸,拆卸方式不够全面,影响螺母使用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方便拆卸的螺母,能够方便对螺母进行拧紧或拧松,增强了螺母的适应性,提升了使用螺母的便利性和可靠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推广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方便拆卸的螺母,包括第一六棱柱、第一六棱腔、第二六棱柱、滑槽、凸块、柱状凸起、第二六棱腔、螺母本体、第一安装螺孔和第二安装螺孔,所述第一六棱柱上开设有与第一六棱柱同轴且贯穿第一六棱柱的第一六棱腔,所述第一六棱腔的内侧滑动设有与第一六棱腔的大小相适应的第二六棱柱,所述第二六棱柱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面开设有竖向设置的滑槽,所述第一六棱腔的其中两个相对的内侧壁的下侧固定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对应滑动设在滑槽内,所述第一六棱柱的上端对称设有两个柱状凸起,所述第二六棱柱上开设有与第二六棱柱同轴且贯穿第二六棱柱的第二六棱腔,所述第二六棱腔内设有与第二六棱腔的大小相适应的螺母本体,所述螺帽本体被沿其直径分割成第一半螺母和第二半螺母,所述第一半螺母的侧部与第二六棱柱的侧部对应开设有第一安装螺孔,所述第二半螺母的侧部与第二六棱柱的侧部对应开设有第二安装螺孔。作为优选,所述滑槽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滑槽的长度略小于第二六棱柱的高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半螺母和第二半螺母的接触面为相吻合的凹凸面。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安装螺孔内和第二安装螺孔内均设有螺钉,所述第一半螺母和第二半螺母均通过螺钉与第二六棱柱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第一六棱柱上开设有与第一六棱柱同轴且贯穿第一六棱柱的第一六棱腔,在第一六棱腔的内侧滑动设有与第一六棱腔的大小相适应的第二六棱柱,在第二六棱柱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面开设有竖向设置的滑槽,在第一六棱腔的其中两个相对的内侧壁的下侧固定设有凸块,凸块对应滑动设在滑槽内,在第一六棱柱的上端对称设有两个柱状凸起,在第二六棱柱上开设有与第二六棱柱同轴且贯穿第二六棱柱的第二六棱腔,在第二六棱腔内设有与第二六棱腔的大小相适应的螺母本体,螺帽本体被沿其直径分割成第一半螺母和第二半螺母,在第一半螺母的侧部与第二六棱柱的侧部对应开设有第一安装螺孔,在第二半螺母的侧部与第二六棱柱的侧部对应开设有第二安装螺孔,当在使用该螺母的时候,可以用扳手夹住第一六棱柱对该螺母进行拧紧或拧松,当手头的扳手的夹口与第一六棱柱的宽度不匹配时,可以向上滑动第一六棱柱使得第二六棱柱露出,然后用扳手夹住第二六棱柱对螺母进行拧紧或拧松,可以提升螺母对扳手的适应性,由于在滑槽内设有凸块,使得第二六棱柱在第一六棱腔内滑动而不会滑脱,当手头没有扳手对螺母进行拧紧或拧松时,可以用一根铁杆卡在两个柱状凸起之间对螺母进行拧紧或拧松,丰富了螺母的拆装方式,当该螺母因生锈而锈死在螺杆上无法用扳手对其进行拆卸时,可以通过螺丝刀将第一安装螺孔和第二安装螺孔内的螺钉进行拆卸使得第二六棱柱与螺母本体分离,使得第一半螺母和第二半螺母分离,实现了对螺母的拆卸,由于第一半螺母和第二半螺母的接触面为相吻合的凹凸面,可以提升第一半螺母和第二半螺母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方便对螺母进行拧紧或拧松,增强了螺母的适应性,提升了使用螺母的便利性和可靠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推广应用。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方便拆卸的螺母的结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方便拆卸的螺母的结构俯视图。图中:1-第一六棱柱、2-第一六棱腔、3-第二六棱柱、4-滑槽、5-凸块、6-柱状凸起、7-第二六棱腔、8-螺母本体、81-第一半螺母、82-第二半螺母、9-第一安装螺孔、10-第二安装螺孔。【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和2,本技术一种方便拆卸的螺母,包括第一六棱柱1、第一六棱腔2、第二六棱柱3、滑槽4、凸块5、柱状凸起6、第二六棱腔7、螺母本体8、第一安装螺孔9和第二安装螺孔10,所述第一六棱柱1上开设有与第一六棱柱1同轴且贯穿第一六棱柱1的第一六棱腔2,所述第一六棱腔2的内侧滑动设有与第一六棱腔2的大小相适应的第二六棱柱3,所述第二六棱柱3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面开设有竖向设置的滑槽4,所述第一六棱腔2的其中两个相对的内侧壁的下侧固定设有凸块5,所述凸块5对应滑动设在滑槽4内,所述第一六棱柱1的上端对称设有两个柱状凸起6,所述第二六棱柱3上开设有与第二六棱柱3同轴且贯穿第二六棱柱3的第二六棱腔7,所述第二六棱腔7内设有与第二六棱腔7的大小相适应的螺母本体8,所述螺帽本体8被沿其直径分割成第一半螺母81和第二半螺母82,所述第一半螺母81的侧部与第二六棱柱3的侧部对应开设有第一安装螺孔9,所述第二半螺母82的侧部与第二六棱柱3的侧部对应开设有第二安装螺孔10,所述滑槽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滑槽4的长度略小于第二六棱柱3的高度,所述第一半螺母81和第二半螺母82的接触面为相吻合的凹凸面,所述第一安装螺孔9内和第二安装螺孔10内均设有螺钉,所述第一半螺母81和第二半螺母82均通过螺钉与第二六棱柱3可拆卸连接。本技术工作过程:本技术一种方便拆卸的螺母在工作过程中,当在使用该螺母的时候,可以用扳手夹住第一六棱柱1对该螺母进行拧紧或拧松,当手头的扳手的夹口与第一六棱柱1的宽度不匹配时,可以向上滑动第一六棱柱1使得第二六棱柱3露出,然后用扳手夹住第二六棱柱3对螺母进行拧紧或拧松,可以提升螺母对扳手的适应性,由于在滑槽4内设有凸块5,使得第二六棱柱3在第一六棱腔2内滑动而不会滑脱,当手头没有扳手对螺母进行拧紧或拧松时,可以用一根铁杆卡在两个柱状凸起6之间对螺母进行拧紧或拧松,丰富了螺母的拆装方式,当该螺母因生锈而锈死在螺杆上无法用扳手对其进行拆卸时,可以通过螺丝刀将第一安装螺孔9和第二安装螺孔10内的螺钉进行拆卸使得第二六棱柱3与螺母本体8分离,使得第一半螺母81和第二半螺母82分离,实现了对螺母的拆卸,由于第一半螺母81和第二半螺母82的接触面为相吻合的凹凸面,可以提升第一半螺母81和第二半螺母82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方便对螺母进行拧紧或拧松,增强了螺母的适应性,提升了使用螺母的便利性和可靠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推广应用。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方便拆卸的螺母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便拆卸的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六棱柱(1)、第一六棱腔(2)、第二六棱柱(3)、滑槽(4)、凸块(5)、柱状凸起(6)、第二六棱腔(7)、螺母本体(8)、第一安装螺孔(9)和第二安装螺孔(10),所述第一六棱柱(1)上开设有与第一六棱柱(1)同轴且贯穿第一六棱柱(1)的第一六棱腔(2),所述第一六棱腔(2)的内侧滑动设有与第一六棱腔(2)的大小相适应的第二六棱柱(3),所述第二六棱柱(3)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面开设有竖向设置的滑槽(4),所述第一六棱腔(2)的其中两个相对的内侧壁的下侧固定设有凸块(5),所述凸块(5)对应滑动设在滑槽(4)内,所述第一六棱柱(1)的上端对称设有两个柱状凸起(6),所述第二六棱柱(3)上开设有与第二六棱柱(3)同轴且贯穿第二六棱柱(3)的第二六棱腔(7),所述第二六棱腔(7)内设有与第二六棱腔(7)的大小相适应的螺母本体(8),所述螺母本体(8)被沿其直径分割成第一半螺母(81)和第二半螺母(82),所述第一半螺母(81)的侧部与第二六棱柱(3)的侧部对应开设有第一安装螺孔(9),所述第二半螺母(82)的侧部与第二六棱柱(3)的侧部对应开设有第二安装螺孔(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拆卸的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六棱柱(1)、第一六棱腔(2)、第二六棱柱(3)、滑槽(4)、凸块(5)、柱状凸起(6)、第二六棱腔(7)、螺母本体(8)、第一安装螺孔(9)和第二安装螺孔(10),所述第一六棱柱(1)上开设有与第一六棱柱(1)同轴且贯穿第一六棱柱(1)的第一六棱腔(2),所述第一六棱腔(2)的内侧滑动设有与第一六棱腔(2)的大小相适应的第二六棱柱(3),所述第二六棱柱(3)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面开设有竖向设置的滑槽(4),所述第一六棱腔(2)的其中两个相对的内侧壁的下侧固定设有凸块(5),所述凸块(5)对应滑动设在滑槽(4)内,所述第一六棱柱(1)的上端对称设有两个柱状凸起(6),所述第二六棱柱(3)上开设有与第二六棱柱(3)同轴且贯穿第二六棱柱(3)的第二六棱腔(7),所述第二六棱腔(7)内设有与第二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瑞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方泉汽车标准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