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沐霖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49542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包括屋面、电机一、排污螺杆、集水槽体、过滤板、支撑座、水箱、出水管、储水室、隔板、沉淀室一、沉淀室二、沉淀室三、第一排污管、阀门、壳体、排水管、收集箱、第二排污管、连接管、连接管套和导水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这里设置的集水槽体,能够有效的对屋面上面的雨水进行收集,而设置的排污螺杆,能够有效的将过滤板上面产生的杂物输送到排污管中,同时也就提高了过滤板对雨水过滤的效率,这里在水箱中设置的隔板,能够对收集的水进行沉淀过滤,同时又能通过隔板上侧的过滤网对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从而提高了雨水使用时候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出现,城市雨水作为水资源利用迅速在世界各地得到发展。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显著时空不均。因此近年我国为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局面正着手进行南水北调工程,该项目工程量大、工期长。作为缺水地区不能坐等外源调水,应充分开发和回收利用当地一切可能的水资源,其中城市雨水就是长期忽视的一种水资源。目前我国对城市雨水的利用率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而现有的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长时间收集雨水后容易发生堵塞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了长时间雨水收集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长时间收集雨水后容易发生堵塞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了长时间雨水收集效果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包括屋面,其创新点在于: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包括屋面(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一(2)、排污螺杆(3)、集水槽体(4)、过滤板(5)、支撑座(6)、水箱(7)、出水管(8)、储水室(9)、隔板(10)、沉淀室一(11)、沉淀室二(12)、沉淀室三(13)、第一排污管(14)、阀门(15)、壳体(16)、排水管(17)、收集箱(18)、第二排污管(19)、连接管(20)、连接管套(21)和导水板(22);所述集水槽体(4)固定连接在屋面(1)下侧排水口处,所述集水槽体(4)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一(2);所述电机一(2)左侧输出轴端与排污螺杆(3)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板(5)通过数个支撑座(6)固定连接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包括屋面(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一(2)、排污螺杆(3)、集水槽体(4)、过滤板(5)、支撑座(6)、水箱(7)、出水管(8)、储水室(9)、隔板(10)、沉淀室一(11)、沉淀室二(12)、沉淀室三(13)、第一排污管(14)、阀门(15)、壳体(16)、排水管(17)、收集箱(18)、第二排污管(19)、连接管(20)、连接管套(21)和导水板(22);所述集水槽体(4)固定连接在屋面(1)下侧排水口处,所述集水槽体(4)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一(2);所述电机一(2)左侧输出轴端与排污螺杆(3)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板(5)通过数个支撑座(6)固定连接在集水槽体(4)内部下侧;所述排污螺杆(3)活动连接在过滤板(5)上侧中;所述导水板(22)固定连接在集水槽体(4)内部左上侧;所述第二排污管(19)右上侧入口通过连接管套(21)与集水槽体(4)左上侧排污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污管(19)下侧出口与壳体(16)内部上侧相连通;所述壳体(16)内部上侧活动连接有收集箱(18),所述壳体(16)右下侧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沐霖李思璇
申请(专利权)人:李沐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