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文涛专利>正文

一种水渠淤泥清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506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水渠淤泥清理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作人员不用上下水渠、清泥效率高、耗费人力小的水渠淤泥清理设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水渠淤泥清理设备,包括有车体等;车体底部左右对称设置有轮子,车体顶部左侧设置有L形杆,L形杆内顶部设置有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底部设置有挖泥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工作人员不用上下水渠、清泥效率高、耗费人力小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移动装置和挖泥装置实现了工作人员无需下水渠操作,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本设备结构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渠淤泥清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清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水渠淤泥清理设备。
技术介绍
淤泥指的是在静水和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含有机质的细粒土。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5。当天然孔隙比小于1。5而大于1。0时,称淤泥质土。水渠会定期清理淤泥,防止淤泥堵塞水渠,还可以提高水的质量,由于水渠较深,传统的人工清泥存在工作人员上下水渠过程繁琐、清泥效率低、耗费人力大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工作人员不用上下水渠、清泥效率高、耗费人力小的水渠淤泥清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为了克服传统的人工清泥存在工作人员上下水渠过程繁琐、清泥效率低、耗费人力大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作人员不用上下水渠、清泥效率高、耗费人力小的水渠淤泥清理设备。(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水渠淤泥清理设备,包括有车体、轮子、L形杆、移动装置和挖泥装置,车体底部左右对称设置有轮子,车体顶部左侧设置有L形杆,L形杆内顶部设置有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底部设置有挖泥装置。优选地,移动装置包括有滑轨、滑块、推杆和凹形插杆,L形杆内顶部设置有滑轨,滑轨底部滑动式连接有滑块,滑轨与滑块配合,L形杆右侧上部开有第三通孔,L形杆顶部右侧开有第一通孔,滑块设置有推杆,推杆穿过第三通孔,推杆中部左右对称开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位于L形杆左右两侧,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中插有凹形插杆。优选地,挖泥装置包括有气缸、框体、挡板、弹簧、电动绕线轮和钢丝绳,滑块底部中心设置有气缸,气缸底部设置有框体,框体内左右两壁下部均通过合页转动式连接有挡板,挡板内侧上部与框体内左右两壁下部之间均连接有弹簧,框体顶部左右对称开有第四通孔,滑块底部左右对称设置有电动绕线轮,电动绕线轮上均绕有钢丝绳,钢丝绳穿过第四通孔与挡板内侧下部连接。优选地,还包括有轴承、大齿轮、电机、转轴和小齿轮,车体顶部左侧设置有轴承,轴承上设置有L形杆,L形杆下部设置有大齿轮,车体顶部左侧开有凹槽,凹槽位于轴承左侧,凹槽内底部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轴,转轴上部设置有小齿轮,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优选地,还包括有罩子,车体顶部左侧设置有罩子,罩子将轴承、大齿轮、电机、转轴和小齿轮罩住,罩子顶部右侧开有第五通孔,L形杆穿过第五通孔。优选地,L形杆材料为Q235钢。工作原理:在工作时,工作人员推动车体至待清理水渠旁,工作人员站在车体顶部右侧,工作人员控制移动装置工作,移动装置工作带动挖泥装置移动至待清理水渠上方,工作人员控制移动装置停止移动。工作人员控制挖泥装置工作,挖泥装置工作将水渠内的淤泥挖出。工作人员将车体推至卸泥区,控制挖泥装置工作,挖泥装置工作将挖出的淤泥卸下,然后将设备推回待清理水渠旁,继续处理淤泥。直至将淤泥处理完毕后,将设备推回放置地。因为移动装置包括有滑轨、滑块、推杆和凹形插杆,L形杆内顶部设置有滑轨,滑轨底部滑动式连接有滑块,滑轨与滑块配合,L形杆右侧上部开有第三通孔,L形杆顶部右侧开有第一通孔,滑块设置有推杆,推杆穿过第三通孔,推杆中部左右对称开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位于L形杆左右两侧,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中插有凹形插杆。在需要挖出淤泥时,工作人员先将凹形插杆从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中拔出,然后工作人员向左推动推杆,推杆向左运动带动滑块向左滑动,滑块向左滑动带动挖泥装置向左运动,挖泥装置运动至待清理水渠上方时,工作人员停止推动推杆,工作人员控制挖泥装置挖泥。工作人员控制挖泥装置挖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握紧推杆右侧,保证装置的平衡,防止装置抖动。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向右推动推杆,推杆向右运动带动滑块向右滑动,滑块向右滑动带动挖泥装置向右运动复位,挖泥装置复位后工作人员将凹形插杆插至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中,凹形插杆将推杆固定。因为挖泥装置包括有气缸、框体、挡板、弹簧、电动绕线轮和钢丝绳,滑块底部中心设置有气缸,气缸底部设置有框体,框体内左右两壁下部均通过合页转动式连接有挡板,挡板内侧上部与框体内左右两壁下部之间均连接有弹簧,框体顶部左右对称开有第四通孔,滑块底部左右对称设置有电动绕线轮,电动绕线轮上均绕有钢丝绳,钢丝绳穿过第四通孔与挡板内侧下部连接。在需要挖出淤泥时,工作人员控制气缸伸长,带动框体向下移动,同时工作人员控制左侧的电动绕线轮顺时针转动,控制右侧的电动绕线轮逆时针转动,电动绕线轮将钢丝绳放出,框体下降,电动绕线轮放钢丝绳的速度与框体下降速度一致。框体下降至水渠底部并装满淤泥时,工作人员控制气缸停止工作。工作人员控制左侧的电动绕线轮逆时针转动,控制右侧的电动绕线轮顺时针转动,电动绕线轮将钢丝绳绕起,钢丝绳拉动挡板绕合页向内转动,挡板合上,将淤泥储存在框体内。同时工作人员控制气缸工作,气缸拉动框体向上运动,工作人员控制框体向上运动的速度与电动绕线轮绕线的速度一致。框体向上运动复位,工作人员关闭气缸和电动绕线轮。卸泥时,工作人员控制左侧的电动绕线轮顺时针转动,控制右侧的电动绕线轮逆时针转动,电动绕线轮将钢丝绳放出,挡板绕合页向外转动,挡板打开复位后,控制电动绕线轮停止工作,框体内的淤泥落下。本装置通过气缸和钢丝绳控制框体下降到水渠中清理淤泥,代替了人工进入渠道清理,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因为还包括有轴承、大齿轮、电机、转轴和小齿轮,车体顶部左侧设置有轴承,轴承上设置有L形杆,L形杆下部设置有大齿轮,车体顶部左侧开有凹槽,凹槽位于轴承左侧,凹槽内底部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轴,转轴上部设置有小齿轮,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在需要将框体内的淤泥卸出时,工作人员控制电机顺时针转动,电机顺时针转动带动转轴顺时针转动,转轴顺时针转动带动小齿轮顺时针转动,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小齿轮顺时针转动带动大齿轮逆时针转动,大齿轮逆时针转动带动L形杆逆时针转动,L形杆逆时针转动带动移动装置和挖泥装置绕L形杆逆时针转动,移动装置和挖泥装置转动至车体后方时,工作人员控制电机停止转动。工作人员控制挖泥装置将挖出的淤泥卸下,然后工作人员控制电机逆时针转动,电机逆时针转动带动L形杆转动复位,工作人员关闭电机。本装置省去了工作人员推动车体至卸泥区卸泥的过程,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因为还包括有罩子,车体顶部左侧设置有罩子,罩子将轴承、大齿轮、电机、转轴和小齿轮罩住,罩子顶部右侧开有第五通孔,L形杆穿过第五通孔。在工作时罩子可以保护工作人员不被大齿轮与小齿轮误伤,也可以防止工作时淤泥进入大齿轮与小齿轮之间,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因为L形杆材料为Q235钢,Q235钢硬度高,不容易变形,使装置的使用寿命更长。(3)有益效果本技术达到了工作人员不用上下水渠、清泥效率高、耗费人力小的效果,本技术通过移动装置和挖泥装置实现了工作人员无需下水渠操作,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本设备结构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移动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挖泥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种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车体,2-轮子,3-L形杆,4-移动装置,41-滑轨,42-滑块,43-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水渠淤泥清理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渠淤泥清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车体(1)、轮子(2)、L形杆(3)、移动装置(4)和挖泥装置(5),车体(1)底部左右对称设置有轮子(2),车体(1)顶部左侧设置有L形杆(3),L形杆(3)内顶部设置有移动装置(4),移动装置(4)底部设置有挖泥装置(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渠淤泥清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车体(1)、轮子(2)、L形杆(3)、移动装置(4)和挖泥装置(5),车体(1)底部左右对称设置有轮子(2),车体(1)顶部左侧设置有L形杆(3),L形杆(3)内顶部设置有移动装置(4),移动装置(4)底部设置有挖泥装置(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渠淤泥清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移动装置(4)包括有滑轨(41)、滑块(42)、推杆(46)和凹形插杆(47),L形杆(3)内顶部设置有滑轨(41),滑轨(41)底部滑动式连接有滑块(42),滑轨(41)与滑块(42)配合,L形杆(3)右侧上部开有第三通孔(45),L形杆(3)顶部右侧开有第一通孔(43),滑块(42)设置有推杆(46),推杆(46)穿过第三通孔(45),推杆(46)中部左右对称开有第二通孔(44),第二通孔(44)位于L形杆(3)左右两侧,第一通孔(43)与第二通孔(44)中插有凹形插杆(4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渠淤泥清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挖泥装置(5)包括有气缸(51)、框体(52)、挡板(53)、弹簧(54)、电动绕线轮(56)和钢丝绳(57),滑块(42)底部中心设置有气缸(51),气缸(51)底部设置有框体(52),框体(52)内左右两壁下部均通过合页转动式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涛周俊霞李喜进
申请(专利权)人:李文涛周俊霞李喜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