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发酵液两步凝聚除菌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9496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以粘度为700~1500mpa、脱酰基75%以上的甲壳胺为凝聚剂分两步除去谷氨酸发酵液中菌体的方法,在pH为6~6. 5的发酵液中加入甲壳胺胶液,再用碱液调pH至7~8,大部分菌体凝聚沉淀后放出上清液;再用同样的程序处理下部沉淀,最后用板框过滤,将滤液与两次上清液合并即可。本方法的优点是菌体凝聚速度快,除菌体率高达95%以上,易于固液分离,能提高谷氨酸的收率和质量,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甲壳胺为凝聚剂从谷氨酸发酵液中分离除去菌体的方法。目前,在味精的生产中,由发酵液提取谷氨酸采用除菌体提取法比较先进,它正在逐步取代带菌体提取法。周秀琴对除菌体提取法作了综述(见《中国调味品》1992,NO3,p8-11),其中提到一种凝聚剂除菌体法。按此法,使用凝絮剂壳聚糖(或称甲壳胺),它可以改变发酵液中微粒的聚集状态与几何尺寸,并使菌体凝聚沉淀而进行分离,其用量为数十ppm,其官能基团主要是氨基。在最佳pH、搅拌速度、用量、温度条件下,菌体除去率可达90%左右。所用壳聚糖量不能太少,否则不足以使菌体形成凝聚;但用量也不能太多,否则又会形成胶溶现象,不能使菌体凝聚。具体作法是先将壳聚糖溶于酸性溶液中,再将其慢慢加入到发酵液中,搅拌速度也以慢为好,过快易将凝絮物打碎,可加入硅藻土或珍珠岩作助滤剂,它们不吸附谷氨酸。中试规模可用板框过滤。该法的优点是壳聚糖不吸附谷氨酸,除菌体后谷氨酸不会受到大的损失。缺点是菌体凝聚速度慢,不易分离菌体,除去率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它能弥补现有的以甲壳胺为凝聚剂除菌体提取法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考虑到甲壳胺的粘度、脱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谷氨酸发酵液两步凝聚除菌体方法,以甲壳胺胶液为凝聚剂,菌体沉淀后用板框进行固液分离,其特征是所用的甲壳胺粘度为700~1500mpa,脱酰基在75%以上,使用时将其配成1~2%的胶液,并按0. 5~2∶100的体积比将其加入到pH为6~6. 5的谷氨酸发酵液中,再用碱液调pH至7~8,菌体凝聚沉降后放出上清液,下部沉淀再用酸调pH至6~6. 5,再按上述体积加入甲壳胺胶液,并用碱液调pH至7~8,用板框过滤出沉淀物后,滤液与前两次上清液合并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万顺陈西广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