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发酵液两步凝聚除菌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9496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以粘度为700~1500mpa、脱酰基75%以上的甲壳胺为凝聚剂分两步除去谷氨酸发酵液中菌体的方法,在pH为6~6. 5的发酵液中加入甲壳胺胶液,再用碱液调pH至7~8,大部分菌体凝聚沉淀后放出上清液;再用同样的程序处理下部沉淀,最后用板框过滤,将滤液与两次上清液合并即可。本方法的优点是菌体凝聚速度快,除菌体率高达95%以上,易于固液分离,能提高谷氨酸的收率和质量,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甲壳胺为凝聚剂从谷氨酸发酵液中分离除去菌体的方法。目前,在味精的生产中,由发酵液提取谷氨酸采用除菌体提取法比较先进,它正在逐步取代带菌体提取法。周秀琴对除菌体提取法作了综述(见《中国调味品》1992,NO3,p8-11),其中提到一种凝聚剂除菌体法。按此法,使用凝絮剂壳聚糖(或称甲壳胺),它可以改变发酵液中微粒的聚集状态与几何尺寸,并使菌体凝聚沉淀而进行分离,其用量为数十ppm,其官能基团主要是氨基。在最佳pH、搅拌速度、用量、温度条件下,菌体除去率可达90%左右。所用壳聚糖量不能太少,否则不足以使菌体形成凝聚;但用量也不能太多,否则又会形成胶溶现象,不能使菌体凝聚。具体作法是先将壳聚糖溶于酸性溶液中,再将其慢慢加入到发酵液中,搅拌速度也以慢为好,过快易将凝絮物打碎,可加入硅藻土或珍珠岩作助滤剂,它们不吸附谷氨酸。中试规模可用板框过滤。该法的优点是壳聚糖不吸附谷氨酸,除菌体后谷氨酸不会受到大的损失。缺点是菌体凝聚速度慢,不易分离菌体,除去率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它能弥补现有的以甲壳胺为凝聚剂除菌体提取法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考虑到甲壳胺的粘度、脱酰基的程度以及它与菌体结合的牢固度与发酵液pH的关系,选择粘度为700~1500mpa,脱酰基在75%以上的甲壳胺为菌体凝聚剂,将其配制1~2%的胶液,并按0.5~2∶100的体积比将其加到pH为6~6.5的谷氨酸发酵液中,再用碱液调pH至7~8,使大部份菌体凝聚沉降,放出上清液;下部沉淀重新用酸调pH为6~6.5,再按上述体积加入甲壳胺胶液,慢速搅拌,并用碱液调pH至7~8,以形成颗粒状沉淀,用板框过滤沉淀物,滤液与前两次上清液合并即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凝聚沉淀菌体速度快,菌体凝聚沉淀率高达95%以上,易于通过板框作固液分离,并能提高谷氨酸的收率和质量,降低味精生产的原材料消耗,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实施例取谷氨酸发酵液(谷氨酸含量7.98%)4.0吨于搅拌罐中,搅拌下加入工业H2SO47.8升调pH至6,加入1.0%甲壳胺胶液40升,搅拌30分钟,用40%的烧碱溶液18升调pH至7.2,出现凝聚沉淀,静置1小时,抽出体积约60%的上清液部份,沉淀部份再用4升的H2SO4调pH至6,加入1.0%甲壳胺胶液40升,搅拌20分钟,用40%烧碱溶液8.8升调pH至7.5,产生颗粒状沉淀。静置20分钟,抽出上清液部分,沉淀物经板框压榨,滤液与沉淀上清液合并,液体为3.88吨(谷氨酸含量为8.02%),按等电点工艺提取谷氨酸。经板框压榨之固体物含残留谷氨酸,经200kg水顶洗,得含低浓度谷氨酸洗涤液210kg(谷氨酸含量2.81%),液体调pH至1.5上732型离子交换柱吸附回收。压榨菌体经干燥得39公斤。权利要求1.一种,以甲壳胺胶液为凝聚剂,菌体沉淀后用板框进行固液分离,其特征是所用的甲壳胺粘度为700~1500mpa,脱酰基在75%以上,使用时将其配成1~2%的胶液,并按0.5~2∶100的体积比将其加入到pH为6~6.5的谷氨酸发酵液中,再用碱液调pH至7~8,菌体凝聚沉降后放出上清液,下部沉淀再用酸调pH至6~6.5,再按上述体积加入甲壳胺胶液,并用碱液调pH至7~8,用板框过滤出沉淀物后,滤液与前两次上清液合并即可。全文摘要一种以粘度为700~1500mpa、脱酰基75%以上的甲壳胺为凝聚剂分两步除去谷氨酸发酵液中菌体的方法,在pH为6~6.5的发酵液中加入甲壳胺胶液,再用碱液调pH至7~8,大部分菌体凝聚沉淀后放出上清液;再用同样的程序处理下部沉淀,最后用板框过滤,将滤液与两次上清液合并即可。本方法的优点是菌体凝聚速度快,除菌体率高达95%以上,易于固液分离,能提高谷氨酸的收率和质量,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文档编号C12N1/02GK1097467SQ9311135公开日1995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16日专利技术者刘万顺, 陈西广 申请人:青岛海洋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谷氨酸发酵液两步凝聚除菌体方法,以甲壳胺胶液为凝聚剂,菌体沉淀后用板框进行固液分离,其特征是所用的甲壳胺粘度为700~1500mpa,脱酰基在75%以上,使用时将其配成1~2%的胶液,并按0. 5~2∶100的体积比将其加入到pH为6~6. 5的谷氨酸发酵液中,再用碱液调pH至7~8,菌体凝聚沉降后放出上清液,下部沉淀再用酸调pH至6~6. 5,再按上述体积加入甲壳胺胶液,并用碱液调pH至7~8,用板框过滤出沉淀物后,滤液与前两次上清液合并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万顺陈西广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