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转弯隧道铺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4630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急转弯隧道铺轨车,包括至少两节车体、驱动装置以及抓轨机构,相邻两节所述车体通过柔性转动摆连接,且每节所述车体上对应设有一个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车体运动,所述抓轨机构设于所述车体上,用于取放轨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可以实现车体与车体之间任意转动,方便了小半径转弯时轨道的铺设,动力系统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A sharp bend tunnel track laying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harp bend tunnel comprises at least two track laying vehicle, car body, a driving device and a clamping mechanism, two adjacent flexible rotary pendulum are connected by the body, and each section of the vehicl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rresponding the driving device, the driving device for driving the vehicle, the track the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vehicle body for taking on the track.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any rotation between the car body and the car body, and facilitate the laying of the track when turning the small radius, and the power system reduces the waste of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转弯隧道铺轨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隧道铺轨车的
,尤其涉及一种急转弯隧道铺轨车。
技术介绍
在隧道施工中,开挖的洞室有直线段和曲线段,在直线段处,采用普通的铺轨方案即可,但如果遇到急转弯隧道,直线性铺轨车由于受到回转空间的限制,不能进行任意进行方向调整,需要有头尾能够任意组合方向的铺轨车,在车的中部防止两个镜子,一方边关看到前后的运行状况。由于一般的隧道铺轨车只能沿直线向前行走,因此在小半径的隧道面前显得非常笨重,并且会因为后方的空间局限性而卡轨,前部托引区域也会因为动力的原因不能顺利通行。因此需要开挖一辆能够任意调整方向的轨道车。由于隧道铺轨车一般牵引部分是由轨道机头或人力进行移动,要耗费人力、物力。且铺轨的长度不但受到了轨道车的限制而且受到隧道曲率半径的限制。而且在铺轨过程中不能观测到全局的状况,定位偏差较大。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铺轨车,可以实现车体与车体之间任意转动,方便小半径转弯时轨道的铺设,并且可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急转弯隧道铺轨车,包括至少两节车体、驱动装置以及抓轨机构,相邻两节所述车体通过柔性转动摆连接,且每节所述车体上对应设有一个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车体运动,所述抓轨机构设于所述车体上,用于取放轨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产品相邻的两个车体间通过柔性转动摆连接,可以实现车体与车体之间任意转动,方便小半径转弯时轨道的铺设。每节车体上都安装有驱动装置,可以将牵引力分散到每一个运送轨道的车体上,这样就避免浪费太多的人力与时间。抓轨机构可以方便运送轨道以及对轨道的安装。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地,所述柔性转动摆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车体的宽度。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两个车体不会相撞,也不会耽误车体的转向。进一步地,所述柔性转动摆为柔性连接链条。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两个车体连接后,可任何摆动,能适应任何角度和方向的调整,能更加有效的实现在小半径隧道处收缩自如的通过,保证小曲率隧道顺利铺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力发动机。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力发动机能很好的为每一节车体提供充足的动力,更加的省时省力。进一步地,所述抓轨机构设于所述车体侧面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对轨道的铺轨安装。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所述车体上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每个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运行。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装置能很好的控制每个车体的驱动,方便使用者的操作。进一步地,所述车体上部设有探视镜。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站在车体上可以看到整体铺设情况,方便对轨道铺设方向进行调整。进一步地,所述探视镜为双视镜。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站在任意部位都可以看到整体铺设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产品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产品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车体,2、驱动装置,3、抓轨机构,4、柔性转动摆,5、探视镜,6、轨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急转弯隧道铺轨车,包括至少两节车体1、驱动装置2以及抓轨机构3,相邻两节所述车体1通过柔性转动摆4连接,且每节所述车体1上对应设有一个所述驱动装置2,所述驱动装置2用于驱动所述车体1运动,所述抓轨机构3设于所述车体1上,用于取放轨道6。本技术产品相邻的两个车体1间通过柔性转动摆4连接,可以实现车体1与车体1之间任意转动,方便小半径转弯时轨道6的铺设。每节车体1上都安装有驱动装置2,可以将牵引力分散到每一个运送轨道的车体1上,这样就避免浪费太多的人力与时间。抓轨机构3可以方便运送轨道以及对轨道6的安装。优选地,所述柔性转动摆4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车体1的宽度,可以保证两个车体1在转弯时首位不会发生相撞,也不会耽误车体的转向。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转动摆4为柔性连接链条,可以使得两个车体1连接后,可任何摆动,能适应任何角度和方向的调整,能更加有效的实现在小半径隧道处收缩自如的通过,保证小曲率隧道顺利铺轨。所述驱动装置2为电力发动机,电力发动机能很好的为每一节车体1提供充足的动力,更加的省时省力。为了方便对轨道的铺轨安装,所述抓轨机构3设于所述车体1侧面上。在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车体1上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每个所述驱动装置2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2的运行,通过控制装置能很好的控制每个车体1的驱动,方便使用者的操作。考虑到需要保证站在车体1上可以看到整体铺设情况,方便对轨道6铺设方向进行调整,所述车体1上部设有探视镜5。优选地,所述探视镜5为双视镜,可保证站在任意部位都可以看到整体铺设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当车体1设置有三节时,可以直接在位于中间的一节车体1上设置双视镜,就能保证前后车体1上可以看清整个轨道铺设情况,方便进行调整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原理简单,既有技术成熟,加工容易,价格低廉;2、本技术结构轻巧,装拆方便,维护及维修方便,场地适应能力强;3、本技术完美解决了小转弯半径隧道定位困难的麻烦问题;4、本技术基本上不产生任何废料,铺轨车可随意拆卸,任意调整且避免了传统工艺中大量的木材损耗,节能环保。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急转弯隧道铺轨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急转弯隧道铺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节车体(1)、驱动装置(2)以及抓轨机构(3),相邻两节所述车体(1)通过柔性转动摆(4)连接,且每节所述车体(1)上对应设有一个所述驱动装置(2),所述驱动装置(2)用于驱动所述车体(1)运动,所述抓轨机构(3)设于所述车体(1)上,用于取放轨道(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转弯隧道铺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节车体(1)、驱动装置(2)以及抓轨机构(3),相邻两节所述车体(1)通过柔性转动摆(4)连接,且每节所述车体(1)上对应设有一个所述驱动装置(2),所述驱动装置(2)用于驱动所述车体(1)运动,所述抓轨机构(3)设于所述车体(1)上,用于取放轨道(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转弯隧道铺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转动摆(4)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车体(1)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转弯隧道铺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转动摆(4)为柔性连接链条。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水黄新高冰胡鹏龙亮欧哲虎刘道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