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8936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电声组件,固定于电路板上,包括:扬声器单体,包括底板、内框架及振膜,所述内框架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振膜的周缘固定连接于所述内框架上,所述内框架与所述振膜之间形成发声腔;外框架,位于所述扬声器单体的周侧,所述外框架包括外顶板、外底板及连接于所述外顶板与所述外底板之间的外侧板,所述外顶板抵接所述振膜,所述外顶板、所述外侧板、所述外底板及所述内框架之间形成后音腔,所述内框架上设有泄漏孔用于连通所述后音腔与所述发声腔,所述外底板与所述外顶板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振膜与所述底板的垂直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布了一种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优化了电声组件的音质效果。

Electroacoustic components,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and mobile terminal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lectroacoustic component fixed on a circuit board comprises a loudspeaker monomer, comprises a base plate, an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membrane, the inner frame is fixed on the bottom plate, the bottom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circuit board, the diaphragm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the frame, hair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frame and the outer frame, is located in the diaphragm; the loudspeaker monomer peripheral side of the outer frame comprises an outer roof and bottom plate and connected to the outer side plate between the roof and the bottom plate, the outer roof abutting the the diaphragm, after the sound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outer roof and the outer plate,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inner frame, the inner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leak for connecting the back sound cavity and the cavity, small vertical distance of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outer roof The vertical distance between the vibration film and the floor. The invention also unveiled an electric sound device and a mobile terminal. The acoustical effect of the electroacoustic component is optim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终端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移动终端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移动终端不再仅仅是通话的工具,同时也是播放视频、音乐的娱乐设备,因此,移动终端播放音乐的音质效果也极大的影响着用户的体验。电声组件是移动终端播放声音的主要器件,目前,动圈式的电声组件是应用于移动终端上最常见的电声组件类型。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移动终端轻薄化的设计,电声组件的厚度较小,电声组件内部无法对发生源发出的声音进行处理,电声组件发出的声音的音质不佳,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声组件发出的声音的音质不佳,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声组件,固定于电路板上,所述电声组件包括:扬声器单体,包括底板、内框架及振膜,所述内框架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振膜的周缘固定连接于所述内框架上,所述内框架与所述振膜之间形成发声腔;外框架,位于所述扬声器单体的周侧,所述外框架包括外顶板、外底板及连接于所述外顶板与所述外底板之间的外侧板,所述外顶板抵接所述振膜,所述外顶板、所述外侧板、所述外底板及所述内框架之间形成后音腔,所述内框架上设有泄漏孔用于连通所述后音腔与所述发声腔,所述外底板与所述外顶板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振膜与所述底板的垂直距离。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泄漏孔位于所述外顶板在所述内框架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外底板之间。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扬声器单体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收容于所述发声腔内,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固定于所述底板或所述内框架上,所述第二驱动件固定于所述振膜,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相对所述第一驱动件振动,以带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磁体,所述第二驱动件为线圈,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固定于所述内框架上,所述第二磁体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之间,所述第二驱动件电连接至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件振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泄漏孔包括第一泄漏孔与第二泄漏孔,所述第一泄漏孔位于所述第一磁体在所述内框架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振膜之间,所述第二泄漏孔位于所述第一磁体在所述内框架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外底板之间。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磁体包括面对所述振膜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泄漏孔的内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平齐;所述第一磁体还包括面对所述底板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泄漏孔的内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平齐。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声组件还包括吸声颗粒,所述吸声颗粒填充于所述后音腔内。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声装置,包括电路板及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声组件,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电路板设有内陷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收容槽,所述扬声器单体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外底板接触所述第一表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声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发声腔与后音腔通过泄漏孔连通,后音腔内的吸声颗粒之间的摩擦消耗声波的能量,改变气体的振动效果,改变声波的特性,优化电声组件发出的声音的音质效果,提高用户体验;扬声器单体的底板凸出于外框架的外底板,底板用于连接电路板,外底板与电路板之间存在间隙,一方面,该间隙可以用于放置其他电子器件,提高空间利用率,利于移动终端内部器件布置,另一方面,当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时,该间隙提供空间利于柔性电路板弯折,利于移动终端内部器件布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明显变形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声组件的扬声器单体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声组件的后音腔的示意图。图4为一种实施方式的电声组件的部分放大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声组件的扬声器单体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声组件的后音腔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声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声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声组件100包括扬声器单体20和外框架32。本实施例中,扬声器单体20包括内框架22、底板28及振膜24,内框架22固定于底板28上,振膜24的周缘固定连接于内框架22上,底板28、内框架22及振膜24之间形成发声腔100,发声腔100内设有驱动件,驱动件用于驱动振膜24振动。具体到图2,内框架22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于底板28上,内框架22具有一定的强度,内框架22可以是塑胶件,也可以是金属件。内框架22在底板28的垂直投影环绕形成一个封闭的图形,也可以理解为,内框架22环绕形成中空的筒体,筒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底板28,另一端固定连接振膜24,换言之,筒体(内框架22)的两端开口分别被振膜24和底板28封上,从而形成一个盒体。本实施例中,振膜24通过粘胶粘贴等方式固定于内框架22的内壁上,并且内框架22将振膜24拉伸展平。本实施例中,底板28用于固定连接电路板10,从而将扬声器单体20固定于电路板10上。一种实施方式中,底板28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电路板10上,其他实施方式中,底板28也可以通过粘胶粘贴于电路板10上。请继续参阅图2,驱动件收容于发声腔100内,驱动件在驱动电路的控制下运动,从而致使振膜24振动,即发出声音,振膜24振动引起振膜24周围的空气振动,从而使声音向外传播。进一步的,根据驱动电路改变振膜24振动的频率、振幅等因素,使扬声器单体20发出不同的声音。请参阅图1和图3,本实施例中,外框架32位于扬声器单体20的周侧,外框架32和内框架22之间形成后音腔200,内框架22上设有泄漏孔40,泄漏孔40位于振膜24与底板28之间,泄漏孔40连通后音腔200与发声腔100。具体到图3,外框架32包括外顶板322、外底板326及外侧板324,外顶板322与振膜24抵接,并且外顶板322与振膜24齐平,外侧板324连接于外顶板322与外底板326之间,内框架22、外顶板322、外侧板324及外底板326之间形成后音腔200,外侧板324至内框架22的距离大于外底板326至外顶板322的距离,从而使后音腔200形成于扬声器单体20的侧边,减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声组件,固定于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声组件包括:扬声器单体,包括底板、内框架及振膜,所述内框架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振膜的周缘固定连接于所述内框架上,所述内框架与所述振膜之间形成发声腔;外框架,位于所述扬声器单体的周侧,所述外框架包括外顶板、外底板及连接于所述外顶板与所述外底板之间的外侧板,所述外顶板抵接所述振膜,所述外顶板、所述外侧板、所述外底板及所述内框架之间形成后音腔,所述内框架上设有泄漏孔用于连通所述后音腔与所述发声腔,所述外底板与所述外顶板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振膜与所述底板的垂直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声组件,固定于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声组件包括:扬声器单体,包括底板、内框架及振膜,所述内框架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振膜的周缘固定连接于所述内框架上,所述内框架与所述振膜之间形成发声腔;外框架,位于所述扬声器单体的周侧,所述外框架包括外顶板、外底板及连接于所述外顶板与所述外底板之间的外侧板,所述外顶板抵接所述振膜,所述外顶板、所述外侧板、所述外底板及所述内框架之间形成后音腔,所述内框架上设有泄漏孔用于连通所述后音腔与所述发声腔,所述外底板与所述外顶板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振膜与所述底板的垂直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漏孔位于所述外顶板在所述内框架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外底板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单体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收容于所述发声腔内,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固定于所述底板或所述内框架上,所述第二驱动件固定于所述振膜,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相对所述第一驱动件振动,以带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磁体,所述第二驱动件为线圈,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固定于所述内框架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连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