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862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折弯装置,包括:安装固定板、移动机构、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以及固定机构,移动机构设于安装固定板的一侧面,第一折弯机构和第二折弯机构固定于移动机构上,固定机构固定于第一折弯机构上,移动机构驱动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以及固定机构沿平行于安装固定板的方向移动,第一折弯机构可沿其中轴线旋转,第二折弯机构于移动机构上可沿垂直于第一折弯机构的方向移动,固定机构于第一折弯机构上可沿垂直于第一折弯机构的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需要多角度弯折的产品,可实现一次成型的多角度自动弯折,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弯折统一性,提高产品质量。

A ben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ending device, including: fixed plate, a moving mechanism, a first bending mechanism, second bending mechanism and a fixing mechanism, a mov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installation side of the fixed plate, a first bending mechanism and second bending mechanism fixed on the moving mechanism, a fixing mechanism for fixing on the first bending mechanism, mobile mechanism the first and second bending mechanism of bending mechanism and a fixing mechanism moves parallel to the fixed plate direction, the first bending mechanism along one axis rotation, moving second bending mechanism in mobile mechanism along the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first direction bending mechanism, mobile mechanism fixed on the first bending mechanism can be perpendicular to the first direction bend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multi angle automatic bending of a product needing multi angle bending, greatly improving production efficiency, ensuring product bending uniformity and improving product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弯装置
本技术涉及导热管加工
,具体地,涉及一种折弯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导热管加工过程中,因导热管需要应用到各种各样的设备中,所以导热管的弯折形状要求都不一样,因此在加工导热管的过程中需要对导热管进行不同的折弯处理。而市面上的折弯设备大部分从手动折弯装置发展到自动弯折装置,减少了人工的投入,但在弯曲的角度上仍然只能实现在同一平面上简单的角度弯折,因此对需要多角度弯折的导热管,需要分步进行多次弯折处理,但如此一来,生产效率低,且分步进行弯折影响产品的统一性,降低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且能实现多角度折弯的折弯装置。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折弯装置,包括:安装固定板、移动机构、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以及固定机构;移动机构设于安装固定板的一侧面;第一折弯机构和第二折弯机构固定于移动机构上;固定机构固定于第一折弯机构上;移动机构驱动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以及固定机构于安装固定板的侧面上方沿平行于安装固定板的方向移动;第一折弯机构可沿其中轴线旋转;第二折弯机构于移动机构上可沿垂直于第一折弯机构的方向移动;固定机构于第一折弯机构上可沿垂直于第一折弯机构的方向移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一滑动底座、固定件以及第一驱动元件;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平行设于安装固定板的一侧面;第一滑动底座固定于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上;第一滑动底座上沿垂直于安装固定板的方向开设有一通孔;固定件的一端穿设通孔固定于安装固定板上;第一驱动元件的一端固定于固定件的另一端,其另一端连接第一滑动底座;第一驱动元件驱动第一滑动底座于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上沿平行于安装固定板的方向移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折弯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二驱动元件以及第一折弯元件;第一固定座固定于第一滑动底座上;第二驱动元件设于第一固定座上;第一折弯元件固定于第一滑动底座的一端;第二驱动元件驱动第一折弯元件沿其中轴线旋转。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固定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座、第三驱动元件以及固定元件;第二固定座固定于第一折弯元件上;第三驱动元件固定于第二固定座的底面;固定元件固定于第二固定座的顶面;第三驱动元件驱动固定元件于第二固定座上沿垂直于第一折弯元件的方向移动,其移动方向垂直于第一滑动底座的移动方向。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二折弯机构包括:第三滑轨、第二滑动底座、第二折弯元件以及第四驱动元件;第三滑轨和第四驱动元件固定于第一滑动底座的顶端;第二滑动底座固定于第三滑轨上;第二折弯元件设于第二滑动底座的一端;第四驱动元件驱动第二滑动底座于第三滑轨上沿垂直于第一折弯元件的方向移动,其移动方向垂直于第一滑动底座的移动方向。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折弯元件包括:第一折弯元件本体、折弯通孔、第一环形凹槽以及第二环形凹槽;折弯通孔沿垂直于第一折弯元件本体的方向贯穿于第一折弯元件本体的顶部;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沿第一折弯元件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分布于第一折弯元件本体的顶部;第一折弯元件本体固定于第一滑动底座的一端;第二驱动元件驱动第一折弯元件本体沿其中轴线旋转。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固定元件包括:固定元件本体、第一固定凹槽以及第二固定凹槽;第一固定凹槽和第二固定凹槽沿沿第一折弯元件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分布于固定元件本体的一端;固定元件本体固定于第二固定座的顶面;第三驱动元件驱动固定元件本体在第二固定座上沿垂直于第一折弯元件本体的方向移动,其移动方向垂直于第一滑动底座的移动方向;第一固定凹槽和第二固定凹槽分别与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对应且位于同一平面。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二折弯元件包括:第二折弯元件本体、第三固定凹槽以及第四固定凹槽;第二折弯元件本体设于第二滑动底座的一端;第三固定凹槽和第四固定凹槽沿沿第一折弯元件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分布于第二折弯元件本体的一端;第三固定凹槽和第四固定凹槽分别与第一固定凹槽和第二固定凹槽对应且位于同一平面。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移动机构还包括:限位传感器;限位传感器依次穿设安装底座、第一滑动底座以及通孔,其一端位于固定件的下方。本技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对需要多角度弯折的产品,可实现一次成型的多角度自动弯折,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弯折统一性,提高产品质量。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例中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折弯装置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折弯装置的一折弯效果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固定板;2、移动机构;3、第一折弯机构;4、固定机构;5、第二折弯机构;21、第一滑轨;22、第二滑轨;23、第一滑动底座;231、通孔;24、固定件;241、凹槽;25、第一驱动元件;26、限位传感器;31、第一固定座;32、第二驱动元件;33、第一折弯元件;331、第一折弯元件本体;332、折弯通孔;333、第一环形凹槽;334、第二环形凹槽;41、第二固定座;42、第三驱动元件;43、固定元件;431、固定元件本体;432、第一固定凹槽;433、第二固定凹槽;44、传动连接件;51、第三滑轨;52、第二滑动底座;53、第二折弯元件;531、第二折弯元件本体;532、第三固定凹槽;533、第四固定凹槽;54、第四驱动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弯装置,请参考图1所示,其为实施例中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折弯装置包括安装固定板1、移动机构2、第一折弯机构3、第二折弯机构5以及固定机构4。移动机构2安装在安装固定板1的一侧面,第一折弯机构3和第二折弯机构5固定于移动机构2上,固定机构4固定于第一折弯机构3上,第二折弯机构5和固定机构4位于第一折弯机构3的同一侧,移动机构2可驱动第一折弯机构3、第二折弯机构5以及固定机构4于安装固定板1的侧面上方沿平行于安装固定板1的方向移动,第一折弯机构3可沿其中轴线旋转负180度至正180度,第二折弯机构5于移动机构2上可沿垂直于第一折弯机构3的方向移动,固定机构4于第一折弯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折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固定板(1)、移动机构(2)、第一折弯机构(3)、固定机构(4)以及第二折弯机构(5);所述移动机构(2)设于所述安装固定板(1)的一侧面;所述第一折弯机构(3)和第二折弯机构(5)固定于所述移动机构(2)上;所述固定机构(4)固定于所述第一折弯机构(3)上;所述移动机构(2)驱动第一折弯机构(3)、第二折弯机构(5)以及固定机构(4)于所述安装固定板(1)的侧面上方沿平行于所述安装固定板(1)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折弯机构(3)可沿其中轴线旋转;所述第二折弯机构(5)于所述移动机构(2)上可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折弯机构(3)的方向移动;所述固定机构(4)于所述第一折弯机构(3)上可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折弯机构(3)的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固定板(1)、移动机构(2)、第一折弯机构(3)、固定机构(4)以及第二折弯机构(5);所述移动机构(2)设于所述安装固定板(1)的一侧面;所述第一折弯机构(3)和第二折弯机构(5)固定于所述移动机构(2)上;所述固定机构(4)固定于所述第一折弯机构(3)上;所述移动机构(2)驱动第一折弯机构(3)、第二折弯机构(5)以及固定机构(4)于所述安装固定板(1)的侧面上方沿平行于所述安装固定板(1)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折弯机构(3)可沿其中轴线旋转;所述第二折弯机构(5)于所述移动机构(2)上可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折弯机构(3)的方向移动;所述固定机构(4)于所述第一折弯机构(3)上可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折弯机构(3)的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2)包括:第一滑轨(21)、第二滑轨(22)、第一滑动底座(23)、固定件(24)以及第一驱动元件(25);所述第一滑轨(21)和第二滑轨(22)平行设于所述安装固定板(1)的一侧面;所述第一滑动底座(23)固定于所述第一滑轨(21)及第二滑轨(22)上;所述第一滑动底座(23)上沿垂直于所述安装固定板(1)的方向开设有一通孔(231);所述固定件(24)的一端穿设所述通孔(231)固定于所述安装固定板(1)上;所述第一驱动元件(25)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件(24)的另一端,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底座(23);所述第一驱动元件(25)驱动所述第一滑动底座(23)于所述第一滑轨(21)及第二滑轨(22)上沿平行于所述安装固定板(1)的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机构(3)包括:第一固定座(31)、第二驱动元件(32)以及第一折弯元件(33);所述第一固定座(31)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动底座(23)上;所述第二驱动元件(32)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座(31)上;所述第一折弯元件(33)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动底座(23)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元件(32)驱动所述第一折弯元件(33)沿其中轴线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第二固定座(41)、第三驱动元件(42)以及固定元件(43);所述第二固定座(41)固定于所述第一折弯元件(33)上;所述第三驱动元件(42)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座(41)的底面;所述固定元件(43)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座(41)的顶面;所述第三驱动元件(42)驱动所述固定元件(43)于所述第二固定座(41)上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折弯元件(33)的方向移动,其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滑动底座(23)的移动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机构(5)包括:第三滑轨(51)、第二滑动底座(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新生徐勇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精航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