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于β-淀粉状蛋白末端的重组抗体,编码它们的DNA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8496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编码一种对淀粉样蛋白质-β肽具有末端特异性的重组抗体分子的DNA,其药物组合物,和一种通过将这种DNA分子导入脑细胞中表达该重组抗体并防止淀粉样蛋白质-β肽在脑脊液中积累,用于防止或抑制早老性痴呆的进一步发展的方法。(*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编码它们的DNA及其使用方法本申请根据35USC119(e)要求1997年4月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041850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引入本文作为参考。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向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中进行基因投送,用于防止或抑制早老性痴呆进一步发展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也涉及一种重组DNA分子,该重组DNA分子含有编码一种特异于淀粉状蛋白质-β肽末端的重组抗体分子的基因,该基因与一种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中表达重组抗体的启动子有效连接,以及它们的药物组合物。早老性痴呆(AD)的一个主要的组织病理学标志是在扁桃体,海马和新大脑皮质的实质中的神经炎和扩散斑内的淀粉样蛋白质沉积物的存在(Glenner和Wong,1984;Masters等,1985;Sisodia和Price,1995)。淀粉样蛋白质是一个上位概念,表示具有共同β-折叠结构的纤丝聚集体。这些聚集体在刚果红和极化光的存在下显示出双折射性能(Glenner和Wong,1984)。扩散斑相对于神经炎斑被认为是良性的,神经炎斑好像与反应性和退化性过程具有强烈的相关性(Dickson等,1988;Tagliavini等,1988;Yamaguchi等,1989;Yamaguchi等,1992)。神经炎斑的主要成分是一个42氨基酸残基的淀粉样蛋白质-β(Aβ)蛋白质(Miller等,1993;Roher等,1993),它衍生于较大的β-淀粉样前体蛋白质,βAPP(或APP)(Kang等,1987)。Aβ1-42的产生量小于1-40Aβ肽(Haass等,1992;Seubert等,1992),但是Aβ1-42的优先沉积是由下述事实造成的,即这一COOH-延伸形式比1-40Aβ难溶,更易于聚集形成反向平行的β折叠片层(Joachim等,1989;Halverson等,1990;Barrow等,1992;Burdick等,1992;Fabian等,1994)。Aβ1-42可作为Aβ1-40聚集体的种子(Jarrett和Lansbury 1993)。APP基因已被测序,并被发现编码于第21号染色体上(Kang等,1987)。APP基因的表达产生几种695,751和770个氨基酸的含有Aβ的异构体,后面的两个βAPP含有一种与Kunitz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享有结构和功能同源性的区域(Kang等,1987;Kitaguchi等,1988;Ponte等,1988;Tanzi等,1988;Konig等,1992)。βAPP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还不明确,虽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βAPP具有介导神经元的粘连和生长的作用(Schubert等,1989;Saitoh等,1994;Saitoh和Roch,1995)和在G蛋白质连接的信号传导途径中起作用(Nishimoto等,1993)。在培养的细胞中,βAPP通过组成性分泌途径成熟(Weidemann等,1989;Haass等,1992;Sisodia,1992),并且一种被称为α分泌酶的酶将一些细胞表面结合的βAPP在Aβ区域内切割,(Esch等,1990),这一事件排除了Aβ淀粉样蛋白质的产生。几个研究工作已经描绘了βAPP加工的两个额外的途径,它们均可产生淀粉样蛋白质首先,一种内体/溶酶体途径产生一种βAPP相关的膜结合片段的复合体,它们中的一些含有完整的Aβ序列(Haass等,1992;Golde等,1992);第二,通过还没有完全被理解的机制,Aβ1-40被分泌进条件培养基中,并存在于体内脑脊髓液中(Haass等,1992;Seubert等,1992;Shoji等,1992;Busciglio等,1993)。溶酶体降解不再被认为对Aβ的产生起很大的作用(Sisodia和Price,1995)。还没有鉴定出分别被称为β和γ的负责在Aβ的氨基末端和羧基末端切割的蛋白质裂解酶。直到最近,普遍认为Aβ是通过前体的异常代谢产生的。但是,Aβ在很多细胞中在培养时在条件培养基中和在人类脑脊髓液中的存在表明Aβ是通过细胞的正常功能产生的。如果淀粉样蛋白质的沉积是产生AD的速率限定因子,则所有与该疾病相关的因子要么促进淀粉样蛋白质的沉积要么强化由淀粉样蛋白质引发的病理现象。淀粉样蛋白质沉积的可能性在21三体(唐氏综合症)中通过提高APP的表达而被提高(Neve等,1988;Rumble等,1989),其中存在一个APP基因的额外的拷贝,并且被家族性早老性痴呆(FAD)-相连的突变提高(Van Broeckhoven等,1987;Chartier-Harlin等,1991;Goate等,1989;Goate等,1991;Murrell等,1991;Pericak-Vance等,1991;Schellenberg等,1992;Tanzi等,1992;Hendricks等,1992;Mullan等,1992)。这些突变中的一些与Aβ的总产量的提高(Cai等,1993;Citron等,1992)或与较强的原纤维产生性的肽的特异性过量表达(Wisniewski等,1991;Clements等,1993;Susuki等,1994)或与诱导原纤维形成的因子的提高的表达(Ma等,1994;Wisniewski等,1994)相关。总的来说,这些发现强烈地支持了这样一种假说,即淀粉样蛋白质的沉积是一个在AD的发展中的关键的因素(Hardy 1992),但它们并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其它的与年龄相关的变化与该疾病相关,例如螺旋纤丝的配对可发展成平行的,而不是淀粉样蛋白质沉积的结果,并独立地造成痴呆。与用于治疗AD的药物的开发相关的研究人员的主要目标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CNS)中Aβ沉积的数量。这些研究活动被分为两个领域影响Aβ的产生的因素,和影响不溶性的Aβ原纤维的形成的因素。第三个治疗目标是降低由Aβ神经毒性引发的炎症反应。对于第一个领域,正在做出很大的努力来获得详细的信息,以理解新合成的βAPP是如何被加工并插入质膜中的,以及鉴别出推测的产生淀粉样蛋白质的分泌酶,该分泌酶基于其位点被认为在该成熟的蛋白质中进行切割。从药物学的角度来说,降低Aβ的产生的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直接抑制β或γ分泌酶。现在还无法得到特异性的抑制物,虽然一些化合物已经显示可间接地抑制这一活性。例如,巴弗洛霉素抑制Aβ的产生,其EC50为约50nM(Knops等,1995;Haass等,1995),很可能是通过作为在小泡中与Aβ分泌酶共同定位的液泡H+ATP酶的抑制物起作用的。另外一个化合物,MDL28170,在高浓度使用时好像封闭γ分泌酶的活性(Higaki等,1995)。通常希望β或γ分泌酶的鉴定可导致阻断产生淀粉样肽的形成的特异性蛋白酶抑制物的合成。但是不知道这些酶是否特异于βAPP或者是否它们可能具有其他重要的分泌功能。同样,靶和靶击特异性的问题将在任何一个试图影响信号传导途径的努力中遇到,这可以确定产生淀粉状蛋白质或不产生淀粉状蛋白质的途径是否针对βAPP的加工。而且,这些信号传导机制仍然需要进行鉴定。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现有的对该复合体和各种隐含的导致Aβ过量产生的分子机制的了解没有使人看到通过药物制剂进行选择性靶击的希望。假定神经毒性好像与Aβ的β折叠聚集体相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防止或抑制早老性痴呆进一步发展的方法,包括对需要治疗的患者施用含有一种重组DNA分子的组合物的步骤,该重组DNA分子含有编码一种对淀粉样蛋白质-β肽的N-末端或C-末端具有末端特异性的重组抗体分子的基因,该基因与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的启动子有效连接,该重组DNA分子与一种用于基因投送的工具相组合,从而在大脑中防止淀粉样蛋白质-β肽的积累和形成淀粉样沉积物的肽的聚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丹尼尔G琴
申请(专利权)人:曼德塞特生物制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