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滤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8311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0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型滤垫,复合型滤垫包括聚丙烯SMS无纺布面层,吸水纤维层以及背胶底层组成,聚丙烯SMS无纺布面层与吸水纤维层之间设置有热风导流层,聚丙烯SMS无纺布面层的孔径控制在16μm以下;热风导流层由合成纤维与纤维素构成的复合材料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复合型滤垫在颗粒脂肪纯化过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形成的复合型滤垫表面光滑度高,脂肪浪费少,吸油除水效力高,非常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A composite ma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mposite geotextile composite mat, including polypropylene SMS non-woven fabric surface layer, absorbent fiber layer and adhesive bottom layer, between the surface layer and the polypropylene SMS non-woven absorbent fiber layer is provided with hot air layer, the surface layer of the non-woven polypropylene SMS aperture control below 16 m; composite layer of hot air layer composed of synthetic fiber and cellulose. Has a good application of purified compound mat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in the process of fat particle, composite mat surface smoothness high fat, less waste, water and oil removal efficiency is high, very conducive to widely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滤垫
本技术涉及颗粒脂肪纯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纯化颗粒脂肪的复合型滤垫。
技术介绍
自体脂肪移植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脂肪抽吸技术的技术,使得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得到迅猛发展。但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本身有一定的缺陷,即移植后脂肪体积的保持率不可预知,而且差别较大(20%-90%不等)。其中颗粒脂肪的纯化方法与吸收率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颗粒脂肪纯化处理的方法主要有静置法、离心法、清洗法和棉垫法,纯化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浓缩度更高(含有更少的水分)、杂质成分更少(红细胞、油脂、破碎脂肪细胞)以及含脂肪来源干细胞更多的的颗粒脂肪组织,以有利于提高术后颗粒脂肪的体积保持率。单纯静置法原理简单,可操作性强。之前被证实可以保持大量脂肪细胞的核完整性,但同时也残存了大量水分、油脂等多余的有形成分,尤其是血细胞的存在,被认为有促炎作用而降低了脂肪细胞的活性。离心法可能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处理纯化脂肪的技术,而且已经形成了标准的处理流程。最受推崇的当属Coleman提出的1200g(3000转/分钟),3分钟,可以有效的去除上层的细胞碎片油脂层和底层的水分。但也有人指出这种方法也并不是最可行的,因为它并不能收集包含在脂肪组织中的所有脂肪干细胞。清洗法之前被认为既能够保证收集大量的脂肪干细胞,也能收集大量的脂肪细胞,最新的文献回顾也支持清洗法可以维持术后脂肪的存活。2013年,Conde-Green等应用动物实验研究了应用清洗法处理后的脂肪,12周后脂肪的存活率较好,而且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大量脂肪组织,效率较高。但是这一技术通常被混以其他技术,比如Salinas等(清洗后再用Telfa垫处理或者离心处理),但这些实验结果尚没有体内实验数据的支持。棉垫过滤法处理脂肪组织,可以去除多余的有形成分,但处理后的脂肪组织所含的脂肪干细胞的数量,以及体内移植后脂肪体积保持率还缺少数据支持,而且这种方法在处理脂肪时较费时费力。此外,上述四种方法的普遍缺陷在于脂肪浪费比较多,吸油除水的效率不高,操作上也比较费时费力,投资成本比较高,不利于市场化应用。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滤垫,该复合型滤垫通过采用具有特殊孔径的聚丙烯SMS无纺布面层与其他材料进行有机的复合,形成的复合型滤垫表面光滑度高,孔径细小,过滤效力高,脂肪浪费少,吸油除水效力高,并且操作简便、省时,价格低廉,非常利于广泛推广应用。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复合型滤垫一种较优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相对简单、操作方便,操作条件也比较温和,前后步骤衔接紧密,无三废产生,安全环保,制成的复合型滤垫应用效果较优。本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复合型滤垫的应用,能很好的应用于颗粒脂肪纯化过程,过滤效力高,脂肪浪费少,吸油除水效力高。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型滤垫,包括亲水改性的聚丙烯SMS无纺布面层,吸水纤维层以及背胶底层组成,聚丙烯SMS无纺布面层与吸水纤维层之间设置有热风导流层;聚丙烯SMS无纺布面层的孔径在16μm以下;热风导流层由合成纤维与纤维素构成的复合材料层。现有技术中,离心法可以有效的去除上层的细胞碎片油脂层和底层的水分。但也有人指出这种方法也并不是最可行的,因为它并不能收集包含在脂肪组织中的所有脂肪干细胞。清洗法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大量脂肪组织,效率较高。但是这一技术通常被混以其他技术,比如Salinas等(清洗后再用Telfa垫处理或者离心处理),但这些实验结果尚没有体内实验数据的支持。棉垫过滤法处理脂肪组织,可以去除多余的有形成分,但处理后的脂肪组织所含的脂肪干细胞的数量,以及体内移植后脂肪体积保持率还缺少数据支持。本技术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对脂肪颗粒纯化效果好,脂肪浪费少的复合型滤垫,该滤垫本身面层经过改性处理、孔径的特殊要求,使其与其他材料复合制备得到的滤垫能够相较于传统的过滤方式,有较显著的优势,不仅过滤效率高,而且脂肪浪费少,纯化效果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而且工作效率提升后,节省了操作时间,省时省力。在本技术中,面层采用的是经过亲水改性过的聚丙烯SMS无纺布面层,可以提高过滤的效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导液能力,同时还会相应的减少反渗量,纯化效果显著的优于现有技术中的棉质等其他材料。还有,为了提高面层的过滤效果,对于面层的孔径、面密度等参数指标也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聚丙烯SMS无纺布面层的孔径一般需要控制在16μm以下,更优地聚丙烯SMS无纺布面层的孔径最好控制在15.5μm以下,最优选为15μm。另外,面密度最好控制在11g/m2以下,优选所述面密度控制在10.5-10.6g/m2之间,更优选为10.58g/m2。聚丙烯SMS无纺布面层的厚度控制在95μm以下,优选所述厚度控制在91-92μm之间,更优选为91.5μm。聚丙烯SMS无纺布面层的透气率控制在14m/s以下,优选控制在13-13.5m/s之间,更优选为13.24m/s,可见对于该面层的各个指标参数均作了比较适宜的优选,通过后续的过滤效果证明,各个指标参数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更有利于纯化效果的提升。在本技术中,除了采用特殊的面层之外,还将该面层与其他层进行有机的复合,其中热风导流层为了提高液体在纵向扩散的同时,也可以加大在垂直方向的渗透,并同时降低反渗量,因此热风导流层选择的为合成纤维与纤维素构成的复合材料层,可以促进经过面层过滤过的油脂和水分快速分散。吸水纤维层是起到吸收效果的主要构造,其吸收过滤效果的强弱直接决定本技术的滤垫的整体效果,因此本技术在材料选择上选择的为SAF超吸水纤维。最后的背胶底层主要起到固定防渗效果,本技术在制备滤垫时其材料选择最好为聚丙烯纤维材料。本技术除了提供了一种复合型滤垫,还提供了该复合型滤垫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采用聚丙烯颗粒进行纺粘-熔喷,并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亲水改性得到聚丙烯SMS无纺布面层;将聚丙烯SMS无纺布面层、热风导流层、吸水纤维层、背胶底层由上至下依次叠加挤压复合,即得。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备方法相对简单、操作方便,操作条件也比较温和,前后步骤衔接紧密,无三废产生,安全环保,属于较优的一种制备方法,但是并不代表没有其他的制备方法,只要能够制备出具有本技术的滤垫结构的方法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在制备面层的过程中,采用聚丙烯颗粒进行纺粘-熔喷处理,SMS是纺粘和熔喷工艺相结合的一种加工技术,是2层纺粘(Spunbond)布和1层熔喷(Meltblown)布复合。纺粘法非织造布的特点是强度高、纵横向性能接近,缺点是其成网均匀度和表面覆盖性较差;而熔喷法非织造布为超细纤维结构,纤维直径小,布面比表面积大,孔隙率低,过滤阻力小,过滤效率高,表面覆盖性及屏蔽性能好,缺点是强度低、耐磨性较差。因此将这两者结合所形成的复合材料就弥补了彼此的缺点,具有强度高、耐磨性好的特点,同时又具有优异的屏蔽性能。熔喷法所纺出的纤维直径一般在0.01-10多微米之间,属于超细纤维。在成形过程中纤维取向度低,故纤维的强力也低。在纺丝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复合型滤垫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型滤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亲水改性的聚丙烯SMS无纺布面层,吸水纤维层以及背胶底层组成,所述聚丙烯SMS无纺布面层与所述吸水纤维层之间设置有热风导流层;所述聚丙烯SMS无纺布面层的孔径控制在16μm以下;所述热风导流层由合成纤维与纤维素构成的复合材料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滤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亲水改性的聚丙烯SMS无纺布面层,吸水纤维层以及背胶底层组成,所述聚丙烯SMS无纺布面层与所述吸水纤维层之间设置有热风导流层;所述聚丙烯SMS无纺布面层的孔径控制在16μm以下;所述热风导流层由合成纤维与纤维素构成的复合材料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SMS无纺布面层的孔径控制在15.5μm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SMS无纺布面层的孔径为15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SMS无纺布面层的面密度控制在11g/m2以下。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佐良贾振华靳向煜靳小雷杨晓楠陆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