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7964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0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鞋垫结构,尤其是一种实用性佳的鞋垫结构,其由垫体所构成,而该垫体设有对应足部的脚跟与足弓的气囊件,且气囊件形成有对应脚跟的第一囊室及对应足弓的第二囊室,第一囊室与第二囊室间利用至少一个黏合道形成有多个细流道,气囊件中对应脚跟的第一囊室内设有海绵体,气囊件在正常未受力的状态下,该第一囊室呈充气的膨胀状、而第二囊室呈未充气的平贴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垫体气囊件具有连通、且对应足部脚跟与足弓的第一囊室与第二囊室,其可以根据脚跟着地与否来改变第一、二囊室的循环充气,从而提供充足的支撑性及稳定步伐,以维持足部的舒适度,减缓长时间站立的疲劳感,增加其实用性。

Insol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sole structure, especially a practical good insole structure, which is composed of a pad body, a heel and midfoot airbag and the pad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rresponding foot, and the air sac is formed with second pockets first sac chamber corresponding heel and the corresponding arch, the first capsule room second and room capsule using at least one adhesive channel is form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ne channel, the first indoor airbag in the corresponding capsule heel is provided with a cavernous body, airbag parts in normal unstressed state, the first is the expansion of inflatable sac chamber, and second chamber forms a capsule shaped uncarbonated flat shape. The utility model uses the airbag cushion member has a first chamber and the second chamber bag bag, and the corresponding foot heel and arch, according to the heel and not to change the first, second inflatable sac chamber cycle, so as to provide adequate support and to maintain a steady pace, foot comfort, reduce fatigue long time stand up, increase its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鞋垫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鞋类的鞋垫
,具体而言指一种支撑效果佳的鞋垫结构,能减轻使用者长时间站立时的负载,增进其行进的缓冲效果,从而提高其实用性。
技术介绍
鞋子用以保护人们的足部,但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单一功能的鞋子已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相关从业者即纷纷针对材质的轻量化、舒适度、避震等功能,进行鞋面、鞋垫及鞋底等的改善。尤其是足部必须承担身体的重力及所有的负荷,不论在行走或跑步时皆会产生踩踏力及冲击力作用于足部,造成足部的疲劳及不适。为此,相关从业者开发有专利公告号TW-M383317、专利名称为气垫鞋结构改良,以及专利公告号TW-I264290、专利名称为鞋体的气垫装置等设计方案,利用其气囊吸收足后跟的冲击力。但足部各部位在踩踏时所承受压力有所不同,现有技术只设置于足后跟并不能有效的舒缓足部的不适,毕竟足弓的部位为拱形状,因此传统的鞋垫无法与足弓贴合,造成足部支撑不足易感到疲劳,时间一久会对足部造成不良的影响。换言之,现有的气囊结构作为足部的足跟缓冲,而每个人在运动或行走时,因姿势不一及重心不同等,并且足底的结构因人而异,令足部所需受保护的地方及缓冲程度有所差异,则仅以单一气囊结构无法满足足部的需求,由于现有的鞋体的气垫装置存在许多的缺失,故其实用性相当有限,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前述鞋垫在应用上所面临的问题深入探讨,并根据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不断努力的研究与试作,终于成功的开发出一种鞋垫结构,以克服前述现有因单一气囊所造成的缺失与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垫结构,以减缓足部在踩踏时产生的踩踏力及压力,同时亦提供足部支撑力,以提供步态稳健及舒适度的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鞋垫结构,其由垫体所构成,所述垫体包括有对应足部脚跟的足跟部、对应足部足弓的足弓部以及对应足部脚掌的脚掌部;所述垫体具有一片或一片以上相互叠合的软垫片,所述软垫片的最上层上表面与最下层下表面两者中至少一个表面覆设有覆层,最上层的所述软垫片上设有对应足部的脚跟与足弓的气囊件,且所述气囊件形成有对应所述脚跟的第一囊室及对应所述足弓的第二囊室,所述第一囊室与所述第二囊室间利用至少一个黏合道形成有多个细流道,所述气囊件中对应所述脚跟的所述第一囊室内设有海棉体,所述气囊件在正常未受力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囊室呈充气的膨胀状、而所述第二囊室呈未充气的平贴状。如上所述的鞋垫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软垫片为PU发泡材质所制成。如上所述的鞋垫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软垫片由二片所叠合而成。如上所述的鞋垫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软垫片的最上层上表面与最下层下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形成有多个止滑部。如上所述的鞋垫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止滑部为横向平行排列的波浪纹或多组排列的凸粒。如上所述的鞋垫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覆层为棉布。如上所述的鞋垫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覆层为含银离子的抗菌布。通过前述技术手段的展现,本技术的鞋垫结构利用垫体气囊件具有连通、且对应足部脚跟与足弓的第一囊室与第二囊室,其可以根据脚跟着地与否来改变第一、二囊室的循环充气,从而提供充足的支撑性及稳定步伐的功效,以维持足部的舒适度,减缓长时间站立的疲劳感,增加其实用性,故能大幅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并提高产品经济效益与竞争力。为使贵审查委员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构成、特征及其他目的,以下列举本技术的若干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同时让熟悉该项
者能够依据本说明书具体实施。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鞋垫结构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本技术鞋垫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显示本创作主要组件的相对关系。图3:本技术鞋垫结构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4:本技术鞋垫结构于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供说明使用者站立时的态样。图5:本技术鞋垫结构于使用时的另一状态示意图,供说明使用行进时的态样。附图标记说明:10垫体101足跟部102足弓部103脚掌部11软垫片110止滑部12覆层120银离子15气囊件16第一囊室17第二囊室181黏合道182细流道19海棉体20鞋体50足部51脚跟52足弓53脚掌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鞋垫结构,随附图例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及其构件,所有关于前与后、左与右、顶部与底部、上部与下部、以及水平与垂直的参考,仅用于方便进行描述,并非限制本技术,亦非将其构件限制于任何位置或空间方向。附图与说明书中所指定的尺寸,当可在不离开本技术的申请专利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设计与需求而进行变化。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鞋垫结构,其如图1和图4所示,其由可置于鞋体20内底面、且对应使用者足部50的垫体10所构成,该垫体10包括有对应足部50脚跟51的足跟部101、对应足部50足弓52的足弓部102以及对应足部50脚掌53的脚掌部103。而关于本技术的详细构成,则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垫体10具有一片或一片以上相互叠合的软垫片11,该软垫片11可以由PU发泡材质所制成,以提供足部完整的减缓踩踏力及冲击力的效果,最上层软垫片11的上表面与最下层软垫片11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止滑部110,该止滑部110可以为横向平行排列的波浪纹或多组排列的凸粒,最上层软垫片11的上表面与最下层软垫片11的下表面两者至少一个表面覆设有覆层12,该覆层12可以为棉布、抗菌布,其中抗菌布制成的覆层12内含有众多银离子120,除具有吸汗作用外,更可产生灭菌效果,以提升舒适性。该垫体10的最上层软垫片11与覆层12间设有气囊件15,该气囊件15对应足部50的脚跟51与足弓52,使气囊件15形成有对应脚跟51的第一囊室16及对应足弓52的第二囊室17,且气囊件15的第一囊室16与第二囊室17间利用至少一个黏合道181形成有多个细流道182,气囊件15中对应脚跟51的第一囊室16内设有海棉体19,使气囊件15在正常未受力的状态下,第一囊室16呈充气的膨胀状、而第二囊室17呈未充气的平贴状。因此,组构成具有缓冲作用、且兼具支撑作用的鞋垫结构。至于本技术于实际使用时,则请参看图4和图5所示,在正常使用下,该鞋垫结构的垫体10设于鞋体20内底面,因此当使用者的足部50穿着该鞋体20内时,其足部50的脚跟51、足弓52及脚掌53会分别对应垫体10的足跟部101、足弓部102及脚掌部103,如此使用者于站立或行进间足部50的脚跟51着地时,利用垫体10中气囊件15膨胀的第一囊室16产生减缓踩踏力及冲击力的作用,同时并压缩第一囊室16的海棉体19,使气囊件15的第一囊室16内的气体经细流道182进入第二囊室17,令第二囊室17充气呈膨胀时,为相对足部50的足弓52提供支撑力如图4所示,使垫体10左、右侧能平衡支撑于足部50,如此可以提供充足的支撑性及稳定步伐的功效。而于行进时,当足部50脚掌53踩踏地面而脚跟51离开地面,使垫体10的气囊件15中对应脚跟51的第一囊室16失去压力,此时气囊件15中原本因受压而扁平的第一囊室16受海棉体19回复原状的预力影响而膨胀,且同时将第二囊室17中的气体经细流道182抽回第一囊室16如图5所示,供下次着地时产生减缓踩踏力及冲击力的作用。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鞋垫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由垫体所构成,所述垫体包括有对应足部脚跟的足跟部、对应足部足弓的足弓部以及对应足部脚掌的脚掌部;所述垫体具有一片或一片以上相互叠合的软垫片,所述软垫片的最上层上表面与最下层下表面两者中至少一个表面覆设有覆层,最上层的所述软垫片上设有对应足部的脚跟与足弓的气囊件,且所述气囊件形成有对应所述脚跟的第一囊室及对应所述足弓的第二囊室,所述第一囊室与所述第二囊室间利用至少一个黏合道形成有多个细流道,所述气囊件中对应所述脚跟的所述第一囊室内设有海棉体,所述气囊件在正常未受力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囊室呈充气的膨胀状、而所述第二囊室呈未充气的平贴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由垫体所构成,所述垫体包括有对应足部脚跟的足跟部、对应足部足弓的足弓部以及对应足部脚掌的脚掌部;所述垫体具有一片或一片以上相互叠合的软垫片,所述软垫片的最上层上表面与最下层下表面两者中至少一个表面覆设有覆层,最上层的所述软垫片上设有对应足部的脚跟与足弓的气囊件,且所述气囊件形成有对应所述脚跟的第一囊室及对应所述足弓的第二囊室,所述第一囊室与所述第二囊室间利用至少一个黏合道形成有多个细流道,所述气囊件中对应所述脚跟的所述第一囊室内设有海棉体,所述气囊件在正常未受力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囊室呈充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启富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巧维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