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防涝绿化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7755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6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防涝绿化带结构,包括水箱、滤水管、喷洒机构和绿化带土壤层,所述绿化带土壤层上设置排水槽,所述水箱设置在排水槽下方,所述滤水管两端分别端与水箱、排水槽连通;所述喷洒机构包括喷头和喷淋管,所述喷头设置在绿化带土壤层上方,喷淋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喷头和水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海绵城市的防涝绿化带结构,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在绿化带有积水时,通过排水槽对绿化带内积水进行导流,部分水可以通过滤水管过滤后暂存于水箱中,待天气转热,通过动力装置作用,将水箱内的水从水箱抽出,并通过喷头用于浇灌绿化带植物,对辅助治理城市内涝,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海绵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 city of waterlogging based on green spong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防涝绿化带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防涝绿化带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建设密度的加大,地面硬化率愈来愈高,原有的水库、山体、湖泊、鱼塘逐渐被侵占,河涌断面越来越窄,城市的地表储水、排水和自然净化能力大大减弱,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城市水浸和内涝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内涝问题已成为城市治水难题。而绿化带作为城市重要组成结构之一,其的作用不仅可以用于分隔交通,还具有美化城市的作用,消除司机视觉上的疲劳,种植乔木绿化带还可以改变道路的空间尺度,使道路空间具有良好的宽高比。此外,还有净化环境作用,能滞尘,减弱噪声,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而现有技术中,鲜有将绿化带用于治理城市内涝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提高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可以有效辅助治理城市内涝的防涝绿化带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防涝绿化带结构,在绿化带有积水时,通过排水槽对绿化带内积水进行导流,在排水槽内水流量过大时,部分水可以通过滤水管过滤后暂存于水箱中,待天气转热,通过动力装置作用,将水箱内的水从水箱抽出,并通过喷头用于浇灌绿化带植物,对辅助治理城市内涝,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海绵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防涝绿化带结构,包括水箱、喷洒机构、绿化带土壤层、以及至少一条滤水管,所述绿化带土壤层上设置了至少一条排水槽,所述水箱设置在排水槽下方的绿化带土壤层内,所述滤水管一端与水箱连通,另一端与排水槽的侧壁连通,且滤水管与排水槽的连接端还设置有滤网;所述喷洒机构包括喷头和喷淋管,所述绿化带土壤层顶部用于种植绿化带植物,所述喷头设置在绿化带土壤层上方,用于浇灌绿化带植物,所述喷淋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喷头和水箱,且喷淋管上还设置有动力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滤水管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进水段、过滤段和虹吸段,所述过滤段为“U”形管,过滤段内填充有过滤吸附填料。进一步地,所述“U”形管内沿水流方向依次填充有石英砂填料、活性炭填料。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段的管径和虹吸段的管径比为5~8:1。进一步地,所述进水段倾斜设置,且进水段的低端靠近排水槽。通过将进水段倾斜设置,使得水中的杂质在进入过滤段受阻后,在重力作用下回落至排水槽,避免滤水管堵塞。进一步地,所述喷头顶部还设置有温湿度检测件,所述温湿度检测件与动力装置联动。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为泵。进一步地,所述水箱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与地下排水管网连通。通过溢流管作用,在水箱内部储存空间用完时,多余的水通过溢流管排进地下排水管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基于海绵城市的防涝绿化带结构,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在绿化带有积水时,通过排水槽对绿化带内积水进行导流,在排水槽内水流量过大时,部分水可以通过滤水管过滤后暂存于水箱中,待天气转热,通过动力装置作用,将水箱内的水从水箱抽出,并通过喷头用于浇灌绿化带植物,对辅助治理城市内涝,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海绵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防涝绿化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滤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绿化带土壤层,2-水箱,3-排水槽,4-滤水管,5-滤网,6-喷淋管,7-喷头,8-动力装置,9-温湿度检测件,10-绿化带植物,11-进口段,12-过滤段,13-虹吸段,14-溢流管,15-石英砂填料,16-活性炭填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防涝绿化带结构,包括水箱2、喷洒机构、绿化带土壤层1、以及至少一条滤水管4,所述绿化带土壤层1上设置了至少一条排水槽3,所述水箱2设置在排水槽3下方的绿化带土壤层1内,所述滤水管4一端与水箱2连通,另一端与排水槽3的侧壁连通,且滤水管4与排水槽3的连接端还设置有滤网5;所述喷洒机构包括喷头7和喷淋管6,所述绿化带土壤层1顶部用于种植绿化带植物10,所述喷头7设置在绿化带土壤层1上方,用于浇灌绿化带植物10,所述喷淋管6的两端分别连接喷头7和水箱2,且喷淋管6上还设置有动力装置8。具体地,所述滤水管4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进水段11、过滤段12和虹吸段13,所述过滤段12为“U”形管,过滤段12内填充有过滤吸附填料。优选地,所述“U”形管内沿水流方向依次填充有石英砂填料15、活性炭填料16。优选地,所述过滤段12的管径和虹吸段13的管径比为5~8:1。具体地,所述进水段11倾斜设置,且进水段11的低端靠近排水槽3。通过将进水段11倾斜设置,使得水中的杂质在进入过滤段12受阻后,在重力作用下回落至排水槽3,避免滤水管4堵塞。具体地,所述喷头7顶部还设置有温湿度检测件9,所述温湿度检测件9与动力装置8联动。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8为泵。优选地,所述水箱2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溢流管14,所述溢流管14与地下排水管网连通。通过溢流管14作用,在水箱2内部储存空间用完时,多余的水通过溢流管14排进地下排水管网。使用时,在绿化带有积水时,通过排水槽3对绿化带内积水进行导流,在排水槽3内水流量过大时,部分水可以通过滤水管4过滤后暂存于水箱1中,待天气转热,通过动力装置8作用,将水箱1内的水从水箱1抽出,并通过喷头7用于浇灌绿化带植物10,对辅助治理城市内涝,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海绵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防涝绿化带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防涝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喷洒机构、绿化带土壤层、以及至少一条滤水管,所述绿化带土壤层上设置了至少一条排水槽,所述水箱设置在排水槽下方的绿化带土壤层内,所述滤水管一端与水箱连通,另一端与排水槽的侧壁连通,且滤水管与排水槽的连接端还设置有滤网;所述喷洒机构包括喷头和喷淋管,所述绿化带土壤层顶部用于种植绿化带植物,所述喷头设置在绿化带土壤层上方,用于浇灌绿化带植物,所述喷淋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喷头和水箱,且喷淋管上还设置有动力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防涝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喷洒机构、绿化带土壤层、以及至少一条滤水管,所述绿化带土壤层上设置了至少一条排水槽,所述水箱设置在排水槽下方的绿化带土壤层内,所述滤水管一端与水箱连通,另一端与排水槽的侧壁连通,且滤水管与排水槽的连接端还设置有滤网;所述喷洒机构包括喷头和喷淋管,所述绿化带土壤层顶部用于种植绿化带植物,所述喷头设置在绿化带土壤层上方,用于浇灌绿化带植物,所述喷淋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喷头和水箱,且喷淋管上还设置有动力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防涝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管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进水段、过滤段和虹吸段,所述过滤段为“U”形管,过滤段内填充有过滤吸附填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海鹰侯玮陈红敏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