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66420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动机构,包括一枢转组件、一齿轮组件以及一连杆组件。枢转组件沿一第一转动轴向枢转。齿轮组件枢接于枢转组件且连动枢转组件。齿轮组件包括一凸轮,而凸轮沿一第二转动轴向枢转。第二转动轴向不平行于第一转动轴向。连杆组件配置于齿轮组件的一侧边且接触凸轮。当枢转组件带动齿轮组件枢转时,连杆组件通过凸轮推抵而与凸轮产生一相对移动。

drive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ntinuous motion mechanism, including a pivot component, a gear component and a connecting rod assembly. The pivot component is pivot along a first rotation axis. The gear assembly is pivotally connected to the pivot component and is connected to the pivot component. The gear assembly consists of a cam, and the cam is pivot along the second axis. The second rotation axis is not parallel to the first rotation axis. The connecting rod assembly is configured on one side of the gear component and contacts the cam. When the pivot component drives the gear component to be pivot, the connecting rod component is pushed against the cam by the cam and moves relative to the c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连动机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且具有不同转动轴向的连动机构。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笔记型计算机大多是由具有显示屏幕的上机体与具有主机系统与/或键盘的下机体所组成,其中上机体与下机体通过枢轴(hinge)结构而彼此枢接。然而,现有技术的键盘在使用状态与非使用状态下皆处于同一高度状态,因而使得笔记型计算机整体的厚度无法降低。因此,为了降低笔记型计算机整体的厚度以利于携带的便利性,现有的枢轴设计是以轴向转动的方式利用铰链盖体(hingecap)旋转带动具有斜向导槽的套筒,而使滑设于套筒的导槽的连动件可作横向往复运动。藉此,与连动件相连接的键盘可随着连动件的横向往复运动而在使用状态与非使用状态下分别具有不同的高度。然而,斜向导槽设计受限于笔记型计算机在水平方向上的使用空间,且斜向导槽需要通过机具加工来形成,因此易有制程变异而造成行程公差过大的问题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动机构,其连杆组件通过凸轮的推抵可与凸轮产生相对运动,藉此使与连杆组件相连接且承载键盘的基座产生位移。本专利技术的连动机构,其包括一枢转组件、一齿轮组件以及一连杆组件。枢转组件沿一第一转动轴向枢转。齿轮组件枢接于枢转组件且连动枢转组件。齿轮组件包括一凸轮,而凸轮沿一第二转动轴向枢转,其中第二转动轴向不平行于第一转动轴向。连杆组件配置于齿轮组件的一侧边且接触凸轮。当枢转组件带动齿轮组件枢转时,连杆组件通过凸轮推抵而与凸轮产生一相对移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枢转组件包括一铰链盖与一转轴。铰链盖与转轴组装在一起,而齿轮组件套设于转轴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枢转组件更包括一固定件。固定件组装于铰链盖上,且平行于转轴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齿轮组件更包括一第一齿轮、一第二齿轮以及一第三齿轮。第一齿轮套设于枢转组件,且沿第一转动轴向枢转。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且沿第二转动轴向枢转。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且沿第二转动轴向枢转。第二齿轮位于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之间,而凸轮套设于第三齿轮上且与第三齿轮同轴旋转。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杆组件包括一连杆、一限位件以及一弹性件。连杆包括一连杆部以及连接连杆部的一突出部。连杆部的一第一延伸方向垂直于突出部的一第二延伸方向,且连杆部通过凸轮的推抵而与凸轮产生相对移动。限位件具有一容置区,而连杆的突出部位于容置区中。限位件限制连杆于一方向上的位移,而此方向平行于连杆部的第一延伸方向,且限位件与连杆的连杆部之间具有一间隙。弹性件配置于间隙内,且抵接连杆的连杆部与限位件,其中弹性件通过连杆的连杆部与凸轮产生相对移动而产生弹性形变。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杆的连杆部具有一干涉凸块,而凸轮的外部轮廓接触且干涉干涉凸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凸轮包括一切线凸轮或一三角凸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枢转组件带动齿轮组件枢转至一第一状态时,连杆组件通过凸轮的推抵而从一原始位置平行移动至一预定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枢转组件带动齿轮组件从第一状态枢转至一第二状态时,连杆组件抵挡凸轮的推抵而维持在预定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枢转组件带动齿轮组件从第二状态枢转至一第三状态时,连杆组件推抵凸轮而从预定位置平行移动至原始位置。基于上述,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连动机构的枢转组件与齿轮组件的凸轮具有不平行的转动轴向,藉此当枢转组件带动齿轮组件枢转时,连杆组件通过凸轮推抵而与凸轮产生的相对移动。如此一来,与连杆组件相连接且承载键盘的基座即可产生位移。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轴向转动的方式来使键盘产生位移而具有不同的高度而言,本专利技术的连动机构是采径向旋转的方式来使连接于连动组件且承载键盘的基座产生位移。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功效及实施例的详细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A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连动机构的俯视示意图;图1B至图1D绘示为图1A的连动机构的作动示意图;图2A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连动机构的俯视示意图;图2B绘示为图2A的连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符号说明10:电子装置12:第二机体14:基座100A、100B:连动机构120:枢转组件122:铰链盖1222:固定板124:转轴126:固定件140、140B:齿轮组件142、142B:凸轮144:第一齿轮146:第二齿轮148:第三齿轮160:连杆组件162:连杆1622:连杆部1624:突出部163:干涉凸块164:限位件1642:容置区166:弹性件A1:第一转动轴向A2:第二转动轴向D1:第一延伸方向D2:第二延伸方向D3:方向G:间隙P0:原始位置P1:预定位置S1:侧边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A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连动机构的俯视示意图。图1B至图1D绘示为图1A的连动机构的作动示意图。图2A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连动机构的俯视示意图。图2B绘示为图2A的连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请先同时参考图1A,本实施例的连动机构100A包括一枢转组件120、一齿轮组件140以及一连杆组件160。枢转组件120沿一第一转动轴向A1枢转,而使一第一机体(未绘示)可相对于一第二机体12展开一角度或闭合。齿轮组件140枢接于枢转组件120且连动枢转组件120。齿轮组件140包括一凸轮142,而凸轮142沿一第二转动轴向A2枢转,其中第二转动轴向A2不平行于第一转动轴向A1。连杆组件160配置于齿轮组件140的一侧边S1且接触凸轮142。详细来说,本实施例的连动机构100A例如是枢接于电子装置10(如笔记型计算机)的第一机体(未绘示)与第二机体12之间,其中第一机体例如是液晶显示器,而第二机体12例如是主机。使用者可以通过连动机构100A的枢转来使第一机体相对第二机体12枢转,以开启或闭合电子装置10。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的枢轴组件120包括一铰链盖122与一转轴124,其中铰链盖122与转轴124组装在一起,且铰链盖122与转轴124同步沿着第一转动轴向A1枢转。再者,本实施例的枢转组件120可更包括一固定件126,其中固定件126组装于铰链盖122上,且平行于转轴124设置。也就是说,固定件126与转轴124位于铰链盖122的同一侧边且亦与铰链盖122同步沿着第一转动轴向A1枢转。此处,铰链盖122可与第一机体(未绘示)枢接,而固定件126例如是通过螺丝或螺栓锁固的方式而固定于第二机体12上。此外,于其它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B,枢转组件120的铰链盖122可包括一固定板1222,其中固定板1222位于铰链盖122设置有转轴124与固定件126的一侧上,而固定板1222位于铰链盖122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连动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枢转组件,沿一第一转动轴向枢转;一齿轮组件,枢接于该枢转组件且连动于该枢转组件,该齿轮组件包括一凸轮,而该凸轮沿一第二转动轴向枢转,其中该第二转动轴向不平行于该第一转动轴向;以及一连杆组件,配置于该齿轮组件的一侧边且接触该凸轮,其中当该枢转组件带动该齿轮组件枢转时,该连杆组件通过该凸轮的推抵而与该凸轮产生一相对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06 US 62/383,5971.一种连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枢转组件,沿一第一转动轴向枢转;一齿轮组件,枢接于该枢转组件且连动于该枢转组件,该齿轮组件包括一凸轮,而该凸轮沿一第二转动轴向枢转,其中该第二转动轴向不平行于该第一转动轴向;以及一连杆组件,配置于该齿轮组件的一侧边且接触该凸轮,其中当该枢转组件带动该齿轮组件枢转时,该连杆组件通过该凸轮的推抵而与该凸轮产生一相对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枢转组件包括一铰链盖与一转轴,该铰链盖与该转轴组装在一起,而该齿轮组件套设于该转轴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枢转组件更包括一固定件,组装于该铰链盖上,且平行于该转轴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齿轮组件更包括:一第一齿轮,套设于该枢转组件,且沿该第一转动轴向枢转;一第二齿轮,与该第一齿轮啮合,且沿该第二转动轴向枢转;以及一第三齿轮,与该第二齿轮啮合,且沿该第二转动轴向枢转,其中该第二齿轮位于该第一齿轮与该第二齿论之间,而该凸轮套设于该第三齿轮上且与该第三齿轮同轴旋转。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杆组件包括:一连杆,包括一连杆部以及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柏峰陈茂达蔡知学
申请(专利权)人: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