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度可调弯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6637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角度可调弯头,包括三根彼此嵌套的弯管,每个弯管具备一个弧形腔,弧形腔外部具备一个转动孔,弧形腔与转动孔间由扇形的肋板连接,肋板上具备若干弧线排列的定位孔。三个弯管的弧形腔的弧线方向的延伸长度依次增大。三个转动孔的轴线也重合。弯管的管壁外圈具备止口。定位孔中穿有螺栓将不同的肋板相互固定。采用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多种角度调节能力,提高弯头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角度可调弯头
本技术涉及管道配件,具体涉及一种角度可调弯头。
技术介绍
弯头是水暖安装中常用的一种连接用管件,用于管道拐弯处的连接,用来改变管道的方向。按角度分,有45°、90°、180°三种最常用的,另外根据工程需要还包括60°等其他非正常角度弯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角度可调弯头,具备多种角度调节能力,提高弯头的适用范围。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角度可调弯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角度可调弯头,包括:第一弯管,具备第一弧形腔,第一弧形腔外部具备第一转动孔,第一弧形腔与第一转动孔间由扇形的第一肋板连接,第一肋板具备若干弧线排列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弯管,具备第二弧形腔,第二弧形腔外部具备第二转动孔,第二弧形腔与第二转动孔间由扇形的第二肋板连接,第二肋板具备若干弧线排列的第二定位孔;第三弯管,具备第三弧形腔,第三弧形腔外部具备第三转动孔,第三弧形腔与第三转动孔间由扇形的第三肋板连接,第三肋板具备若干弧线排列的第三定位孔;第一弧形腔、第二弧形腔、第三弧形腔的内圈管径依次减少,第一弧形腔、第二弧形腔、第三弧形腔由外向内嵌套,第一弧形腔、第二弧形腔、第三弧形腔的弧线方向的延伸长度依次增大,第一转动孔、第二转动孔、第三转动孔的轴线重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随着三个弯管的沿弧线的伸缩,本技术具备多种角度调节能力,适用互相呈不同角度的两根直管之间的连接,提高了弯头的适用范围。转动孔给弯管提供旋转自由度,设置在弯管内圈的肋板同时起到提高弯头结构强度的作用。第一弧形腔、第二弧形腔、第三弧形腔各自的中心线为弧线,弧线所对应的弧心位于各自的转动孔的轴线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二弯管和第三弯管的管壁外圈具备止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止口起到阻挡限位的作用,确保了组合弯管的伸缩方同。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相邻定位孔之间的间距相等。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定位孔均布,便于操作人员目视定位孔的数目便可分级调节的弯管的角度度数。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定位孔中穿有螺栓将不同肋板固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不同肋板上的不同定位孔对应,然后利用螺栓穿过定位孔进行限位固定,起到将本技术设为一个固定角度的弯头。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第三弯管管壁内圈具备一段扩径内圈,所述扩径内圈的直径等于第一弯管壁的内圈直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扩径内圈等于第一管管壁的内圈直径,使得本技术的输出端与输入端的管径不变,可以连接两根管径相同的管路。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扩径内圈与第三弯管管壁内圈之间圆角过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圆角过渡起到减少对弯头内流动液体的阻碍,使得液体经过弯头时输送流畅。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角度可调弯头材料采用PPR、PE或PVC。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PPR即无规共聚聚丙烯,卫生无毒,耐热性能好,PE即聚乙烯,无毒、无味,具备较好的熔焊性,PVC即聚氯乙烯,耐酸耐碱侵蚀,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弯管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弯管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三弯管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状态下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另一种状态下的剖视图。1-第一弯管;1a-第一转动孔;1b-第一肋板;1c-第一定位孔;1d-第一弧形腔;2-第二弯管;2a-第二转动孔;2b-第二肋板;2c-第二定位孔;2d-第二弧形腔;2e-第一止口;3-第三弯管;3a-第三转动孔;3b-第三肋板;3c-第三定位孔;3d-第三弧形腔;3e-第二止口;3f-扩径内圈;3g-过渡圆角;4-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一种角度可调弯头,包括:第一弯管1具备第一弧形腔1d,第一弧形腔1d外部具备第一转动孔1a,第一弧形腔1d与第一转动孔1a间由扇形的第一肋板1b连接,第一肋板1b具备若干弧线排列的第一定位孔1c;第二弯管2具备第二弧形腔2d,第二弧形腔2d外部具备第二转动孔2a,第二弧形腔2d与第二转动孔2a间由扇形的第二肋板2b连接,第二肋板2b具备若干弧线排列的第二定位孔2c;第三弯管3具备第三弧形腔3d,第三弧形腔3d外部具备第三转动孔3a,第三弧形腔3d与第三转动孔3a间由扇形的第三肋板3b连接,第三肋板3b具备若干弧线排列的第三定位孔3c;第一弧形腔1d、第二弧形腔2d、第三弧形腔3d的内圈管径依次减少,第一弧形腔1d、第二弧形腔2d、第三弧形腔3d由外向内嵌套,第一弯管1、第二弯管2、第三弯管3嵌套后构成一个弧线伸缩弯管。第一弧形腔1d、第二弧形腔2d、第三弧形腔3d的弧线方向的延伸长度依次增大,第一转动孔1a、第二转动孔2a、第三转动孔3a的轴线重合。液体从第三弯管3往第一弯管1的方向流动,这样液体不容易在第一弯管1、第二弯管2、第三弯管3之间的接缝处溢出。第一肋板1b、第二肋板2b、第三肋板3b彼此错开,可以转动重叠。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随着三个弯管的沿弧线的伸缩,本技术具备多种角度调节能力,适用互相呈不同角度的两根直管之间的连接,提高了弯头的适用范围。转动孔给弯管提供旋转自由度,设置在弯管内圈的肋板同时起到提高弯头结构强度的作用。第一弧形腔、第二弧形腔、第三弧形腔各自的中心线为弧线,弧线所对应的弧心位于各自的转动孔的轴线上。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二弯管2管壁外圈具备第一止口2e,如图2所示,第三弯管3管壁外圈具备第二止口3e。当第一弯管1、第一止口2e、第二止口3e相互接触时,第一弯管1、第二弯管2、第三弯管3之间最收缩的状态,此时角度可调弯头的整体弯角最小。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止口起到阻挡限位的作用,确保了组合弯管的伸缩方向。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弧线排列的若干第一定位孔1c之间的间距相等,弧线排列的若干第二定位孔2c之间的间距相等,弧线排列的若干第三定位孔3c之间的间距相等。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定位孔均布,便于操作人员目视定位孔的数目便可分级调节的弯管的角度度数。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6所示,螺栓4穿过一个第一定位孔1c和第二定位孔2c,将第一肋板1b与第二肋板2b相固定连接。螺栓4穿过一个第二定位孔2c和第三定位孔3c,将第二肋板2b与第三肋板3b相固定连接。最终,第一弯管1、第二弯管2、第三弯管3成为稳固的一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不同肋板上的不同定位孔对应,然后利用螺栓穿过定位孔进行限位固定,起到将本技术设为一个固定角度的弯头。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角度可调弯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角度可调弯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弯管,具备第一弧形腔,所述第一弧形腔外部具备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一弧形腔与第一转动孔间由扇形的第一肋板连接,所述第一肋板具备若干弧线排列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弯管,具备第二弧形腔,所述第二弧形腔外部具备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二弧形腔与第二转动孔间由扇形的第二肋板连接,所述第二肋板具备若干弧线排列的第二定位孔;第三弯管,具备第三弧形腔,所述第三弧形腔外部具备第三转动孔,所述第三弧形腔与第三转动孔间由扇形的第三肋板连接,所述第三肋板具备若干弧线排列的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一弧形腔、第二弧形腔、第三弧形腔的内圈管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一弧形腔、第二弧形腔、第三弧形腔由外向内嵌套,所述第一弧形腔、第二弧形腔、第三弧形腔的弧线方向的延伸长度依次增大,所述第一转动孔、第二转动孔、第三转动孔的轴线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度可调弯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弯管,具备第一弧形腔,所述第一弧形腔外部具备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一弧形腔与第一转动孔间由扇形的第一肋板连接,所述第一肋板具备若干弧线排列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弯管,具备第二弧形腔,所述第二弧形腔外部具备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二弧形腔与第二转动孔间由扇形的第二肋板连接,所述第二肋板具备若干弧线排列的第二定位孔;第三弯管,具备第三弧形腔,所述第三弧形腔外部具备第三转动孔,所述第三弧形腔与第三转动孔间由扇形的第三肋板连接,所述第三肋板具备若干弧线排列的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一弧形腔、第二弧形腔、第三弧形腔的内圈管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一弧形腔、第二弧形腔、第三弧形腔由外向内嵌套,所述第一弧形腔、第二弧形腔、第三弧形腔的弧线方向的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小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洲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