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疲劳地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6196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疲劳地垫,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编织层、发泡层和防滑层,所述发泡层包括发泡框架和填充于发泡框架内的发泡芯,所述编织层由若干个编织单元组成,编织单元包括若干条、相互垂直设置的经编织线和纬编织线,经编织线包括若干条、竖直平行设置的第一经束和第二经束,纬编织线包括若干条、水平平行设置的第一纬束和第二纬束,第一经束的第一上行端覆盖第一纬束的第一左行端,第一纬束的第一右行端覆盖第二经束的第二上行端,第二经束的第二下行端覆盖第二纬束的第二右行端,第二经束的第二左行端覆盖第一经束的下行端。本实用新形的一种防疲劳地垫,能够减缓人员的疲劳程度,使用寿命长,防水防尘防滑。

A kind of anti fatigue ground ma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ats, specifically relates to an anti fatigue mat, from top to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 woven layer, the foam layer and an antiskid layer, the foam layer including foam foam core frame and filled with foam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braided layer is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braided braided unit unit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vertically arranged, the warp and weft knitted fabric line line, warp knitted fabric lin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vertical and parallel arranged by the first beam and second beam lin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weft knitted fabrics, horizontal setting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weft weft beam beam, the beam through the first end of the first uplink coverage the first left Hangduan weft beam, first weft beam first right line end cover second by the end of second beam uplink, second by second beam downstream end cover second weft bundle of second right side, second by second Hangduan with left bundle Cover the downside of the first beam. The utility model is a new type of anti fatigue ground pad, which can reduce the fatigue of the personnel, long service life, waterproof, dustproof and antisk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疲劳地垫
本技术涉及地垫
,具体涉及一种防疲劳地垫。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造形企业发展迅速,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企业多采用机械换人,机械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作业精良,效率高,但仍有一些精良的设备需要人员长时间的操作或监控,这出现人员的疲劳程度决定了产品的正确率,故需要一种防疲劳地垫来减缓人员的疲劳程度,而且普通地垫易损坏,使用寿命短,不防水防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防疲劳地垫,能够减缓人员的疲劳程度,使用寿命长,防水防尘防滑。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疲劳地垫,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编织层、发泡层和防滑层,所述发泡层包括发泡框架和填充于发泡框架内的发泡芯,所述编织层由若干个编织单元组成,编织单元包括若干条、相互垂直设置的经编织线和纬编织线,经编织线包括若干条、竖直平行设置的第一经束和第二经束,纬编织线包括若干条、水平平行设置的第一纬束和第二纬束,第一经束的第一上行端覆盖第一纬束的第一左行端,第一纬束的第一右行端覆盖第二经束的第二上行端,第二经束的第二下行端覆盖第二纬束的第二右行端,第二经束的第二左行端覆盖第一经束的下行端。其中,所述第一经束和第二纬束均为双织线。其中,所述双织线相向旋转,旋转距为2-6厘米。其中,所述双织线每10-15厘米设置有梳枳。其中,所述双织线为麻绳、棉绳或棕绳中的一种。其中,所述第一经束和第二纬束的直径为50-100D。其中,所述编织层还设置有间隔设置于第一纬束和第二纬束的水平加强线。其中,所述防滑层下表面设置有防滑凸粒。其中,所述编织层与发泡层之间设置有胶粘层,胶粘层的厚度为0.2-0.5mm。其中,所述编织层、发泡层和防滑层的厚度比为1-2:2-5:0.2-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防疲劳地垫能够减缓人员的疲劳程度,使用寿命长,防水防尘防滑,实用性好。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防疲劳地垫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防疲劳地垫的编织层的编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编织层1、发泡层2、防滑层3、第一经束4、第二经束5、第一纬束6、第二纬束7。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防疲劳地垫,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编织层1、发泡层2和防滑层3,所述发泡层2包括发泡框架和填充于发泡框架内的发泡芯,所述编织层1由若干个编织单元组成,编织单元包括若干条、相互垂直设置的经编织线和纬编织线,经编织线包括若干条、竖直平行设置的第一经束4和第二经束5,纬编织线包括若干条、水平平行设置的第一纬束6和第二纬束7,第一经束4的第一上行端覆盖第一纬束6的第一左行端,第一纬束6的第一右行端覆盖第二经束5的第二上行端,第二经束5的第二下行端覆盖第二纬束7的第二右行端,第二经束5的第二左行端覆盖第一经束4的下行端。本技术的防疲劳地垫的编织层1由若干条第一经束4、第二经束5、第一纬束6和第二纬束7编织而成,编织层1能够防水防尘,方便清洗,编织层1下设置有发泡框架和填充于发泡框架内的发泡芯,发泡框架的硬度较大,支撑作用力大,发泡芯的硬度较小,当人员站于防疲劳地垫上时,由于重力作用,整个地垫向中间的发泡芯形变,形成一个适合人员久站的弧度,从而达到防疲劳的效果,同时地垫最下层设计有防滑层3,能够防止人员站在地垫上滑倒。本技术的所述第一经束4和第二纬束7均为双织线。双织线的编织密度大,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强,而且不易压断,使用寿命长。本技术的所述双织线相向旋转,旋转距为2-6厘米,相向旋转并且设置一定距离的旋转距使双织线编织更紧密,不易松散,使编织层1编织孔更小,防水防尘效果好。本技术的所述双织线每10-15厘米设置有梳枳,梳枳为绞紧梳枳,使双织线之间形成枢梳,加紧双织线之间的紧密程度,使编织层1便紧密,防水防尘效果好。本技术的所述双织线为麻绳、棉绳或棕绳中的一种,麻绳较粗糙,抗拉强度较小,棉强较棉柔,使用舒适,抗拉强较大,棕绳用棕绳制造的艇首缆,抗拉力强,耐海水,耐摩擦,优选使用棕绳。本技术第一经束和第二纬束的直径为50-100D,直径小的织线抗拉强较小,但编织后的地垫美观性好,直径大的织线抗拉强较大,但编织后的地垫厚度较大,美观性较差。本技术的所述编织层1还设置有间隔设置于第一纬束6和第二纬束7的水平加强线。水平加强线水平设置,分别与第一经束4和第二经束5上下缠绕,从而加强水平方向的抗压强度。本技术的所述防滑层3下表面设置有防滑凸粒,防滑凸粒能够增加地垫与地面的摩擦力,避免人员摔倒。本技术的所述编织层1与发泡层2之间设置有胶粘层,胶粘层的厚度为0.2-0.5mm,胶粘层使编织层1与发泡层2贴合得更紧密,同时防止编织层1的松散。本技术的所述编织层1、发泡层2和防滑层3的厚度比为1-2:2-5:0.2-05,设置一定厚度的比例,使地垫更好地发挥出防水防尘防水防疲劳的效果,实用性强。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疲劳地垫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疲劳地垫,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编织层、发泡层和防滑层,所述发泡层包括发泡框架和填充于发泡框架内的发泡芯,所述编织层由若干个编织单元组成,编织单元包括若干条、相互垂直设置的经编织线和纬编织线,经编织线包括若干条、竖直平行设置的第一经束和第二经束,纬编织线包括若干条、水平平行设置的第一纬束和第二纬束,第一经束的第一上行端覆盖第一纬束的第一左行端,第一纬束的第一右行端覆盖第二经束的第二上行端,第二经束的第二下行端覆盖第二纬束的第二右行端,第二经束的第二左行端覆盖第一经束的下行端,所述第一经束和第二纬束均为双织线,所述双织线相向旋转,旋转距为2‑6厘米,所述双织线每10‑15厘米设置有梳枳,所述双织线为麻绳、棉绳或棕绳中的一种,所述第一经束和第二纬束的直径为50‑100D,所述编织层还设置有间隔设置于第一纬束和第二纬束的水平加强线,所述防滑层下表面设置有防滑凸粒,所述编织层与发泡层之间设置有胶粘层,胶粘层的厚度为0.2‑0.5mm,所述编织层、发泡层和防滑层的厚度比为1‑2:2‑5:0.2‑0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疲劳地垫,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编织层、发泡层和防滑层,所述发泡层包括发泡框架和填充于发泡框架内的发泡芯,所述编织层由若干个编织单元组成,编织单元包括若干条、相互垂直设置的经编织线和纬编织线,经编织线包括若干条、竖直平行设置的第一经束和第二经束,纬编织线包括若干条、水平平行设置的第一纬束和第二纬束,第一经束的第一上行端覆盖第一纬束的第一左行端,第一纬束的第一右行端覆盖第二经束的第二上行端,第二经束的第二下行端覆盖第二纬束的第二右行端,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祥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雅丽斯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