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生态治理的泥石流拦挡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6096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0:10
一种利于生态治理的泥石流拦挡结构及施工方法,拦挡结构的坝体1包括格宾钢丝笼6、回填土7、生态袋8及碎石袋9;防渗土工布3自护坦2底部开始铺设,经坝体1底部,并沿坝体1的格宾钢丝笼6与回填土7接触面铺设至坝顶;碎石袋9沿回填土7斜面自坝底向上堆叠至坝顶;生态袋8位于碎石袋9外侧,紧挨碎石袋9自坝底向上堆叠至坝顶,生态袋8之间采用排水连接扣10锁紧,坝底素混凝土垫层4在与生态袋8接触位置预埋排水连接扣10;回填土7内铺设土工格栅11,土工格栅11伸出长度用于包裹生态袋8及碎石袋9,土工格栅11搭接部分采用U型钉12固定;坝顶素混凝土保护层5现浇于坝体1顶部。

A favorable ecological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debris flow block

A favorable ecological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debris flow rataining dam, blocking structure including 1 gabion wire cage 6, 7, 8 ecological backfill and gravel bag bag 9; anti-seepage geotextile 3 Tan 2 bottom self-care began laying, the dam 1 at the bottom, and laying to the crest along the 1 wire gabion cage 6 and 7 contact surface of backfill; gravel backfill slope along the 9 bag 7 from bottom upward to crest; ecological bag 8 is located in the gravel bags outside the 9, close to 9 from the bottom to the gravel bags stacked to the crest, the drainage connection buckle 10 lock 8 eco bags, dam concrete cushion in 4 with the ecological bag 8 contact position of pre buried drainage connection buckle 10; 7 in the backfill soil geogrid 11, geogrid length for 11 parcels of eco bags 8 and gravel bags 9, geogrid 11 overlap with U type 12 screw fixation; dam concrete protection layer 5 cast-in-place At the top of the dam body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于生态治理的泥石流拦挡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泥石流拦挡结构,主要适用于中小规模泥石流灾害防治,属于泥石流防治技术及生态治理领域。
技术介绍
在我国,黄土丘陵沟壑区(以下简称沟壑区)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分布范围广,涉及7省,面积共计21.18万平方公里,主要特点是地形破碎,沟壑密度大。沟壑区黄土质地疏松,土体易受冲刷,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尤其雨季,降水强度较大,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严重破坏。一直以来,拦挡结构工程在泥石流灾害防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混凝土、浆砌石为主要材料的重力坝结构形式简单,使用范围广,一直是国内外拦挡结构的主要选择,但其结构庞大、工程量巨大、抗冲击能力不足,属于“刚性”坝,其材料及结构形式亦与当代“生态建筑工程”设计理念严重脱节。因此,面对沟壑区存在的泥石流灾害及生态问题,亟需一种更为合理的泥石流拦挡结构(以下简称拦挡结构)形式,在有效防治泥石流灾害的同时,提升水土保持能力,改善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于生态治理的泥石流拦挡结构及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是利于生态治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利于生态治理的泥石流拦挡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于生态治理的泥石流拦挡结构,包括坝体(1)、护坦(2)、防渗土工布(3)、坝底素混凝土垫层(4)和坝顶素混凝土保护层(5),还包括格宾钢丝笼(6)、回填土(7)、生态袋(8)、碎石袋(9)、排水连接扣(10),土工格栅(11)和U型钉(12),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1)由多个格宾钢丝笼(6)、回填土(7)、多个生态袋(8)及多个碎石袋(9)组成;所述护坦(2)由多个格宾钢丝笼(6)组成,并在坝底迎水面与坝体(1)连接为一个整体,格宾钢丝笼(6)内部装填大小不一的块石;所述防渗土工布(3)自护坦(2)底部开始铺设,经坝体(1)底部,并沿坝体(1)的格宾钢丝笼(6)与回填土(7)接触面铺设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于生态治理的泥石流拦挡结构,包括坝体(1)、护坦(2)、防渗土工布(3)、坝底素混凝土垫层(4)和坝顶素混凝土保护层(5),还包括格宾钢丝笼(6)、回填土(7)、生态袋(8)、碎石袋(9)、排水连接扣(10),土工格栅(11)和U型钉(12),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1)由多个格宾钢丝笼(6)、回填土(7)、多个生态袋(8)及多个碎石袋(9)组成;所述护坦(2)由多个格宾钢丝笼(6)组成,并在坝底迎水面与坝体(1)连接为一个整体,格宾钢丝笼(6)内部装填大小不一的块石;所述防渗土工布(3)自护坦(2)底部开始铺设,经坝体(1)底部,并沿坝体(1)的格宾钢丝笼(6)与回填土(7)接触面铺设至坝顶;所述坝底素混凝土垫层(4)现浇于坝体(1)底部与沟道地基土之间;所述碎石袋(9)内装粒径较小的碎石,沿回填土(7)斜面自坝底向上堆叠至坝顶;所述生态袋(8)内装营养土及植物种子,位于碎石袋(9)外侧,紧挨碎石袋(9)自坝底向上堆叠至坝顶,生态袋(8)之间采用排水连接扣(10)锁紧;所述坝底素混凝土垫层(4)在与生态袋(8)接触位置预埋排水连接扣(10);所述坝顶素混凝土保护层(5)现浇于坝体(1)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生态治理的泥石流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格栅(11)按照设计间距铺设在回填土(7)之间,靠近生态袋(8)一端伸出一定长度,用于包裹生态袋(8)及碎石袋(9),土工格栅(11)搭接部分采用U型钉(12)固定在回填土(7)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生态治理的泥石流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根据需要设置多级该拦挡结构,对泥石流进行分级拦挡,实现对泥石流的分级消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生态治理的泥石流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1)横截面为梯形,所述格宾钢丝笼(6)位于迎流面,所述回填土(7)、生态袋(8)及碎石袋(9)位于背流面;坝体(1)迎流面坡度i1取1:0.4或1:0.45,坝体(1)背流面坡度i2取1:0.5;所述坝体(1)顶部截面宽度A包含格宾钢丝笼(6)顶部宽度a1和回填土(7)顶部宽度a2两部分,a1取2m,a2取值不小于2m不大于4m;坝体(1)底部截面宽度B=(H/i1+a1)+(H/i2+a2);坝体(1)的高度H为:若只设置一级拦挡结构,H取8m~10m;若设置多级拦挡结构,沟道内拦挡结构的高度H取4m~6m,沟口位置拦挡结构的高度H取8m~10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生态治理的泥石流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坦(2)位于沟底,由多个格宾钢丝笼(6)连接而成,沿沟道方向长度L为:若只设置一级拦挡结构,L不小于20m;若设置多级拦挡结构,L不小于两坝体(1)间距的1/3且不小于20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生态治理的泥石流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宾钢丝笼(6)由耐腐蚀、延展性好的高强度钢丝预制而成,尺寸有1m×1m×1m和1m×1m×0.5m两种,内装大小不一的块石;所述生态袋(8)和碎石袋(9)均采用高强度、抗老化材料制成,生态袋(8)中装填营养土及植物种子,碎石袋(9)内装填粒径为20mm~50mm碎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生态治理的泥石流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土工布(3)选用防水、抗拉、抗撕裂的复合土工膜,幅宽4-6m,横向搭接长度30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彦鹏李京榜王秀丽马孝瑞杜晓启李亚胜张艺鑫金永贵陶钧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