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nstruction device and a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the elevator counterweight device, the counterweight device, and does not need the narrow width of the counterweight, so it can suppress the weight fall. To reinstall the elevator is provided: frame, in the shape of a frame shape; a plurality of weight, the weight of them in the inner side of the frame stack; and hanger hoop, the plurality of weight in lower weight are fixed to the frame of heavy weight and on the side and, with the inner of frame from below the upper side of the support of supporting body we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对重装置、对重装置的施工器具以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对重装置、对重装置的施工器具以及对重装置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电梯对重装置。在对重装置中,为了抑制对重从对重框架脱落,将吊架箍固定于对重框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544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吊架箍被固定于对重框架的情况下,在吊架箍的内侧放入宽度狭窄的对重。因此,需要与通常的对重不同的对重。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不需要宽度狭窄的对重而能够抑制对重脱落的电梯对重装置、对重装置的施工器具以及对重装置的施工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电梯对重装置具有:对重框架,其形成为框架状;多个对重,它们在所述对重框架的内侧层叠;以及吊架箍,其在所述多个对重中的下侧的对重与上侧的对重之间被固定在所述对重框架上,并具有在所述对重框架的内侧从下方支承上侧的对重的支承体。本专利技术的电梯对重装置的施工器具具有:固定体,其载置在对重框架的上框架上;第1悬吊体,其与所述固定体连结,当所述固定体载置在所述对重框架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对重装置,其具有:对重框架,其形成为框架状;多个对重,它们在所述对重框架的内侧层叠;以及吊架箍,其在所述多个对重中的下侧的对重与上侧的对重之间被固定在所述对重框架上,并具有在所述对重框架的内侧从下方支承上侧的对重的支承体。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02 JP 2016-1715811.一种电梯对重装置,其具有:对重框架,其形成为框架状;多个对重,它们在所述对重框架的内侧层叠;以及吊架箍,其在所述多个对重中的下侧的对重与上侧的对重之间被固定在所述对重框架上,并具有在所述对重框架的内侧从下方支承上侧的对重的支承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对重装置,其中,所述吊架箍具有:第1安装体,其配置在所述对重框架的一对横框架中的一个的外侧;第2安装体,其配置在所述对重框架的一对横框架中的另一个的外侧;第1连结体,其形成为板状,在所述对重框架的外侧配置在井道壁侧,并与所述第1安装体和所述第2安装体连结;以及第2连结体,其形成为板状,在所述对重框架的外侧配置在与井道壁侧相反的一侧,并与所述第1安装体和所述第2安装体连结,所述支承体固定于所述第2连结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对重装置,其中,所述支承体为在所述对重框架的内侧沿水平方向排列的多个板体。4.一种电梯对重装置的施工器具,其具有:固定体,其载置在对重框架的上框架上;第1悬吊体,其与所述固定体连结,当所述固定体载置在所述对重框架的上框架上时配置在所述对重框架的前方侧;第2悬吊体,其与所述固定体连结,当所述固定体载置在所述对重框架的上框架上时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田祥希,中村裕之,冈崎俊树,村上拓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