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梯的对重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601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4 05:44
本申请涉及一种升降梯的对重块装置,所述的对重块装置包括框架、安装在所述的框架内的多个对重块,所述的框架本体包括底边框、位于底边框两侧的侧边框,所述的底边框与所述的侧边框为一体成型,所述的框架还包括一上边框,所述的上边框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的框架本体的上端部,所述的上边框的上侧设置有一绳头板组件,所述的上边框上设置有多个牵引绳,所述的牵引绳穿过所述的绳头板组件,所述的绳头板组件包括位于上下两侧的上板和下板,所述的上板与所述的下板之间夹设有多层缓冲层,所述的上板的下表面向上凹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的下板的上表面向下凹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的多层缓冲层的上端部被容纳于所述的第一凹槽内。

A heavy block device for a lif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ift device for weight, the counterweight device comprises a frame, mounted on the frame in a counterweight frame body comprises a bottom frame, a bottom frame is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ide frame, the side frame and the bottom frame of the the integrally molded, the frame also includes a frame, wherein the frame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to the frame body of the upper part, wherein the upper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ide of a rope head plate assembly, wherein the upper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traction rope, rope the plate assembly traction rope through the rope, head plate assembly comprises a plate on the lower side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multi-layer buffer layer sandwiched between the lower plate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plate,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concave upward to form first the lower groove.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plate is concave down to form a second groove,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multilayer buffer layer is accommodated in the first groov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梯的对重块装置
本申请涉及一种升降梯的对重块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电梯都会用到对重块装置。现代电梯主要由曳引机(绞车)、导轨、对重块装置、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等)、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等组成。但是一般液压电梯不设置对重块装置。现有技术中的对重块装置如果要该百年对重块的数量比较麻烦,且结构复杂。在对重块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牵引绳的绳头板组件。申请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梯的对重块装置。本申请涉及一种升降梯的对重块装置,所述的对重块装置包括框架、安装在所述的框架内的多个对重块,所述的框架本体包括底边框、位于底边框两侧的侧边框,所述的底边框与所述的侧边框为一体成型,所述的框架还包括一上边框,所述的上边框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的框架本体的上端部,所述的上边框的上侧设置有一绳头板组件,所述的上边框上设置有多个牵引绳,所述的牵引绳穿过所述的绳头板组件,所述的绳头板组件包括位于上下两侧的上板和下板,所述的上板与所述的下板之间夹设有多层缓冲层,所述的上板的下表面向上凹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的下板的上表面向下凹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的多层缓冲层的上端部被容纳于所述的第一凹槽内,所述的多层缓冲层的下端部被容纳于所述的第二凹槽内,所述的上板、下板、多层缓冲层相互叠加,并设置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多个用于供所述的牵引绳穿过的贯穿孔。优选地,所述的上板与下板之间具有两层缓冲层,分别为上下叠加的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所述的第一缓冲层的上端部被容纳于所述的第一凹槽内,所述的第二缓冲层的下端部被容纳于所述的第二凹槽内。优选地,所述的对重块包括对重块本体,在所述的对重块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凸块,所述的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所述的侧边框的内侧设置有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安装槽,所述的对重块的凸块卡设于所述的安装槽内,所述的侧边框的外侧连接有一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两个轨道,两个所述的轨道之间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滑槽。优选地,所述的对重块本体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的对重块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多个所述的对重块相固定的多个连接柱,所述的连接柱穿过多个所述的对重块的通孔。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柱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的连接柱穿过多个对重块后,在连接柱的上端设置有螺母。优选地,所述的轨道与所述的框架本体为一体成型,或,所述的轨道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的框架本体相固定。优选地,所述的框架本体的底边框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多个向下凹陷的凹孔,所述的连接柱的下端插入所述的凹孔内。优选地,所述的凹孔为螺纹孔,所述的连接柱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的凹孔内。借由上述方案,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升降梯的对重块装置,包括了绳头板组件,绳头板组件的上板的下表面和下板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容纳槽,能够将缓冲层容纳在凹槽内,使绳头板的结构更加稳定。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所述的对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所述的对重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所述的绳头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对重块;11、凸块;12、通孔;2、底边框;3、侧边框;31、安装槽;32、轨道;33、滑槽;4、上边框;5、连接柱;6、绳头板组件;61、上板;62、下板;63、第一缓冲层;64、第二缓冲层;65、第一凹槽;66、第二凹槽;7、牵引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如图所示,本申请涉及一种升降梯的对重块装置,所述的对重块装置包括框架、安装在所述的框架内的多个对重块1,所述的框架本体包括底边框2、位于底边框2两侧的侧边框3,所述的底边框2与所述的侧边框3为一体成型,所述的框架还包括一上边框4,所述的上边框4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的框架本体的上端部,所述的上边框4的上侧设置有一绳头板组件6,所述的上边框4上设置有多个牵引绳7,所述的牵引绳7穿过所述的绳头板组件6,所述的绳头板组件6包括位于上下两侧的上板61和下板62,所述的上板61与所述的下板62之间夹设有多层缓冲层,所述的上板61的下表面向上凹起形成第一凹槽65,所述的下板62的上表面向下凹起形成第二凹槽66,所述的多层缓冲层的上端部被容纳于所述的第一凹槽65内,所述的多层缓冲层的下端部被容纳于所述的第二凹槽66内,所述的上板61、下板62、多层缓冲层相互叠加,并设置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多个用于供所述的牵引绳7穿过的贯穿孔。所述的上板61与下板62之间具有两层缓冲层,分别为上下叠加的第一缓冲层63和第二缓冲层64,所述的第一缓冲层63的上端部被容纳于所述的第一凹槽65内,所述的第二缓冲层64的下端部被容纳于所述的第二凹槽66内。所述的对重块1包括对重块本体,在所述的对重块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凸块11,所述的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所述的侧边框3的内侧设置有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安装槽31,所述的对重块1的凸块11卡设于所述的安装槽31内,所述的侧边框3的外侧连接有一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两个轨道32,两个所述的轨道32之间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滑槽33。所述的对重块本体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2,所述的对重块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多个所述的对重块1相固定的多个连接柱5,所述的连接柱5穿过多个所述的对重块1的通孔12。所述的连接柱5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的连接柱5穿过多个对重块1后,在连接柱5的上端设置有螺母。所述的轨道32与所述的框架本体为一体成型,或,所述的轨道32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的框架本体相固定。所述的框架本体的底边框2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多个向下凹陷的凹孔,所述的连接柱5的下端插入所述的凹孔内。所述的凹孔为螺纹孔,所述的连接柱5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的凹孔内。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升降梯的对重块装置,包括了绳头板组件6,绳头板组件6的上板61的下表面和下板62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容纳槽,能够将缓冲层容纳在凹槽内,使绳头板的结构更加稳定。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升降梯的对重块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梯的对重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重块装置包括框架、安装在所述的框架内的多个对重块,所述的框架本体包括底边框、位于底边框两侧的侧边框,所述的底边框与所述的侧边框为一体成型,所述的框架还包括一上边框,所述的上边框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的框架本体的上端部,所述的上边框的上侧设置有一绳头板组件,所述的上边框上设置有多个牵引绳,所述的牵引绳穿过所述的绳头板组件,所述的绳头板组件包括位于上下两侧的上板和下板,所述的上板与所述的下板之间夹设有多层缓冲层,所述的上板的下表面向上凹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的下板的上表面向下凹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的多层缓冲层的上端部被容纳于所述的第一凹槽内,所述的多层缓冲层的下端部被容纳于所述的第二凹槽内,所述的上板、下板、多层缓冲层相互叠加,并设置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多个用于供所述的牵引绳穿过的贯穿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梯的对重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重块装置包括框架、安装在所述的框架内的多个对重块,所述的框架本体包括底边框、位于底边框两侧的侧边框,所述的底边框与所述的侧边框为一体成型,所述的框架还包括一上边框,所述的上边框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的框架本体的上端部,所述的上边框的上侧设置有一绳头板组件,所述的上边框上设置有多个牵引绳,所述的牵引绳穿过所述的绳头板组件,所述的绳头板组件包括位于上下两侧的上板和下板,所述的上板与所述的下板之间夹设有多层缓冲层,所述的上板的下表面向上凹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的下板的上表面向下凹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的多层缓冲层的上端部被容纳于所述的第一凹槽内,所述的多层缓冲层的下端部被容纳于所述的第二凹槽内,所述的上板、下板、多层缓冲层相互叠加,并设置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多个用于供所述的牵引绳穿过的贯穿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梯的对重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板与下板之间具有两层缓冲层,分别为上下叠加的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所述的第一缓冲层的上端部被容纳于所述的第一凹槽内,所述的第二缓冲层的下端部被容纳于所述的第二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降梯的对重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重块包括对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迪戴跃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台菱奥创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