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聚合物微挤出成型技术的介入医疗导管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55097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聚合物微挤出成型技术的介入医疗导管注塑模具,包括机头座,机头座内部中间横向设置有芯支架,芯支架和机头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分流道和下分流道,芯支架右端安装有次模座,次模座右侧内部中间安装有型腔模,芯支架内部中心设置有后压杆,后压杆横向贯穿芯支架和次模座,且后压杆右端连接有出模机构,且出模机构位于型腔模中间,机头座顶部设置有浇套管,浇套管纵向贯穿机头座,且浇套管底部连通有上分流道,且通过曲面腔连通下分流道,上分流道和下分流道右端均连接有楔形分流道,楔形分流道末端均连接有锥型口,且锥型口分别设置于出模机构的顶部和底部。

An injection mold for interventional medical catheter based on polymer micro extrusion technolog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lymer based micro extrusion molding technology of the medical catheter injection mold, including the headstock headstock, internal intermediate transversely arranged core support, a runner and runner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under the core support and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headstock, the core bracket is installed on the right end of a die seat. A die holder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right internal mold cavity die, core bracket is arranged at the center after the bar, after the pressure bar and the horizontal cross core support mold base, and after the pressure lever is connected to the right end mold mechanism, and the clamping mechanism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cavity die, the headstock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cast casing, casting the casing vertically through the headstock, and pouring bottom of the casing is connected with an upper runner, and the curved surface cavity connected under shunt and shunt shunt on the lower right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wedge runner, the runn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end of the wedge There is a cone shaped mouth, and the cone shaped mouth is respectively set at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die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聚合物微挤出成型技术的介入医疗导管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制造
,具体为一种基于聚合物微挤出成型技术的介入医疗导管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医疗导管系用于医疗的管状橡胶制品。可分为外用和体内用两种类型.前者用于各种气休、液休愉送,如听诊器胶管、输液胶管等;后者通称医用橡胶导管,按结构又可分为单腔管和多腔管,单腔管只有一个内腔,多腔管供医疗外科手术用,有两个以上的内腔(如双腔止血导尿管、双气囊三腔管等),多腔导管都附有一个或两个胶乳气爽,起封闭或压迫作用,橡胶导管系插入人体腔和血管的橡胶管,用于注入药物或抽出体内液体及确定管腔的张开程度,医疗导管可以将不同手术器械、辅助器械和药物送达至病灶部位,在计入手术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而多腔型的导管壁厚不均匀,需要根据微小复杂截面型材的挤出胀大和冷却收缩规律对模具成型段截面进行补偿,模具成型段截面尺寸过大或过小都将造成装配的困难,而大多数的成型模具采用单浇注口,使得凝料时间过长,凝料过程中料体排出不及时,造成层结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聚合物微挤出成型技术的介入医疗导管注塑模具,能够加快凝料时间,提高凝料效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聚合物微挤出成型技术的介入医疗导管注塑模具,包括机头座,所述机头座内部中间横向设置有芯支架,所述芯支架和机头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分流道和下分流道,所述芯支架右端安装有次模座,所述次模座右侧内部中间安装有型腔模,所述芯支架内部中心设置有后压杆,所述后压杆横向贯穿芯支架和次模座,且后压杆右端连接有出模机构,且所述出模机构位于型腔模中间,所述机头座顶部设置有浇套管,所述浇套管纵向贯穿机头座,且浇套管底部连通有上分流道,且通过曲面腔连通下分流道,所述上分流道和下分流道右端均连接有楔形分流道,所述楔形分流道末端均连接有锥型口,且所述锥型口分别设置于出模机构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出模机构包括圆柱管状的塑型柱,且所述塑型柱,内部设置有成型腔,所述成型腔内部中间设置有中芯棒,所述中芯棒四周均匀设置有四根边缘棒,所述中芯棒中间设置有芯冷管。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芯支架由两个直径不同的圆柱一体成型,且剖面成T型。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浇套管外套装有外层套。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次模座和型腔模分别套装有固定圈和套垫圈,且均通过螺钉固定。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边缘棒和中芯棒固定连接在后压杆和出模机构连接处内壁上。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分流道和下分流道连接的楔形分流道分别以45度和135度切入型腔模内部,且所述楔形分流道截面为圆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芯支架和机头座之间设置双分流道,将浇套管中的料体通过上分流道和下分流道快速的进行分流,在加快凝料的同时,进行初步的料体降温,便于后续料体的快速冷却成型,同时保证其凝料时的连接性,不止于温度过高时凝结受力继续变形,通过锥型分流道45度和135度切入型腔模中,后连通成型腔,使得料体在成型腔中快速成型推挤出模,而出模机构成型腔顶部设置的锥型口设置在最佳浇注成型位置,且浇口痕迹设置在锥型口内部,使得导管表面具有良好的光滑面,通过出模机构中设置的中芯棒和边缘棒延伸出成型腔一段距离,使其在出模后不由于重力的原因产生形变,后压杆中间设置有和芯冷管连通的管道,通过外置的风冷机构进行冷却,使得在出模时保持持续冷却定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出模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头座;2-芯支架;3-外层套;4-固定圈;5-次模座;6-型腔模;7-套垫圈;8-出模机构;801-芯冷管;802-成型腔;803-塑型柱;804-边缘棒;805-中芯棒;9-楔形分流道;10-锥型口;11-芯棒;12-曲面腔;13-浇套管;14-上分流道;15-下分流道;16-后压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解决方案,包括机头座1,所述机头座1内部中间横向设置有芯支架2,所述芯支架2和机头座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分流道14和下分流道15,所述芯支架2右端安装有次模座5,所述次模座5右侧内部中间安装有型腔模6,所述芯支架2内部中心设置有后压杆16,所述后压杆16横向贯穿芯支架2和次模座5,且后压杆16右端连接有出模机构8,且所述出模机构8位于型腔模6中间,所述机头座1顶部设置有浇套管13,所述浇套管13纵向贯穿机头座1,且浇套管13底部连通有上分流道14,且通过曲面腔12连通下分流道15,所述上分流道14和下分流道15右端均连接有楔形分流道9,所述楔形分流道9末端均连接有锥型口10,且所述锥型口10分别设置于出模机构8的顶部和底部;如图2所示,所述出模机构8包括圆柱管状的塑型柱803,且所述塑型柱803,内部设置有成型腔802,所述成型腔802内部中间设置有中芯棒805,所述中芯棒805四周均匀设置有四根边缘棒804,所述中芯棒805中间设置有芯冷管801。优选的是,所述芯支架2由两个直径不同的圆柱一体成型,且剖面成T型;所述浇套管13外套装有外层套3;所述次模座5和型腔模6分别套装有固定圈4和套垫圈7,且均通过螺钉固定;所述边缘棒804和中芯棒805固定连接在后压杆16和出模机构8连接处内壁;所述上分流道14和下分流道15连接的楔形分流道9分别以45度和135度切入型腔模6内部,且所述楔形分流道9截面为圆形。本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本技术通过在芯支架和机头座之间设置双分流道,将浇套管中的料体通过上分流道和下分流道快速的进行分流,在加快凝料的同时,进行初步的料体降温,便于后续料体的快速冷却成型,同时保证其凝料时的连接性,不止于温度过高时凝结受力继续变形,通过锥型分流道45度和135度切入型腔模中,后连通成型腔,使得料体在成型腔中快速成型推挤出模,而出模机构成型腔顶部设置的锥型口设置在最佳浇注成型位置,且浇口痕迹设置在锥型口内部,使得导管表面具有良好的光滑面,通过出模机构中设置的中芯棒和边缘棒延伸出成型腔一段距离,使其在出模后不由于重力的原因产生形变,后压杆中间设置有和芯冷管连通的管道,通过外置的风冷机构进行冷却,使得在出模时保持持续冷却定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聚合物微挤出成型技术的介入医疗导管注塑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聚合物微挤出成型技术的介入医疗导管注塑模具,包括机头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座(1)内部中间横向设置有芯支架(2),所述芯支架(2)和机头座(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分流道(14)和下分流道(15),所述芯支架(2)右端安装有次模座(5),所述次模座(5)右侧内部中间安装有型腔模(6),所述芯支架(2)内部中心设置有后压杆(16),所述后压杆(16)横向贯穿芯支架(2)和次模座(5),且后压杆(16)右端连接有出模机构(8),且所述出模机构(8)位于型腔模(6)中间,所述机头座(1)顶部设置有浇套管(13),所述浇套管(13)纵向贯穿机头座(1),且浇套管(13)底部连通有上分流道(14),且通过曲面腔(12)连通下分流道(15),所述上分流道(14)和下分流道(15)右端均连接有楔形分流道(9),所述楔形分流道(9)末端均连接有锥型口(10),且所述锥型口(10)分别设置于出模机构(8)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出模机构(8)包括圆柱管状的塑型柱(803),且所述塑型柱(803),内部设置有成型腔(802),所述成型腔(802)内部中间设置有中芯棒(805),所述中芯棒(805)四周均匀设置有四根边缘棒(804),所述中芯棒(805)中间设置有芯冷管(8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聚合物微挤出成型技术的介入医疗导管注塑模具,包括机头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座(1)内部中间横向设置有芯支架(2),所述芯支架(2)和机头座(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分流道(14)和下分流道(15),所述芯支架(2)右端安装有次模座(5),所述次模座(5)右侧内部中间安装有型腔模(6),所述芯支架(2)内部中心设置有后压杆(16),所述后压杆(16)横向贯穿芯支架(2)和次模座(5),且后压杆(16)右端连接有出模机构(8),且所述出模机构(8)位于型腔模(6)中间,所述机头座(1)顶部设置有浇套管(13),所述浇套管(13)纵向贯穿机头座(1),且浇套管(13)底部连通有上分流道(14),且通过曲面腔(12)连通下分流道(15),所述上分流道(14)和下分流道(15)右端均连接有楔形分流道(9),所述楔形分流道(9)末端均连接有锥型口(10),且所述锥型口(10)分别设置于出模机构(8)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出模机构(8)包括圆柱管状的塑型柱(803),且所述塑型柱(803),内部设置有成型腔(802),所述成型腔(802)内部中间设置有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忠杨云飞马少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美托普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