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下异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4954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1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皮下异物处理装置,包括定位针、套芯、套筒、抓取器,所述套芯外壁与套筒内壁相适配,套芯的远端设有锥形部,锥形部位于套筒远端外,套芯设有沿套芯轴向方向的通孔,通孔贯穿锥形部的尖端,通孔与定位针相适配,还包括抓取部,所述抓取器包括连接部,连接部的远端连接有抓取部,连接部的近端连接有操作柄,所述操作柄用于控制抓取部开合,抓取部、连接部直径均小于套筒的内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精确定位异物位置,精准开辟提取通道,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手术时间的作用。

A treatment device for subcutaneous foreign bod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ubcutaneous foreign body processing device comprises a positioning pin, a sleeve core, a sleeve, a gripper, the core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sleeve is matched with the conical sleeve core, distal part, conical part is located in the distal outer sleeve, a sleeve cor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sleeve core, through hole wear the tapered part tip, the through hole and the positioning pin is matched, including the gripper grab, which comprises a connecting portion, the distal connecting portion of the connecting part of the Department have to crawl, the proximal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handle, the handle is used to control the grasping grasping department, Department of opening and closing, connecting part diameter less than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sleeve. The invention has the effect of precise location of foreign body, accurate opening of extraction channel, reducing operation trauma and reducing operation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下异物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皮下异物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皮下异物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体内异物为急诊科常见的病例,常因异物位置的不确定性,而引起手术时间过长,占用了急诊有限医疗资源,有时还需大量接触X线,对患者和医生身体造成不必要伤害。目前在急诊科床旁FAST超声已大量应用于临床疾病的鉴别,在超声引导或定位下手术切开取出软组织内异物是目前比较高效的方法,有研究表明超声引导或定位下取异物要比反复照射X线、CT等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超声定位引导下行软组织异物取出术,对于大部分异物取出有很高的成功率,但对于某些体积较小,位置较深的异物,需要较大的手术切口,反复探查、钝性分离组织才能找到异物,即使异物最终取出,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远比异物本身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皮下异物处理装置,能够对皮下异物进行精准而有效的定位,能够减小手术切口、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损伤程度以及手术时间,提高异物取出的成功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皮下异物处理装置,包括定位针、套芯、套筒、抓取器,所述套芯外壁与套筒内壁相适配,套芯的远端设有锥形部,锥形部位于套筒远端外,套芯设有沿套芯轴向方向的通孔,通孔贯穿锥形部的尖端,通孔与定位针相适配。进一步的,还包括抓取器,所述抓取器包括连接部,连接部的远端连接有抓取部,连接部的近端连接有操作柄,所述操作柄用于控制抓取部开合。优选的,所述抓取部包括两个爪手,两个爪手的一端正对的铰接在连接部远端的侧壁,爪手为半椭球形壳体,爪手内壁与连接部侧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操作柄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沿连接部轴线方向的通槽,有拉杆穿过所述通槽,所述拉杆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爪手通过连接线与拉杆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转轴,转轴垂直于连接部的轴线,拉杆与转轴通过齿轮齿条连接,所述爪手通过连接线与转轴侧壁连接。优选的,所述操作柄为手枪形操作柄,所述拉杆为滑动扳机。优选的,所述定位针、套筒均设有刻度。优选的,所述转轴为阶梯轴。所述套芯长度大于套筒长度,套芯与套筒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部的长度大于套筒的长度,抓取部、连接部的尺寸小于套筒的内径。所述两个爪手的贴合面上均设有锯齿。优选的,所述锯齿的高度为1mm。优选的,所述定位针的直径为0.2-0.4mm。优选的,所述定位针的直径为0.3mm。优选的,所述定位针的长度为50-200mm。优选的,定位针的长度设有50mm、100mm、150mm、200mm的规格。优选的,所述定位针为针灸针。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内径为5-30mm,根据异物尺寸不同,套筒具有多种规格,优选套筒内径为5mm、10mm、25mm、30mm。优选的,所述套筒长度为50-200mm。优选的,套筒长度设有50mm、100mm、150mm、200mm的规格。优选的,还包括固定器,所述固定器包括底面、顶面、侧壁,固定器顶面设有通孔,通孔与套筒外壁相适配,固定器侧壁设有定位孔,定位孔内设有定位轴,定位轴长度大于定位孔长度。本专利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步骤1:在超声成像下使用定位针对皮下异物进行定位;步骤2:使用套芯、套筒,沿定位针的指示建立提取通道;步骤3:取出定位针、套芯;步骤4:使用提取器沿提取通道提取异物。其中,在步骤1中,具体步骤为:步骤11:使用至少两个超声发生源对异物进行成像,判断异物位置,所述两个超声发生源的发声方向不平行;步骤12:借助超声成像,用定位针指示异物的方向及深度。在步骤2中,具体步骤为:步骤21:将套芯安装在套筒内,将套芯的通孔套在定位针上;步骤22:按照定位针上刻度指示,压入套芯、套筒;步骤23:当套筒刻度与定位针刻度相近后,取出套芯,套筒内壁形成提取通道;步骤24:将固定器套装在套筒外壁,使固定器底面接触人体皮肤,按压定位轴,将套筒锁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在超声成像的引导下,使用定位针对异物进行初步定位,定位针具有指示异物方向的作用,而即便一次定位错误,细小的定位针对人体造成的损伤也可以忽略不计,避免了使用手术刀直接沿创口翻找异物对人体造成的损伤;2、用套芯、套筒沿定位针创建提取通道,可以对异物进行精准定位,其中,具有锥形部的套芯具有减少对组织的破坏的作用,套芯脱离后,套筒还具有包裹异物,使异物无法在组织内移动的作用,方便提取,同时还具有减少手术时间的作用;3、两个椭圆形壳体的爪手,具有封闭的内部空间,能够有效的防止异物滑落;爪手上的锯齿,具有更加轻松的咬住异物的优点;4、阶梯转轴的设置,能够使转轴上的齿轮和连接线连接的转轴呈现处周长上的差距,具有将杆直线行程按比例提高或者按比例降低的作用;5、定位针上的刻度,具有指示异物深度的作用;而套筒上的刻度,具有精准创建异物提取通道的作用,防止通道长度过低而接触不到异物,或者通过长度过高而对人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6、固定器的设置,能够将套筒锁紧,使套筒无法相对皮肤表层移动,使异物始终位于套筒远端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异物定位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异物提取示意图;图3为定位针示意图;图4为套芯示意图;图5为套筒示意图;图6为抓取器结构示意图;图7为抓取器另一结构示意图;图8为抓取器另一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中A-A视图;图10为爪手结构示意图;图11为爪手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固定器使用示意图。图中:1-定位针、2-套芯、3-套筒、4-抓取器、41-抓取部、42-连接部、43-操作柄、44-弹簧、45-拉杆、46-连接线、47-转轴、48-齿轮、49-齿条、5-固定器、51-通孔、52-定位孔、53-定位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一种皮下异物处理装置,包括定位针1、套芯2、套筒3、抓取器4,所述套芯2外壁与套筒3内壁相适配,所述套芯2的长度大于套筒3的长度,套芯2与套筒3通过螺纹连接;套芯2的远端设有锥形部21,锥形部21位于套筒3远端外,套芯2设有沿套芯2轴向方向的通孔22,通孔22贯穿锥形部21的尖端,通孔22与定位针1相适配,定位针1、套筒3均设有刻度;所述定位针1为针灸针,定位针1的直径为0.2-0.4mm,定位针1的长度为50-200mm,所述套筒3的内径为5-30mm,套筒3的长度为50-200mm;根据异物尺寸不同,定位针1、套筒3具有多种规格,定位针1的直径优选0.3mm,定位针1的长度设有50mm、100mm、150mm、200mm四种规格,套筒3内径设有5mm、10mm、25mm、30mm四种规格,套筒3的长度设有50mm、100mm、150mm、200mm四种规格。还包括抓取器4,所述抓取器4包括连接部42,连接部42的远端连接有抓取部41,连接部42的近端连接有操作柄43,所述操作柄43用于控制抓取部41开合,抓取部41、连接部42的尺寸均小于套筒3的内径,连接部42的长度大于套筒3的长度。所述抓取部41包括两个爪手,爪手为半椭球形的壳体,两个爪手相适配,如图9所示;同时为使两个爪手能够更好的咬住异物,所述两个爪手的贴合面上均设有锯齿,两个爪手上的锯齿相适配,锯齿的高度为1mm,如图10所示。所示两个爪手的一端正对的铰接在连接部42远端的侧壁上,爪手内壁与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皮下异物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皮下异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针(1)、套芯(2)、套筒(3),所述套芯(2)外壁与套筒(3)内壁相适配,套芯(2)的远端具有为锥形部(21),所述锥形部(21)位于套筒(3)远端外,套芯(2)设有沿套芯(2)轴向方向的通孔(22),所述通孔(22)贯穿锥形部(21)的尖端,通孔(22)与定位针(1)相适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下异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针(1)、套芯(2)、套筒(3),所述套芯(2)外壁与套筒(3)内壁相适配,套芯(2)的远端具有为锥形部(21),所述锥形部(21)位于套筒(3)远端外,套芯(2)设有沿套芯(2)轴向方向的通孔(22),所述通孔(22)贯穿锥形部(21)的尖端,通孔(22)与定位针(1)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下异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抓取器(4),所述抓取器(4)包括连接部(42),连接部(42)的远端连接有抓取部(41),连接部(42)的近端连接有操作柄(43),所述抓取部(41)包括两个爪手,两个爪手的一端正对的铰接在连接部(42)远端的侧壁,爪手为半椭球形壳体,爪手内壁与连接部(42)侧壁之间连接有弹簧(44),所述操作柄(43)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沿连接部(42)轴线方向的通槽,有拉杆(45)穿过所述通槽,拉杆(45)与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爪手通过连接线(46)与拉杆(4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下异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转轴(47),转轴(47)垂直于连接部(42)的轴线,拉杆(45)与转轴(47)通过齿轮齿条连接,所述爪手通过连接线(46)与转轴(47)侧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振东曹钰苏伟胡海唐时元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