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鼻泪管堵塞的通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47443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鼻泪管堵塞的通管装置,包括外通管、送放控制块、卡槽、推钮、收放装置、启动按钮、速度控制按钮、电池盒、内通管、收放齿轮、履带、转轮、第一探测镜头、第二探测镜头和第三探测镜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装置上设置可控制通管速度的送放控制块以及收放装置,通过收放装置内部的收放齿轮的转动,带动内通管的收放,并且收放齿轮的转速可手动控制,使得通管在传送速度可控。通过在送放控制块上设置卡槽,并配有推钮,可通过手动控制推钮移动来调节内通管的移动速度,以防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立马停止通关的推送。并且在内通管的管口出安装有三个不同方向的探测镜头,使得鼻泪管内部情况能够被准确反馈。

A tube dev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obstruction of the nasolacrimal 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鼻泪管堵塞的通管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管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治疗鼻泪管堵塞的通管装置,医疗工具领域。
技术介绍
鼻泪管堵塞是鼻泪管下端鼻腔开口处被先天性膜组织所封闭,一般发生在新生儿生后4周左右,为新生儿先天性膜组织仍没有破裂所造成的。百分之九十五的鼻泪管堵塞在6个月内都会消失,还有少数后来也会消失,因此,在6个月内出现流泪可不需要看眼科医生,但鼻泪管堵塞会诱发急性泪囊炎,使得结膜囊分泌物在开始时为非细菌性的黏液性分泌物,如细菌感染后则可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因此,需早期治疗。而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治疗工具,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工具极为鼻泪管通管,利用此工具,可实现对堵塞的鼻泪管进行通畅、内部组织观察分析的作用,从而方便寻找治疗方式。但是,现有的用于鼻泪管堵塞治疗的通管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从安全的角度上来讲,通管在使用时的探入速度控制起来较为复杂,并且若是控制不好则会伤害到患者,而且通管在深入到患者鼻泪管内部探测时,所探测到的画面不完整,探测范围有限,所以很容易出现探测缺漏。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治疗鼻泪管堵塞的通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鼻泪管堵塞的通管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治疗鼻泪管堵塞的通管装置,包括外通管,所述外通管内部安装内通管,且所述外通管一端连接送放控制块,所述送放控制块上安装推钮,所述送放控制块通过所述外通管连接收放装置,且所述收放装置上设置启动按钮与速度控制按钮,所述收放装置一侧设置电池盒,且所述收放装置内部安装收放齿轮,所述收放齿轮内部缠绕所述内通管,且所述收放齿轮通过履带连接转轮。优选的,为了使所述内通管9探测到的画面更为清晰,范围更广,所述内通管顶端安装第一探测镜头,且所述第一探测镜头两侧分别安装第二探测镜头、第三探测镜头。优选的,为了使所述内通管的推送速度可控,所述推钮安装在所述送放控制块上的卡槽内部,且所述推钮连接所述内通管。优选的,为了使所述收放装置运行时有足够的电力来源,所述电池盒与所述启动按钮、所述速度控制按钮、所述收放齿轮均呈电性连接。优选的,为了使所述内通管能够在所述外通管内部移动,并受到所述外通管的保护,所述内通管通过所述收放装置与所述外通管内壁呈活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装置上设置可控制通管速度的送放控制块以及收放装置,通过收放装置内部的收放齿轮的转动,带动内通管的收放,并且收放齿轮的转速可手动控制,使得通管在传送速度可控。通过在送放控制块上设置卡槽,并配有推钮,可通过手动控制推钮移动来调节内通管的移动速度,以防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立马停止通关的推送。并且在内通管的管口出安装有三个不同方向的探测镜头,使得鼻泪管内部情况能够被准确反馈。整个装置具有安全性能较高、可控性较强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外通管顶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收放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内通管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通管,2、送放控制块,3、卡槽,4、推钮,5、收放装置,6、启动按钮,7、速度控制按钮,8、电池盒,9、内通管,10、收放齿轮,11、履带,12、转轮,13、第一探测镜头,14、第二探测镜头,15、第三探测镜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用于治疗鼻泪管堵塞的通管装置,包括外通管1,外通管1内部安装内通管9,且外通管1一端连接送放控制块2,送放控制块2上安装推钮4,送放控制块2通过外通管1连接收放装置5,且收放装置5上设置启动按钮6与速度控制按钮7,收放装置5一侧设置电池盒8,且收放装置5内部安装收放齿轮10,收放齿轮10内部缠绕内通管9,且收放齿轮10通过履带11连接转轮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内通管9顶端安装第一探测镜头13,且第一探测镜头13两侧分别安装第二探测镜头14、第三探测镜头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推钮4安装在送放控制块2上的卡槽3内部,且推钮4连接内通管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电池盒8与启动按钮6、速度控制按钮7、收放齿轮10均呈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内通管9通过收放装置5与外通管1内壁呈活动连接。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将外通管1从患者鼻腔导入患者的鼻泪管内部,其次,通过收放装置5上的启动按钮6启动装置,收放齿轮10转动从而使得内通管9在外通管1内部移动伸缩,并通过送放控制块2上的推钮4手动控制内通管9的移动速度,防止移动过快伤害到患者。内通管9顶端的第一探测镜头13与第二探测镜头14、第三探测镜头15从三个不同方向角度探测患者鼻内管内部情况,医护人员根据探测到的实际情况采取其余治疗手段治疗患者。最终,通过收放装置5缓慢收回内通管9以及外通管1,完成治疗。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治疗鼻泪管堵塞的通管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鼻泪管堵塞的通管装置,包括外通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通管(1)内部安装内通管(9),且所述外通管(1)一端连接送放控制块(2),所述送放控制块(2)上安装推钮(4),所述送放控制块(2)通过所述外通管(1)连接收放装置(5),且所述收放装置(5)上设置启动按钮(6)与速度控制按钮(7),所述收放装置(5)一侧设置电池盒(8),且所述收放装置(5)内部安装收放齿轮(10),所述收放齿轮(10)内部缠绕所述内通管(9),且所述收放齿轮(10)通过履带(11)连接转轮(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鼻泪管堵塞的通管装置,包括外通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通管(1)内部安装内通管(9),且所述外通管(1)一端连接送放控制块(2),所述送放控制块(2)上安装推钮(4),所述送放控制块(2)通过所述外通管(1)连接收放装置(5),且所述收放装置(5)上设置启动按钮(6)与速度控制按钮(7),所述收放装置(5)一侧设置电池盒(8),且所述收放装置(5)内部安装收放齿轮(10),所述收放齿轮(10)内部缠绕所述内通管(9),且所述收放齿轮(10)通过履带(11)连接转轮(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鼻泪管堵塞的通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通管(9)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福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