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四肢骨骨折的皮肤牵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4740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骨折治疗病患活动能力受限,特别是可能因其一系列并发症从而加重治疗负担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四肢骨骨折治疗的皮肤牵引器。装置包括有上部套环组、下部套环组、传力杆、位置调节装置和紧固装置,其中上部套环组通过滑动转轴枢纽设置于传力杆上部,下部套环组通过固定转轴枢纽固定于传力杆下端,上部套环组与传力杆之间还设置有位置调节装置,可控制上部套环组通过滑动转轴枢纽沿传力杆上下运动,起到牵引作用。该装置体积小,质量轻,便于安装和维护,不受牵引绳限制,操作简单,能够较好的固定患处,有效地对骨折起到牵引治疗的目的,减小患坠积性肺炎、压疮、骨质疏松症等多种并发症的机率。

A skin tractor for bone fracture of the extremit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四肢骨骨折的皮肤牵引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皮肤牵引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四肢骨骨折的皮肤牵引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四肢骨骨折治疗多采用传统的牵引治疗的方法,可分为皮肤牵引法和骨牵引法也称为手术法。两种牵引方法都是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对抗软组织的紧张和回缩,使骨折得以整复,预防和矫正畸形,但传统牵引法治疗流程繁琐,且使用的器械都不同程度地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能力,从而造成病患长期卧床。由于活动量小,可能导致坠积性肺炎、压疮、便秘、骨质疏松症、泌尿系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废用性肌萎缩等一系列并发症,不仅加重了病患的痛苦,还会加重医疗陪护人员的负担,且手术法需要创造创口,增大了病人感染的风险。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轻便、不需手术无创口、并发症发生可能小且能有效达到骨折牵引治疗效果的皮肤牵引治疗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骨折治疗病患活动能力受限,特别是可能因其一系列并发症从而加重治疗负担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四肢骨骨折治疗的皮肤牵引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四肢骨骨折的皮肤牵引器,包括有上部套环组、下部套环组、传力杆、位置调节装置和紧固装置,其中上部套环组通过滑动转轴枢纽设置于传力杆上部,下部套环组通过固定转轴枢纽固定于传力杆下端,上部套环组和下部套环组的套环通过滑动转轴枢纽和固定转轴枢纽进行开合;上部套环组与传力杆之间还设置有位置调节装置,位置调节装置可控制上部套环组通过滑动转轴枢纽沿传力杆上下运动;上部套环组和下部套环组的套环开口处通过紧固装置连接。上部套环组和下部套环组分别包括上下两个套环,其中位置调节装置设置在上部套环组的上下两个套环之间的传力杆上。所述的位置调节装置为微型油压机。微型油压机由红外遥感控制器控制,红外遥感控制器上设有按键和显示屏;微型油压机处还设有拉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的数据传输给红外遥感控制器。上部套环组和下部套环组的套环内侧设有硅胶垫。紧固装置为芭扣。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四肢骨骨折患者进行皮肤牵引治疗时,先将该牵引器上部套环组调整到合适位置,上部套环组上端预留一段传力杆用于上部套环组的移动;打开套环开口处的紧固装置,由于上部套环组和下部套环组的套环可通过滑动转轴枢纽和固定转轴枢纽进行开合,因此将上部套环组和下部套环组的套环打开,将骨折的断点置于上部套环组和下部套环组之间,扣合套环,并通过紧固装置束紧套环,固定患肢部位,使患处的两段断骨处在一条直线上;下部套环组固定在传力杆下端,上部套环组可通过滑动转轴枢纽沿传力杆上下运动,通过位置调节装置改变上部套环组与下部套环组的相对位置,从而起到对骨折处的张拉作用。位置调节装置采用微型油压机,微型油压机处还设有拉力传感器,微型油压机由红外遥感控制器控制,红外遥感控制器上设有按键和显示屏,按键用来控制微型油压机的伸缩工作,拉力传感器将拉力数据传输给红外遥感控制器,显示在红外遥感控制器的显示屏上。微型油压机、拉力传感器和红外遥感控制器由电源供电。套环内侧设置的硅胶垫用于分散套环的压力,缓解套环对患者产生的不适感;同时可以增大摩擦力,增强牵引效果。芭扣可以调节套环的松紧度,更好地适应患肢的粗细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装置体积小,质量轻,便于安装和维护,不受牵引绳限制,操作简单,交互界面人性化,病人可自行操作,缓解医疗人员和陪护人员的压力;牵引效果可视化,拉力传感器将拉力值数字化,并传输到显示屏上,有利于实时监控牵引效果,保证治疗效率;装置整体性强,能够较好的固定患处,有效地对骨折起到牵引治疗的目的;采用的硅胶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对人的皮肤能产生干燥作用,且硅胶质地柔软,不会妨碍血运;作用范围精准,方便病人行动,解决了骨折治疗特别是腿骨骨折治疗要求病人长期卧床的问题,采用该种牵引器的病患,可利用拐杖下床适度活动,从而减小患坠积性肺炎、压疮、骨质疏松症等多种并发症的机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红外遥感控制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安装位置示意图。1、上部套环组2、下部套环组3、传力杆4、位置调节装置5、紧固装置6、滑动转轴枢纽7、固定转轴枢纽8、红外遥感控制器9、按键10、显示屏11、拉力传感器12、硅胶垫13、骨折断点14、患肢。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四肢骨骨折的皮肤牵引器,包括有上部套环组1、下部套环组2、传力杆3、位置调节装置4和紧固装置5,其中上部套环组1通过滑动转轴枢纽6设置于传力杆3上部,下部套环组2通过固定转轴枢纽7固定于传力杆3下端;上部套环组1和下部套环组2的套环通过滑动转轴枢纽6和固定转轴枢纽7进行开合;上部套环组1与传力杆3之间还设置有位置调节装置4,位置调节装置4可控制上部套环组1通过滑动转轴枢纽6沿传力杆3上下运动;上部套环组1和下部套环组2的套环开口处通过紧固装置5连接。上部套环组1和下部套环组2分别包括上下两个套环,其中位置调节装置4设置在上部套环组1的上下两个套环之间的传力杆3上。所述的位置调节装置4为微型油压机。微型油压机由红外遥感控制器8控制,红外遥感控制器8上设有按键9和显示屏10;微型油压机处还设有拉力传感器11,拉力传感器11的数据传输给红外遥感控制器8。上部套环组1和下部套环组2的套环内侧设有硅胶垫12。紧固装置5为芭扣。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四肢骨骨折患者进行皮肤牵引治疗时,先将该牵引器上部套环组1调整到合适位置,上部套环组1上端预留一段传力杆3用于上部套环组1的移动;打开套环开口处的紧固装置5,由于上部套环组1和下部套环组2的套环可通过滑动转轴枢纽6和固定转轴枢纽7进行开合,因此将上部套环组1和下部套环组2的套环打开,将骨折断点13置于上部套环组1和下部套环组2之间,扣合套环,并通过紧固装置5束紧套环,固定患肢14部位,使患处的两段断骨处在一条直线上;下部套环组2固定在传力杆3下端,上部套环组1可通过滑动转轴枢纽6沿传力杆3上下运动,通过位置调节装置4改变上部套环组1与下部套环组2的相对位置,从而起到对骨折处的张拉作用。位置调节装置4采用微型油压机,微型油压机处还设有拉力传感器11,微型油压机由红外遥感控制器8控制,红外遥感控制器8上设有按键9和显示屏10,按键9用来控制微型油压机的伸缩工作,拉力传感器11将拉力数据传输给红外遥感控制器8,显示在红外遥感控制器8的显示屏10上。微型油压机、拉力传感器11和红外遥感控制器8由电源供电。套环内侧设置的硅胶垫12用于分散套环的压力,缓解套环对患者产生的不适感;同时可以增大摩擦力,增强牵引效果。芭扣可以调节套环的松紧度,更好的适应患肢14的粗细程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四肢骨骨折的皮肤牵引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四肢骨骨折的皮肤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部套环组、下部套环组、传力杆、位置调节装置和紧固装置,其中上部套环组通过滑动转轴枢纽设置于传力杆上部,下部套环组通过固定转轴枢纽固定于传力杆下端,上部套环组和下部套环组的套环通过滑动转轴枢纽和固定转轴枢纽进行开合;上部套环组与传力杆之间还设置有位置调节装置,位置调节装置可控制上部套环组通过滑动转轴枢纽沿传力杆上下运动;上部套环组和下部套环组的套环开口处通过紧固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四肢骨骨折的皮肤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部套环组、下部套环组、传力杆、位置调节装置和紧固装置,其中上部套环组通过滑动转轴枢纽设置于传力杆上部,下部套环组通过固定转轴枢纽固定于传力杆下端,上部套环组和下部套环组的套环通过滑动转轴枢纽和固定转轴枢纽进行开合;上部套环组与传力杆之间还设置有位置调节装置,位置调节装置可控制上部套环组通过滑动转轴枢纽沿传力杆上下运动;上部套环组和下部套环组的套环开口处通过紧固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四肢骨骨折的皮肤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套环组和下部套环组分别包括上下两个套环,其中位置调节装置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范梁栋才胡伟陈新丰田赵璞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