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机屏蔽罩及安检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4132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机屏蔽罩及安检设备,光机屏蔽罩包括:框架本体,框架本体具有容纳腔、端部开口及射线出口,容纳腔用于容纳光机,射线出口用于透过光机发出的射线;端部罩体,端部罩体设置于端部开口处,具有与容纳腔相通的密闭腔;和转接部件,转接部件设置于端部罩体与框架本体之间并且具有使密闭腔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孔,转接部件将端部罩体可移动地连接于框架本体,以调节端部罩体至端部开口的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光机屏蔽罩及安检设备,能够对光机产生的无用的射线进行有效的屏蔽,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不会对光机本身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机屏蔽罩及安检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辐射检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机屏蔽罩及安检设备。
技术介绍
光机主要用于通过射线管产生的射线束照射待检测物品,使得射线被待检测物品吸收,轰击探测器,探测器把射线转变为信号,信号被放大及处理后通过显示屏显示,能简单、快速地辅助检查人员辨别区分不同物质。光机在使用时,其射线管发出的射线辐射面较大,探测器无法全部接收,存在对于待检测物品没有作用的无用射线,由于X射线的辐射较大,针对探测器无法接收的X射线或者说针对无用的射线发射后若不对其进行防护,将会对人体等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机屏蔽罩及安检设备,能够对光机产生的无用的射线进行有效的屏蔽,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不会对光机本身造成损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光机屏蔽罩,包括:框架本体,框架本体具有容纳腔、端部开口及射线出口,容纳腔用于容纳光机,射线出口用于透过光机发出的射线;端部罩体,端部罩体设置于端部开口处,具有与容纳腔相通的密闭腔;和转接部件,转接部件设置于端部罩体与框架本体之间并且具有使密闭腔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孔,转接部件将端部罩体可移动地连接于框架本体,以调节端部罩体至端部开口的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转接部件包括第一转接件及第二转接件,第一转接件的一端与端部罩体固定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框架本体可移动地连接,第二转接件的一端与端部罩体固定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框架本体可移动连接,并且第一转接件与第二转接件相互配合以形成开孔。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转接件与框架本体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中的至少一者为条形孔,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内穿设有连接件,以将第一转接件与框架本体可移动地连接;第二转接件与框架本体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三穿孔及第四穿孔,第三穿孔及第四穿孔中的至少一者为条形孔,第三穿孔及第四穿孔内穿设有连接件,以将第二转接件与框架本体可移动地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转接部件上围绕开孔设置有延伸至容纳腔内的闭合环体,闭合环体的外壁面与容纳腔的内壁面保持彼此重叠且预留有空隙。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框架本体、端部罩体及闭合环体的壁面上均设置有防辐射板。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防辐射板设置于框架本体、端部罩体及闭合环体的内壁面上,并且相邻的两个防辐射板的相邻端部相互压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相邻端部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台阶面,相邻端部中的另一者与台阶面配合,以使相邻端部相互压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框架本体为分体结构,包括相互对接的顶部罩体及底部罩体。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端部罩体上设置有辅助定位件,辅助定位件的一端延伸到密闭腔中并且能够抵靠光机以限制光机的水平窜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辅助定位件为与端部罩体螺纹连接的杆件。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机屏蔽罩,其包括框架本体、端部罩体及转接部件,在框架本体上设置有容纳腔、端部开口及射线出口,端部罩体通过转接部件可移动的连接于框架本体的端部开口处,光机被容纳在框架本体的容纳腔内,两端面能够通过转接部件的开孔延伸入相应的端部罩体的密闭腔内,光机发出的射线只能通过框架本体上的射线出口发射出去对待检测物品进行检测,其余射线将被光机屏蔽罩屏蔽,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通过移动端部罩体与框架本体的相对位置,能够改变端部罩体至端部开口的距离,即,能够使得端部罩体的内端面与光机的端面刚好贴合,对光机进行限位,以满足对待检测物品的检测要求,同时不会对光机本身造成损伤。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安检设备,包括:上述光机屏蔽罩;光机,设置于容纳腔内;U形臂,设置于框架本体外部且与光机连接,以使光机在容纳腔内处于悬空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U形臂的U形开口卡接于框架本体,框架本体上与U形臂对应处设置有固定座,U形臂通过固定座与框架本体连接,在U形臂的底部与固定座之间设置有调节垫。附图说明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机屏蔽罩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框架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底部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顶部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端部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接部件安装在端部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中沿着A-A方向的剖视图;图10是图9中B处放大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安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U形臂与固定座配合的局部剖视图。其中:1-光机屏蔽罩;10-框架本体;11-顶部罩体;12-底部罩体;13-容纳腔;14-端部开口;15-射线出口;16-加强梁;121-主防护体;121a-底板;121b-侧板;121c-上开口;121d-侧开口;122-辅助防护体;123-第二穿孔;124-第四穿孔;20-端部罩体;21-端板;22-环形侧板;23-密闭腔;24-通孔;25-辅助定位件;26-加强肋;30-转接部件;31-第一转接件;32-第二转接件;33-闭合环体;34-开孔;311-第一安装板;312-第一连接耳;313-第一穿孔;314-连接件;315-定位销;321-第二安装板;322-第二连接耳;323-第三穿孔;324-连接件;40-防辐射板;41-台阶面2-U形臂;3-连接部件;4-固定座;410-框架本体连接端;420-U形臂连接端;421-U形槽;422-调节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专利技术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光机屏蔽罩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图1至图10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机屏蔽罩1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机屏蔽罩1,包括框架本体10、端部罩体20和转接部件30,框架本体10具有容纳腔13、端部开口14及射线出口15,容纳腔13用于容纳光机,射线出口15用于透过光机发出的射线,端部罩体20设置于端部开口14处,具有与容纳腔13相通的密闭腔23,转接部件30设置于端部罩体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机屏蔽罩及安检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机屏蔽罩,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具有容纳腔、端部开口及射线出口,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光机,所述射线出口用于透过所述光机发出的射线;端部罩体,所述端部罩体设置于所述端部开口处,具有与所述容纳腔相通的密闭腔;和转接部件,所述转接部件设置于所述端部罩体与所述框架本体之间并且具有使所述密闭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孔,所述转接部件将所述端部罩体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框架本体,以调节所述端部罩体至所述端部开口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机屏蔽罩,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具有容纳腔、端部开口及射线出口,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光机,所述射线出口用于透过所述光机发出的射线;端部罩体,所述端部罩体设置于所述端部开口处,具有与所述容纳腔相通的密闭腔;和转接部件,所述转接部件设置于所述端部罩体与所述框架本体之间并且具有使所述密闭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孔,所述转接部件将所述端部罩体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框架本体,以调节所述端部罩体至所述端部开口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机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件包括第一转接件及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端部罩体固定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所述框架本体可移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转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端部罩体固定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所述框架本体可移动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转接件与所述第二转接件相互配合以形成所述开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机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件与所述框架本体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及所述第二穿孔中的至少一者为条形孔,所述第一穿孔及所述第二穿孔内穿设有连接件,以将所述第一转接件与所述框架本体可移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转接件与所述框架本体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三穿孔及第四穿孔,所述第三穿孔及所述第四穿孔中的至少一者为条形孔,所述第三穿孔及所述第四穿孔内穿设有连接件,以将所述第二转接件与所述框架本体可移动地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机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件上围绕所述开孔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的闭合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张丽洪明志梁晋宁
申请(专利权)人: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