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非整圆轴件的内凹圆弧面的半径的量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4043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测量比较准确的测量非整圆轴件的内凹圆弧面的半径的量具,量板的通、止端圆弧测量面分别到定位孔的中心的距离等于非整圆轴件的内凹圆弧面的半径的允许最小值和最大值;角座通过其角座连接部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的左侧并与每个支座的支座连接部间距相对,其角座体的顶部的第一定位面与支座的支座体上的心轴的中心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非整圆轴件的纵向预设距离的允许最小值减去上下预设距离的值,其角座定位部的右端的第二定位面与支座的支座体上的心轴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的值等于非整圆轴件的水平预设距离的允许最小值加上非整圆轴件的圆柱本体的预设直径的一半,角座体朝向支座的一侧设有供量板的量板本体旋转通过的缺口。

A measuring tool for measuring the radius of the inner concave arc surface of a non round shaf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of non measuring round shaft concave circular arc radius, the amount of the end plate, the arc measuring surface respectively to the center of the positioning hole distance equal to the non minimum and maximum allowed round shaft concave arc surface, the radius of the seat angle; the angle seat connect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left side bearing and the connecting part of each bearing relative spacing, the vertical distance between the spindle bearing body first positioning on the top of the corner seat body surface and bearing on the center is equal to the longitudinal preset minimum allowed value minus the value of the distance under the preset distance a non circular shaft, the horizontal distance between the spindle mounting body second positioning the seat angle positioning part at the right end of the bearing surface and the center of the value of the non circular shaft level allows a preset distance minimum value plus Half of the preset diameter of the cylinder body of a non round shaft part is provided on one side of the support seat with a gap passed by the body of the plate for the quantity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量非整圆轴件的内凹圆弧面的半径的量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整圆轴件的量规,具体涉及一种测量非整圆轴件的内凹圆弧面的半径的量具。
技术介绍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特殊机械中有一种非整圆轴件6。该非整圆轴件6包括包含预设直径D0的圆柱本体6-1,由圆柱本体6-1的接近中部的底部削平形成的底平面A,以及由该底平面A与圆柱本体6-1的上下中心线的交点向上延伸并与圆柱本体6-1的外周相交的具有半径R且其圆心O位于非整圆轴件6之外的内凹圆弧面B。其中,底平面A与从左至右且从前至后通过圆柱本体6-1的中心的中心剖切平面K的平行距离为上下预设距离L0,内凹圆弧面B的圆心O与该中心剖切平面K的平行距离为纵向预设距离L1,而内凹圆弧面B的圆心O与非整圆轴件6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为水平预设距离L2。上述纵向预设距离L1和水平预设距离L2是否在规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或者等于规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间接地确定了内凹圆弧面B的半径R是否在规定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或者等于规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由图1和图2可见,该非整圆轴件6上的内凹圆弧面B的圆心O不仅位于非整圆轴件6之外,是一个空间点,且该内凹圆弧面B的弧面较短,其半径R远远大于非整圆轴件6的圆柱本体6-1的半径。因而,通常采用三坐标测仪器测量内凹圆弧面B的半径R的值是否合格,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是;由于内凹圆弧面B的圆心O不仅位于非整圆轴件6之外,是一个空间点,导致测量的准确性较差、速度较慢,不能在加工现场进行测量,测量效率较低且不够方便。同时,三坐标测仪器购置昂贵、使用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测量比较准确、效率较高且成本较低的测量非整圆轴件的内凹圆弧面的半径的量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测量非整圆轴件的内凹圆弧面的半径的量具,其特征是:包括底板、支座、量板、角座和芯轴;所述支座有两个,每个支座包括支座连接部和由该支座连接部垂直向上延伸的支座体;所述量板包括量板本体和设于该量板本体的一端的定位孔,以及由上至下设于该量板本体的另一端的通端测量部和止端测量部,所述通端测量部和止端测量部的外端分别为与非整圆轴件的内凹圆弧面相对应且均为外圆弧面的通端圆弧测量面和止端圆弧测量面,所述通端圆弧测量面到定位孔的中心的距离等于非整圆轴件的内凹圆弧面的半径的允许最小值,所述止端圆弧测量面到定位孔的中心的距离等于非整圆轴件的的内凹圆弧面的半径的允许最大值;所述角座包括角座连接部和由该角座连接部的右端中部向上延伸的其前后宽度与非整圆轴件的长度相对应的角座体,以及由角座体的顶部的左角向上延伸的角座定位部,所述角座体的顶端面为宽度大于非整圆轴件的圆柱本体的预设直径且前后长度微小于非整圆轴件的底平面的前后长度的第一定位面,角座定位部的右端面为高度大于非整圆轴件的上下预设距离的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面与第二定位面相互垂直;所述心轴的长度大于非整圆轴件的圆柱本体上的底平面的前后长度,其外径微小于量板的量板本体上的定位孔的孔径;所述两个支座前后间距相互平行,分别通过其支座连接部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的右侧;所述量板的量板本体通过其定位孔微间隙可转动地套装于心轴上,所述心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座的支座体固定连接;所述角座通过其角座连接部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的左侧并与每个支座的支座连接部间距相对,其角座体的顶部的第一定位面与支座的支座体上的心轴的中心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非整圆轴件的纵向预设距离的允许最小值减去上下预设距离的值,其角座定位部的右端的第二定位面与支座的支座体上的心轴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的值等于非整圆轴件的的水平预设距离的允许最小值加上非整圆轴件的圆柱本体的预设直径的一半,角座体朝向支座的一侧设有供量板的量板本体旋转通过的缺口。进一步地,所述心轴的外径微小于测量板的定位孔的直径0.003~0.006mm。进一步地,所述量板的量板本体的通端圆弧测量面和止端圆弧测量面之间设有消气槽。进一步地,所述每个支座的支座体上均设有安装定位孔,所述心轴的两端分别过盈配合地套装于两个支座的支座体上的安装定位孔中。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支座分别通过其支座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的右侧。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支座分别通过其支座连接部采用螺栓或销子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的右侧。进一步地,所述角座通过其角座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的左侧。进一步地,所述角座通过其角座连接部采用螺栓或销子可拆卸地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的左侧。本专利技术包含如下有益效果;测量时,只需要将非整圆轴件的圆柱本体的底平面放置于角座的角座体上的第一定位面上,并使圆柱本体抵靠角座定位部上的第二定位面上。然后,旋转量板的括量板本体,当量板本体上的通端测量部能够从上至下通过非整圆轴件的圆柱本体上的内凹圆弧面并进入角座体上的缺口时,即判断内凹圆弧面的半径合格,而当量板本体上的止端测量部不能够从上至下通过非整圆轴件的圆柱本体上的内凹圆弧面并进入角座体上的缺口时,则判断内凹圆弧面的半径不合格。可见,采用本专利技术的量规对非整圆轴件的圆柱本体上的内凹圆弧面半径是否合格进行测量,测量比较准确、效率较高、操作也很简单方便,并可以在工作现场使用。同时,制造容易,与价格昂贵的三坐标机相比,极大地降低了成本。还能准确判断不合格零件的预设距离是偏大或偏小,有利于加工下一个零件时的机床调整。角座具有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能够确保本专利技术的定位更加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测量非整圆轴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测量非整圆轴件的A-A向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量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量规的俯视图;图5是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量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角座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角座的俯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0是图9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参见图3至图10,本专利技术的测量非整圆轴件的内凹圆弧面的半径的量具,包括底板1、支座2、量板3、角座4和芯轴5;所述支座2有两个,每个支座2包括支座连接部2-1和由该支座连接部2-1垂直向上延伸的支座体2-2;所述量板3包括量板本体3-1和设于该量板本体3-1的一端的定位孔3-2,以及由上至下设于该量板本体3-1的另一端的通端测量部3-10和止端测量部3-11,所述通端测量部3-10和止端测量部3-11的外端分别为与非整圆轴件的内凹圆弧面B相对应且均为外圆弧面的通端圆弧测量面E和止端圆弧测量面F,所述通端圆弧测量面E到定位孔3-2的中心的距离等于非整圆轴件6的内凹圆弧面B的半径R的允许最小值,所述止端圆弧测量面F到定位孔3-2的中心的距离等于非整圆轴件6的内凹圆弧面B的半径R的允许最大值;所述角座4包括角座连接部4-3和由该角座连接部4-3的右端中部向上延伸的其前后宽度与非整圆轴件6的长度相对应的角座体4-1,以及由角座体4-1的顶部的左角向上延伸的角座定位部4-2,所述角座体4-1的顶端面为宽度大于非整圆轴件6的圆柱本体6-1的预设直径D0且前后长度微小于非整圆轴件6的底平面A的前后长度的第一定位面G,角座定位部4-2的右端面为高度大于非整圆轴件6的上下预设距离L0的第二定位面C,所述第一定位面G与第二定位面C相互垂直;所述心轴5的长度大于非整圆轴件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测量非整圆轴件的内凹圆弧面的半径的量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量非整圆轴件的内凹圆弧面的半径的量具,其特征是:包括底板(1)、支座(2)、量板(3)、角座(4)和芯轴(5);所述支座(2)有两个,每个支座(2)包括支座连接部(2‑1)和由该支座连接部(2‑1)垂直向上延伸的支座体(2‑2);所述量板(3)包括量板本体(3‑1)和设于该量板本体(3‑1)的一端的定位孔(3‑2),以及由上至下设于该量板本体(3‑1)的另一端的通端测量部(3‑10)和止端测量部(3‑11),所述通端测量部(3‑10)和止端测量部(3‑11)的外端分别为与非整圆轴件的内凹圆弧面(B)相对应且均为外圆弧面的通端圆弧测量面(E)和止端圆弧测量面(F),所述通端圆弧测量面(E)到定位孔(3‑2)的中心的距离等于非整圆轴件(6)的内凹圆弧面(B)的半径(R)的允许最小值,所述止端圆弧测量面(F)到定位孔(3‑2)的中心的距离等于非整圆轴件的(6)的内凹圆弧面(B)的半径(R)的允许最大值;所述角座(4)包括角座连接部(4‑3)和由该角座连接部(4‑3)的右端中部向上延伸的其前后宽度与非整圆轴件(6)的长度相对应的角座体(4‑1),以及由角座体(4‑1)的顶部的左角向上延伸的角座定位部(4‑2),所述角座体(4‑1)的顶端面为宽度大于非整圆轴件(6)的圆柱本体(6‑1)的预设直径(D0)且前后长度微小于非整圆轴件(6)的底平面(A)的前后长度的第一定位面(G),角座定位部(4‑2)的右端面为高度大于非整圆轴件(6)的上下预设距离(L0)的第二定位面(C),所述第一定位面(G)与第二定位面(C)相互垂直;所述心轴(5)的长度大于非整圆轴件(6)的圆柱本体(6‑1)上的底平面(A)的前后长度,其外径微小于量板(3)的量板本体(3‑1)上的定位孔(3‑2)的孔径;所述两个支座(2)前后间距相互平行,分别通过其支座连接部(2‑1)连接于底板(1)的上表面的右侧;所述量板(3)的量板本体(3‑1)通过其定位孔(3‑2)微间隙可转动地套装于心轴(5)上,所述心轴(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座(2)的支座体(2‑2)固定连接;所述角座(4)通过其角座连接部(4‑3)连接于底板(1)的上表面的左侧并与每个支座(2)的支座连接部(2‑1)间距相对,其角座体(4‑1)的顶部的第一定位面(G)与支座(2)的支座体(2‑2)上的心轴(5)的中心之间的垂直距离(L3)等于非整圆轴件(6)的纵向预设距离(L1)的允许最小值减去上下预设距离(L0)的值,其角座定位部(4‑2)的右端的第二定位面(C)与支座(2)的支座体(2‑2)上的心轴(5)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L4)的值等于非整圆轴件的(6)的水平预设距离(L2)的允许最小值加上非整圆轴件(6)的圆柱本体(6‑1)的预设直径(D0)的一半,角座体(4‑1)朝向支座(2)的一侧设有供量板(3)的量板本体(3‑1)旋转通过的缺口(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量非整圆轴件的内凹圆弧面的半径的量具,其特征是:包括底板(1)、支座(2)、量板(3)、角座(4)和芯轴(5);所述支座(2)有两个,每个支座(2)包括支座连接部(2-1)和由该支座连接部(2-1)垂直向上延伸的支座体(2-2);所述量板(3)包括量板本体(3-1)和设于该量板本体(3-1)的一端的定位孔(3-2),以及由上至下设于该量板本体(3-1)的另一端的通端测量部(3-10)和止端测量部(3-11),所述通端测量部(3-10)和止端测量部(3-11)的外端分别为与非整圆轴件的内凹圆弧面(B)相对应且均为外圆弧面的通端圆弧测量面(E)和止端圆弧测量面(F),所述通端圆弧测量面(E)到定位孔(3-2)的中心的距离等于非整圆轴件(6)的内凹圆弧面(B)的半径(R)的允许最小值,所述止端圆弧测量面(F)到定位孔(3-2)的中心的距离等于非整圆轴件的(6)的内凹圆弧面(B)的半径(R)的允许最大值;所述角座(4)包括角座连接部(4-3)和由该角座连接部(4-3)的右端中部向上延伸的其前后宽度与非整圆轴件(6)的长度相对应的角座体(4-1),以及由角座体(4-1)的顶部的左角向上延伸的角座定位部(4-2),所述角座体(4-1)的顶端面为宽度大于非整圆轴件(6)的圆柱本体(6-1)的预设直径(D0)且前后长度微小于非整圆轴件(6)的底平面(A)的前后长度的第一定位面(G),角座定位部(4-2)的右端面为高度大于非整圆轴件(6)的上下预设距离(L0)的第二定位面(C),所述第一定位面(G)与第二定位面(C)相互垂直;所述心轴(5)的长度大于非整圆轴件(6)的圆柱本体(6-1)上的底平面(A)的前后长度,其外径微小于量板(3)的量板本体(3-1)上的定位孔(3-2)的孔径;所述两个支座(2)前后间距相互平行,分别通过其支座连接部(2-1)连接于底板(1)的上表面的右侧;所述量板(3)的量板本体(3-1)通过其定位孔(3-2)微间隙可转动地套装于心轴(5)上,所述心轴(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座(2)的支座体(2-2)固定连接;所述角座(4)通过其角座连接部(4-3)连接于底板(1)的上表面的左侧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坤河刘琴李小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