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厚度板材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3538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0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厚度板材进给装置,包括若干成对设置的传送辊,成对传送辊分别由呈竖直布置的固定辊和活动辊组成,所述活动辊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上的滑动机构相连;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槽及滑板,所述滑板上设有与活动辊的端部相连的第一轴承,所述滑板的前侧与压缩弹簧的一端相连,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板上的挡块相连;所述固定辊及活动辊的顶端分别与万向联轴器的一端相连,万向联轴器的另一端与传动轴相连,传动轴由所述传动机构同步传动驱动;成对传送辊的底部一侧均设有固定在下固定板上的支撑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对不同厚度的薄板实现自适应调整,以实现不同厚度板料的自动进给,且可实现板材的竖直进给。

An adaptive thickness plate feed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adaptive thickness plate feeding device includes a conveying roller several arranged in pairs, pairs of transfer rollers are respectively composed of fixed and moving rolls are vertically arranged, both ends of the movable roller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sliding mechanism of the fixed plate; the slid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chute and the skateboard. The slide bearing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nd connected with the movable roller, the front end of the slide and the compression sp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plate, the other end of the compression spring on the top of the block connected; the fixed roller and movable roller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universal coupling,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drive shaft universal coupling connected to the drive shaft driven by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one side of the bottom of the transport roller pairs are equipped with fixed on the fixing plate of the supporting wheel. The invention can adaptively adjust the thin plate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to realize the automatic feed of different thickness sheet material, and can realize the vertical feed of the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厚度板材进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板材进给装置,特别是一种自适应厚度板材进给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需要对各种不同厚度的薄板比如铝板、铁板、玻璃板、PVC板等板材进行送料操作。现有的板材进料装置存在如下缺陷:(1)大部分为水平进给送料,不能实现竖直进给送料;(2)板料厚度调整一般需要手动调整一定的机械结构来进行调整,操作较为繁琐,不能实现板材厚度的自适应调整;(3)对板材表面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例如,公开号为CN1175237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板材进给装置,包括具有闸门的进给台,薄板可顶着闸门堆垛于其上,闸门只允许最底层的薄板由其下通过;滚轮构成的滚轮台,位于进给台的表面之内,可被驱动转动以便将最底层的薄板在闸门之下向前移入接受滚辊的辊隙中;和最底层薄板一旦被所述接受滚辊前移时,是滚轮得以空转的装置。如上所述,此专利产品只能实现板材的水平进给,不能实现板材的竖直送料,且接受滚辊的辊隙固定,只能连续输送同种厚度的板材,当板材的厚度发生改变时,需要手动调节接受滚辊的间隙,这极大的影响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厚度板材进给装置,可对不同厚度的薄板实现自适应调整,以实现不同厚度板料的自动连续进给,且可实现板材的竖直进给。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适应厚度板材进给装置,包括若干成对设置的传送辊,还包括传动机构及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上固定有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成对传送辊分别由呈竖直布置的固定辊和活动辊组成,所述上固定板上设有若干对圆孔和长孔;所述固定辊的底端与下固定板间轴向固定连接,固定辊的顶端穿过所述圆孔与并与上固定板间轴向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辊的底端与下固定板上的滑动机构相连,活动辊的顶端穿过所述长孔与上固定板上的滑动机构相连;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槽及与之相配合的滑板,所述滑板上设有与活动辊的端部相连的第一轴承,所述滑板的前侧与压缩弹簧的一端相连,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板上的挡块相连;所述固定辊及活动辊的顶端分别与万向联轴器的一端相连,万向联轴器的另一端与传动轴相连,传动轴由所述传动机构同步传动驱动;成对传送辊的底部一侧均设有固定在下固定板上的支撑轮。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固定辊及活动辊的外周侧设有橡胶套。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橡胶套上设有若干凸起环。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橡胶套为丁晴橡胶套。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固定辊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与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上的第二轴承相连。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均为带悬挂式轴承。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上固定板上设有支腿,支腿的顶端一侧设有安装板,所述传动轴通过固定在此安装板上的带座轴承固定,传动轴的顶端设有链轮,安装板同一侧的相邻传动轴间通过与所述链轮相配合的链条相连;处于最左侧位置的安装板两侧的传动轴间通过相互啮合的齿轮相连,且其中的通过万向联轴器与固定辊相连的传动轴通过传动链条与驱动轴相连,所述驱动轴由电机驱动。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驱动轴固定在支腿一侧,所述电机设置在固定框架顶部一侧的固定座上,电机与驱动轴间通过链条传动。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有若干支撑杆,支撑杆顶端固定有顶罩。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凹槽由滑板两侧的固定在固定板上的档条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1.本专利技术可实现板料的竖直方向进给。2.本专利技术可对0-20mm厚度内的板料实现自适应厚度调整,能够实现连续输送不同厚度的板材,无需调整辅助机械机构,工作效率高。3.本专利技术传送辊表面采用丁晴橡胶可有效保护板类表面质量,传送辊上成对凸起环的配合提高了板材传送的连续性和稳固性,传送效果佳。4.本专利技术结构设置合理,制作及使用简单方便,使用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优选实施例所述自适应厚度板材进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优选实施例所述自适应厚度板材进给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优选实施例所述滑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优选实施例所述上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优选实施例所述支撑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优选实施例所述传送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至图6,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自适应厚度板材进给装置,包括若干成对设置的传送辊,还包括传动机构及固定框架105,所述固定框架105上固定有上固定板103和下固定板104,成对传送辊分别由呈竖直布置的固定辊102和活动辊101组成,所述上固定板103上设有若干对圆孔402和长孔403;所述固定辊102的底端与下固定板104间轴向固定连接,固定辊102的顶端穿过所述圆孔402与并与上固定板103间轴向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辊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与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上的第二轴承302相连。所述活动辊101的底端与下固定板104上的滑动机构201相连,活动辊的顶端穿过所述长孔403与上固定板上的滑动机构201相连;所述滑动机构201包括滑槽及与之相配合的滑板304,所述滑板304上设有与活动辊的端部相连的第一轴承301,所述滑板304的前侧与压缩弹簧305的一端相连,压缩弹簧305的另一端与固定板上的挡块306相连;所述凹槽由滑板304两侧的固定在固定板上的档条303形成。所述固定辊102及活动辊101的顶端分别与万向联轴器202的一端相连,万向联轴器202的另一端与传动轴206相连,传动轴206由所述传动机构同步传动驱动;成对传送辊的底部一侧均设有固定在下固定板上的支撑轮501。所述固定辊102及活动辊101的外周侧设有橡胶套601。优选的,所述橡胶套601上设有若干凸起环602。所述橡胶套601为丁晴橡胶套。所述第一轴承301及第二轴承302均为带悬挂式轴承。所述上固定板103上设有支腿203,支腿203的顶端一侧设有安装板204,所述传动轴206通过固定在此安装板204上的带座轴承205固定,传动轴206的顶端设有链轮,安装板同一侧的相邻传动轴间通过与所述链轮相配合的链条相连;处于最左侧位置的安装板两侧的传动轴间通过相互啮合的齿轮207相连,且其中的通过万向联轴器与固定辊相连的传动轴通过传动链条与驱动轴208相连,所述驱动轴208由电机210驱动。优选的,所述驱动轴208固定在支腿203一侧,所述电机210设置在固定框架105顶部一侧的固定座209上,电机210与驱动轴208间通过链条传动。所述安装板204的顶部设有若干支撑杆211,支撑杆211顶端固定有顶部防护罩。使用本产品时,将不同厚度的板料通过手工或机械方式送入两传送辊之间,传送辊上部的万向联轴器和上下的压缩弹簧根据板料的厚度撑开一定的间隙,电机带动链轮并传送辊转动,进而传送板料进给,传送辊表面采用丁晴橡胶保护板类表面质量。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不同厚度的薄板进行竖直送料进给。本装置可对不同厚度的薄板实现自适应调整,以实现不同厚度板料的自动进给。以上所述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应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适应厚度板材进给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适应厚度板材进给装置,包括若干成对设置的传送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机构及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上固定有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成对传送辊分别由呈竖直布置的固定辊和活动辊组成,所述上固定板上设有若干对圆孔和长孔;所述固定辊的底端与下固定板间轴向固定连接,固定辊的顶端穿过所述圆孔与并与上固定板间轴向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辊的底端与下固定板上的滑动机构相连,活动辊的顶端穿过所述长孔与上固定板上的滑动机构相连;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槽及与之相配合的滑板,所述滑板上设有与活动辊的端部相连的第一轴承,所述滑板的前侧与压缩弹簧的一端相连,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板上的挡块相连;所述固定辊及活动辊的顶端分别与万向联轴器的一端相连,万向联轴器的另一端与传动轴相连,传动轴由所述传动机构同步传动驱动;成对传送辊的底部一侧均设有固定在下固定板上的支撑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厚度板材进给装置,包括若干成对设置的传送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机构及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上固定有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成对传送辊分别由呈竖直布置的固定辊和活动辊组成,所述上固定板上设有若干对圆孔和长孔;所述固定辊的底端与下固定板间轴向固定连接,固定辊的顶端穿过所述圆孔与并与上固定板间轴向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辊的底端与下固定板上的滑动机构相连,活动辊的顶端穿过所述长孔与上固定板上的滑动机构相连;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槽及与之相配合的滑板,所述滑板上设有与活动辊的端部相连的第一轴承,所述滑板的前侧与压缩弹簧的一端相连,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板上的挡块相连;所述固定辊及活动辊的顶端分别与万向联轴器的一端相连,万向联轴器的另一端与传动轴相连,传动轴由所述传动机构同步传动驱动;成对传送辊的底部一侧均设有固定在下固定板上的支撑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厚度板材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辊及活动辊的外周侧设有橡胶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厚度板材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套上设有若干凸起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厚度板材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套为丁晴橡胶套。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徐宏海刘瑛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